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微课的聋生高中数学 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案例研究

【作者】 李晓艳

【机构】 盲聋部高中段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翻转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打破传统的“课上学习,课下作业”的教学模式,创造学生“课下学习,课上练习巩固”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这一颠覆性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微课。该文立足基于微课的聋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实践出发,围绕微课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尝试,并将用微课和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对比,研究微课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持续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探索出既适合实践,又有理论和实证基础,行之有效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最后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基于微课的聋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并进行案例设计与分析。
  关键字:微课;教学模式
  一、问题提出















  在聋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聋生对于基础的掌握和学习的速度存在差异,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传统课堂中,学生面临许多问题:课前缺乏有效手段来促进预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课堂所学;自主学习意愿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听讲效果有限;同时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课上,概念讲解占用大量时间,教师缺乏课时带领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探究,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因此,给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挑战。但是随着各类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兴起,微课的出现使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可能,因为微课的形式十分灵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和各个不同阶段使用微课帮助学生学习。
  二、资源配置
  在硬件资源配置上:希沃白板和一台IPAD,在软件资源配置上,我使用的微课是高品质教材同步微课视频洋葱数学,它是一款“以趣味动画来呈现初中和高中数学内容”的智能教育APP。目前APP内超过500部免费视频,覆盖初中和高中三年所有内容,涵盖国内12个教材版本,目前,我校聋高中段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的初中和高中教材,因此是非常适合与我们聋生使用。除此之外洋葱数学注重课程设计和学习体验,它已课程标准为核心、中考考题为目标,进行知识能力的逆向拆解;通过趣味动画来呈现学习内容,通过游戏式习题智能推荐练习。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建立可迁移的解题思维能力。
  三、模式探究
  翻转堂通过将“知识传授与内化”的颠倒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分为“课前预习”、“ 课上教学”、“课后分层辅导”三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设计—— 第一周、第二周
  微课最重要的环节是预习,研究将以正在讲授或者即将开始教学的章节为主要授课内容,在课前以预习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首先,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比如在校的晚自习时间使用洋葱数学微课在课前集体观看来进行预习,并完成紧跟预习视频的巩固题。视频+巩固题的完成时间在 8 分钟左右。通过预习,学生对知识点有大致了解,能够带着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来听讲。第一周里,观察学生通过微课预习后的初步效果,比如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随堂问题回答正确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方面的短期变化。第二周里择线上小测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准确分析出哪些选项、哪些群体对该知识点存在误解,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症下药”,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落实到实处.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思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对知识更加深度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得到充分训练
  第二阶段:课上教学设计——第三、四周
  通过微课的支持和为期一周的初步适应,学生在进入正式的课上教学之前,已经初步预习过了知识。除了继续讲授知识点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多种丰富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课上统一播放微课视频,通过动画视频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根据课前的线上测试能准确分析出哪些选项、哪些群体对该知识点存在误解,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症下药”,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落实到实处.进行讲授。
   教师首先可以在课上播放洋葱数学微课,视频讲解基础,教师提问补充。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照提前准备好的“自主学习单”完成自学任务。自主学习单上可以设计一些自学任务,比如循序渐进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小组帮助,教师随时提供关键问题的帮助。
  第三阶段:课上课下结合
  进入教学常态:“洋葱数学”提供专项提高视频,例题讲解视频+题目练习。每个知识点都配有精心挑选的按照难度和题型梯度编排好的练习,供学生检测微课学习效果。除了课前预习和课上讲解,教师也会将题目练习一并布置在预习作业中,或者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案例分析
  (一)课前微课自主预习,从容探索深度课堂
  学生课前通过洋葱数学的个性化自学进行基础知识的输入,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时间得到解决。选择线上小测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准确分析出哪些选项、哪些群体对该知识点存在误解,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症下药”,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落实到实处.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思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对知识更加深度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得到充分训练
  案例一 
  【课题】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课堂流程】
  课前:微课自学—线上测试
  课中:小组共学—小组展示—概括总结—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教室硬件】希沃白板
  【使用时间】■课前10min■课中10分钟□课后
  【教学效果】■学习主动性■表达能力■课堂参与■独立思考
  备注:【预习单】为洋葱数学同步辅导书
  学习目标:
  了解收集数据的步骤、方法,能够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洋葱微课,洋葱预习单
  【课堂流程设计】
  课前:微课自学—线上测试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概念课】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线上预习


































































  课中共学:小组共学—小组展示—概括总结—课堂检测—课堂小结
  一、 小组共学
  看完《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视频,来试试有什么收获,
  问题一  什么是统计调查?请举一个例子。(00:00-02:13)
  1.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工作过程称为_________.
  2.请举一个视频中未出现的统计调查的例子:_________.
  问题二 什么是全面调查?什么是抽样调查?请各举一个例子(02:13-03:35)
  3.考察_________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
  4.请举一个视频中未出现的统计调查的例子:_______。
  5.只抽取_______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_______的情况,称为抽样调查。
  6.请举一个视频中未出现的抽样调查的例子:_______。
  问题三  如何区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03:35-04:27)
  7.小李想知道三家鸡蛋摊中哪家的鸡蛋质量高,就从中随便挑了几个看一看,他用的是哪种调查方式?_______。
  8.小李想知道校篮球队员们的身高,可用哪种调查方式?
  二、小组展示
  每个组展示自己的结果。
  三、 概括总结
  各组长总结提炼出本节课知识重点
  四、课堂检测
  线上练习,打开洋葱数学专项练习
  附:

表1     课堂观察表
  上课时间:2018.6.13    科目:数学   内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说明:记录时,可以用A表示优,B表示良,C表示一般,等等。

表2    学生学习情况观察评价表
学生姓名:潘红斌   时间:2018.6.13  活动内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说明:该生属于动力不足和知识薄弱型型学困生表现在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新旧知识脱节,无法有效衔接所学的知识。
  效果分析:
  在特殊教育从教已经有11年,一直从事聋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这时,我偶遇了洋葱数学,生动的动画画面和成熟的知识体系让我不由得让我不由得惊叹:原来课还可以这样讲!洋葱对于提高成绩给出了答案——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正好,当时我申请了市级课题《聋校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借着这个契机,洋葱数学正式进入我的新课堂,开始深入影响教学。我在执教的高一年级11人深度运用了洋葱。在课前阶段,利用晚自习时间使用洋葱数学微课在课前集体观看来进行预习,并完成紧跟预习视频的巩固题。在最初的两周的教学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洋葱数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学习风气和氛围也有影响,过去的课堂都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效果很差,而现在由于学生课前利用洋葱数学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比如以“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这节课为例,课前学生预习完成之后,完成洋葱数学线上习题,教师可及时得到学生预习效果的反馈,进行进一步指导。课堂时间得到解放,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思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对知识更加深度的掌握,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二)新课使用概念视频,直观可视轻松理解
  案例二
  【课题】
  9.1不等式和不等关系
  【课堂流程】
  微课激趣——观看微课——新知讲授——线下练习  
  【教师硬件】希沃白板
  【使用时间】□课前■课中5-10分钟□课后
  【教学效果】■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学生参与■独立思考
  教学目标:
  ■了解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
  ■学会根据题意列出简单的不等式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洋葱微课
  教学流程设计
  一、微课激趣
  章节先引入视频可以在全章一开始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总览全章的内容。
  一、观看微课
  播放微课视频,中间暂停若干次,对视屏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或教师提出视频中没有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问题
  问题一  什么是不等符号?不等符号都有哪些?(00:00-04:12)
  1.用来表示____________的数学符号就是不等符号。
  2.不等符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个。
  问题二  什么是不等式?如何列出不等式?(04:10-06:24)
  3.用___________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
  (1)小明他们班组织为偏远山区的同学捐书,小红捐了5本,小胖3本,小明说他捐的数量比小红和小胖两个人所捐的总数都多,那小明至少捐了多少本?假设小明捐了x本,则,__________.
  (2)小明家别墅附近在盖一座45米高共15层的写字楼,小明家的别墅连它的五分之一高度都不到,请问小明家别墅最多有多高?假设小明家别墅高y米,则____________.
  三、新课讲授
  教师再次利用视频重难点的片段强调本课的两个知识点。帮助学生秒懂重难点。
  四、线上检测
  线上练习,打开洋葱数学专项练习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洋葱数学配套练习,线上布置。
  附:

表1     课堂观察表
  上课时间:2018.5.10      科目:数学     内容: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表2    学生学习情况观察评价表
学生姓名:兰夏     时间:2018.5.10     活动内容: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说明:该生属于知识薄弱型型学困生表现在,新旧知识脱节,无法有效衔接所学的知识,。
  效果分析:
  章节先引入视频可以在全章一开始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不等式的概念,总览全章的内容。接着播放微课视频,中间暂停若干次,对视屏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或教师提出视频中没有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概念课作为辅助老师进行新授知识点的讲解,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学生在花更少时间掌握基础知识后,更有信心也愿意去学习数学,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班的及格率达到了近50%。要知道,在我接手这个班之前,学生成绩是很差的。
  (三)课前课后实时检测,全段学情即时反馈
  “洋葱数学”还推出了个性化的习题布置功能,每个习题包含中的题目按照难度划分了“简单”、“基础”等层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个性地布置作业。每个知识点对应的习题既精炼又丰富,每个题目还有多个备选题可以置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由选择题目的难度和题型。
  【使用方法】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筛选不同的习题进行作业的布置。
  【学生配置】■平板/手机/电脑
  【使用时间】□课前■课中■课后
  【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学习兴趣■及时反馈
  案例三
  第九章  不等式
  【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效果分析:
  在课后巩固应用环节,利用洋葱数学配套的课后习题同样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比如概念课配套的练习题就很适合我们的学生,这些题目非常的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比如以“不等式的性质”基础练习为例,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我们首先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对这11道题整体的完成情况,从而知道他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我们根据后台对题目的正确率的统计,还会看到每一道题的正确率,甚至每一个学生对这11道题的完成情况,教师会针对这道题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还可以继续给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适合的练习题,及时帮助他们牢固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这个知识点,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设计理念。
  五、反思总结
  基于微课的聋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是以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为背景、以 “洋葱数学”微课辅助,以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课程标准中的十大基本素养为目的,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微课的丰富运用,创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上师生及生生互动、检测学习效果),通过翻转课堂等多种模式的创新,不仅重构了学习过程而且较好的提升教学效果。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是目前新兴领域和热门话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的反馈与互动,其思路与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同时,对于像“微课”这样的新事物,在实践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如何长久地保持课堂的“活力”,让学生不因一时好奇而因微课的魅力无穷而学习探索?如何让微课与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融合。这些都是有待我继续研究的问题。总之,“微课”在给一线教师与学生带来“智慧”的同时,更需要师生的“智慧”来滋润提升, 未来的日子里,我认为洋葱还会伴随着聋校教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尝试更先进和合适的教学法和内容,让每个聋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赵桐.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初中数学智慧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5
  [2] 苏小兵,管珏琪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3]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