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庞龙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永兴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学习更加轻松自如。本文主要就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创新实践
在社会时代的推动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被发展为现在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创新精神,贯彻新课程理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教育事业长久不衰的动力”,将创新带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它来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从而可以更好的教育出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作为老师应该担当起这项重任,将创新教育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课堂中,全面的培养学生。以下是本人综合了教学实践,简述了我对历史创新教学的思考。
一、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二、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也是创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且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如:有的学生对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前进,有的学生认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生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更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赏学生的独创之处,改变评价方式。总之,只有创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学生环境,学生才会积极“质疑”,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三、优化课堂教学,创新出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历史知识的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将一些合适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成小品。有些课是活动课,我提前让学生进行分组排练,到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出历史剧,比如文成公主出嫁的历史剧等。事实证明,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自己演出历史剧,使得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治史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创新实践
在社会时代的推动下,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被发展为现在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创新精神,贯彻新课程理念,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教育事业长久不衰的动力”,将创新带入到教育事业中,用它来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从而可以更好的教育出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作为老师应该担当起这项重任,将创新教育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课堂中,全面的培养学生。以下是本人综合了教学实践,简述了我对历史创新教学的思考。
一、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二、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它也是创新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且又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因此,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要使学生敢于创新,就应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如有的学生认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列强的入侵。但有的学生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是消极性为主,造成中国的与世隔绝,从而落后挨打。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如:有的学生对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它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前进,有的学生认为农民战争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生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中“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称赞,但他们更担心被同学看成出风头,怕答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表现欲望。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鼓励、唤醒全体学生参与意识,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赞赏学生的独创之处,改变评价方式。总之,只有创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学生环境,学生才会积极“质疑”,敢于创新,乐于创新。
三、优化课堂教学,创新出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历史知识的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将一些合适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成小品。有些课是活动课,我提前让学生进行分组排练,到上课时我就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出历史剧,比如文成公主出嫁的历史剧等。事实证明,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自己演出历史剧,使得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治史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