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注重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陈 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硐底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古语也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了多年的语文,我也深有感触,我发现,那些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过的课文,上起来就“顺畅”,课堂上与我交流的同学就多,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下面谈谈几点具体措施
  一、重视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要加强前期准备阶段,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预习是一件快乐的事,长此以往,就能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树立正确的预习意识,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认识到预习的优点 
  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的举办,以那些因为预习而在学习上有很大提高的学生为榜样,让他们谈一谈自己自主预习的感受。通过使用办黑板报、利用学校的资源宣传栏宣传预习的优点,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2.通过评价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评价激励法,激励学生去主动地预习。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就可以加分。每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累计加分制。可兑换为相应的星级,等到学期末,评定星级最高者,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例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通过用鼓励表扬等词语,来评价小学生预习的效果;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小学生在预习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在小学生的本子上贴一个小贴画。以此来激励小学生培养预习习惯。 
  3.定期检查预习结果 
  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一定要检查,否则有的学生就会偷懒不去主动地预习,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随之减弱。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文前的几分钟,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教师应该有一个专门记录学生自主预习的情况,学生有需要改进的或者是做得好的值得表扬的,都要一一清楚地记录。
  二、注重预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
  新时代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从“学到什么”转变为“学会怎样主动学习”。许多学生知道要预习,但是在如何预习上并不明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上认真进行指导。以中高年级语文为例,预习时,要让学生逐层深入,完成预习。
  1.通读课文。
  完成以下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画出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自己解决。2、再次朗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熟练流利的朗读3、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是句子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2.读中理解。
  联系新旧知识或联系上下文思考,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目的,体会其中意思。例如《庐山的云雾》一文是一篇是描写了黄山云雾变化多端的美丽情景,预习前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抓住“千姿百态”这个词。想: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千姿百态”,黄山的云雾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探索作者的思路,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动脑的习惯。
  3.大胆质疑。
  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可以从课题入手质疑。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问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某些关键词句入手。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质疑问难,能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还可以在矛盾处质疑。创设认知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主动提问,这样的质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最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想提什么,就提什么,这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查找资料。
  可以从有的关书本、词典中找查资料;也可以从网上下载资料;还可以从生活中去寻找资料。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极其旺盛,因此,针对不同的教材,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5.做好笔记。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从而激发心灵的感悟,提高写作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记读书笔记是十分必要的,这对巩固记忆,理清思路有很大助益。教师要教会学生选用适宜的读书笔记,如批注式、摘要式、抄录式等,还要教会学生在书上作记号、画重点、提问题、谈见解。读书要养成眼到、心到、手到相结合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每次讲新课之前,我都引导学生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