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者】 赵美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学美术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改变以往过分强调技能和美术造型等方面的教学,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让学生在充满想象力艺术空间中,展示自己独特的审核能力和艺术素养。小学美术教师要结合丰富多彩的美术教材,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训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创造情境,诱发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无意识的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合适有趣的方式给以启发,是成功培养良好想象力的重要一步。对此,我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比如,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法,让孩子们认识到世界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运用课堂表演,让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尽情发挥等等。运用故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运用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等等。当然,凡是有利于激发想象兴趣,正确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并且各种方法没有套路,可灵活交叉使用。举个例子,在教授《升国旗》这一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想一想世界上几个大的国家——中国、美国、日本等——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等。接着播放国歌,再让学生回忆学校每周一升国旗的情景:当一阵风徐徐吹来时,红旗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依据平时的观察和印象,画一画动态下五星红旗飞舞轻扬的样子。从而,在成功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又很好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泥巴真听话》一课中,我先让孩子们亲手摸一摸略软略湿的泥巴,适当激起他们玩泥巴的欲望,让孩子们谈一谈泥巴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玩法——捏、揉、拍、搓等——喜欢哪一种玩法。在示范一些基本玩法后,还设置一些情境:据平常喜欢吃的水果,让他们学着捏个形状出来;据语文课堂学过的故事,如狼和小羊的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捏个喜欢的小动物出来;对喜欢数学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捏数字或运算符号等等。在学生积极制作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捏这个形状,它与我们见过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可以怎么改进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自己的角色配音、配表情,进一步诱发孩子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愉快地遐想,并获得很多乐趣。在上《小鸟的家》这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可爱的小鸟朋友,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现小鸟失去幸福家园的故事,声情并茂,学生被我的故事深深的感染,看到如此可爱的小鸟因为人们的乱砍乱伐,没有了原本温暖的家。有的同学难过的留下了眼泪。这时我便提出问题;我们可爱的小鸟朋友失去了幸福的家园,你们想不想帮帮它们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有的用绘画的形式为小鸟设计了新颖漂亮的新房子,有的几人一起合作,为小鸟做了可以挂在树上的造型独特的纸盒房子。还有的同学设计好了房子的样子,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木板做真的房子。总之,本节课既培养了孩子们爱护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也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阅读作品,丰富想象
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品欣赏,它对于丰富孩子想象力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欣赏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指导实践想象创作。欣赏的内容可以是大师的作品,也可以使是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通过投影仪让学生欣赏,激发儿童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让他们明白即使是同一画种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就如线描的表现有着纷繁与简约、粗犷与细腻等差别。欣赏图片体现出来的新异表现形式,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美术想象创作的更新与发展。选择的作品接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收获,或者大胆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改临、意临、补画等想象练习。例如:在上《欣赏梵高的作品》一课时我没有介绍梵高的生平,他的代表作和风格,因为这些基本上已是定论的知识。我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上去查阅一下就行。我只在课堂上提出了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画中的笔触一条一条的象什么?这些笔触中各种方向的规律变化使你产生怎样的感觉?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描绘一组静物或风景或其它。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因此讨论热烈,有的运用其方法给自己花了自画像,还有的画了神奇的建筑,风景,总之画面效果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学生在了解大师绘画风格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要引导儿童追求变化,让他们懂得同样的画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孩子们经过一堂课或者更久时间的努力,聚精会神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之后,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与赞赏。尽管有时候作品不够成熟,但它代表着一颗颗纯真的心,这正是包括美术在内的一切审美艺术最可宝贵的东西。对于拥有美术天赋的学生通过品赏他们美妙的作品,可以激发更多兴趣与想象空间,甚或在这一门艺术中执着地走下去;对于一般的孩子,作品阅读也能够从这些美妙而多彩的画面中汲取养分,在欣赏的过程中自觉地拓展审美领域,提升审美品格。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定智慧的结晶,能够体现创作者的不同个性,充满真善美的作品往往能带给学生美好而温暖的想象。比如《和妈妈在一起》就很能触动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与敬爱之情,在小动物的世界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和一份暖暖的母爱,这种人性化的比对对于启发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寻求独立的情感自能生出许多有益无害的想象。
三、探求世界,深化想象
“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所有的想象都必须根植于真实的世界,它是以生活和大自然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必须让他们学会观察世界、探索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想象来源于现实但不局限于现实,想象也不只是现实的简单化、抽象化。比如《游太空》一课,在讲授时可以先设置这样的问题:寒暑假小朋友们经常会去旅游,如果你想到太空里玩一玩,你希望如何上太空呢?是爬梯子,坐飞机还是展翅高飞呢?经过一段时间认真思索后,同学们纷纷用画笔展示了他们丰富而单纯的想象:有的乘飞机直上青天,有的坐热气球游览四周风景不紧不慢的翱翔蓝天,还有的与外星人交上朋友坐UFO一起旅行……当同学们画好画后,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让他们想象一下上了太空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并指导他们用笔描绘出来。在学生聚精会神描画的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变形、虚构等,联系现实世界,深化想象。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想象力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在懂得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儿童的成长特征的基础上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学生朝着不被束缚的想象世界进发,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权力去发觉自我、挖掘自我、展示自我,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去想象、去开拓进取与创新。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得到自由的发展,最终健康成长成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提高。
一、创造情境,诱发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力具有无意识的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用合适有趣的方式给以启发,是成功培养良好想象力的重要一步。对此,我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做法。比如,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法,让孩子们认识到世界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还有运用课堂表演,让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尽情发挥等等。运用故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想象,运用音乐,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等等。当然,凡是有利于激发想象兴趣,正确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的方法都可以使用,并且各种方法没有套路,可灵活交叉使用。举个例子,在教授《升国旗》这一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想一想世界上几个大的国家——中国、美国、日本等——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等。接着播放国歌,再让学生回忆学校每周一升国旗的情景:当一阵风徐徐吹来时,红旗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学生依据平时的观察和印象,画一画动态下五星红旗飞舞轻扬的样子。从而,在成功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又很好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泥巴真听话》一课中,我先让孩子们亲手摸一摸略软略湿的泥巴,适当激起他们玩泥巴的欲望,让孩子们谈一谈泥巴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玩法——捏、揉、拍、搓等——喜欢哪一种玩法。在示范一些基本玩法后,还设置一些情境:据平常喜欢吃的水果,让他们学着捏个形状出来;据语文课堂学过的故事,如狼和小羊的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捏个喜欢的小动物出来;对喜欢数学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捏数字或运算符号等等。在学生积极制作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捏这个形状,它与我们见过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可以怎么改进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自己的角色配音、配表情,进一步诱发孩子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愉快地遐想,并获得很多乐趣。在上《小鸟的家》这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可爱的小鸟朋友,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现小鸟失去幸福家园的故事,声情并茂,学生被我的故事深深的感染,看到如此可爱的小鸟因为人们的乱砍乱伐,没有了原本温暖的家。有的同学难过的留下了眼泪。这时我便提出问题;我们可爱的小鸟朋友失去了幸福的家园,你们想不想帮帮它们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有的用绘画的形式为小鸟设计了新颖漂亮的新房子,有的几人一起合作,为小鸟做了可以挂在树上的造型独特的纸盒房子。还有的同学设计好了房子的样子,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木板做真的房子。总之,本节课既培养了孩子们爱护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也使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阅读作品,丰富想象
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品欣赏,它对于丰富孩子想象力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欣赏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指导实践想象创作。欣赏的内容可以是大师的作品,也可以使是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通过投影仪让学生欣赏,激发儿童在形式上追求创新,让他们明白即使是同一画种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就如线描的表现有着纷繁与简约、粗犷与细腻等差别。欣赏图片体现出来的新异表现形式,用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美术想象创作的更新与发展。选择的作品接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收获,或者大胆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并且结合改临、意临、补画等想象练习。例如:在上《欣赏梵高的作品》一课时我没有介绍梵高的生平,他的代表作和风格,因为这些基本上已是定论的知识。我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上去查阅一下就行。我只在课堂上提出了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画中的笔触一条一条的象什么?这些笔触中各种方向的规律变化使你产生怎样的感觉?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描绘一组静物或风景或其它。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因此讨论热烈,有的运用其方法给自己花了自画像,还有的画了神奇的建筑,风景,总之画面效果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学生在了解大师绘画风格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另外,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要引导儿童追求变化,让他们懂得同样的画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孩子们经过一堂课或者更久时间的努力,聚精会神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之后,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与赞赏。尽管有时候作品不够成熟,但它代表着一颗颗纯真的心,这正是包括美术在内的一切审美艺术最可宝贵的东西。对于拥有美术天赋的学生通过品赏他们美妙的作品,可以激发更多兴趣与想象空间,甚或在这一门艺术中执着地走下去;对于一般的孩子,作品阅读也能够从这些美妙而多彩的画面中汲取养分,在欣赏的过程中自觉地拓展审美领域,提升审美品格。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定智慧的结晶,能够体现创作者的不同个性,充满真善美的作品往往能带给学生美好而温暖的想象。比如《和妈妈在一起》就很能触动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与敬爱之情,在小动物的世界里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和一份暖暖的母爱,这种人性化的比对对于启发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寻求独立的情感自能生出许多有益无害的想象。
三、探求世界,深化想象
“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所有的想象都必须根植于真实的世界,它是以生活和大自然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必须让他们学会观察世界、探索世界。需要注意的是,想象来源于现实但不局限于现实,想象也不只是现实的简单化、抽象化。比如《游太空》一课,在讲授时可以先设置这样的问题:寒暑假小朋友们经常会去旅游,如果你想到太空里玩一玩,你希望如何上太空呢?是爬梯子,坐飞机还是展翅高飞呢?经过一段时间认真思索后,同学们纷纷用画笔展示了他们丰富而单纯的想象:有的乘飞机直上青天,有的坐热气球游览四周风景不紧不慢的翱翔蓝天,还有的与外星人交上朋友坐UFO一起旅行……当同学们画好画后,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让他们想象一下上了太空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并指导他们用笔描绘出来。在学生聚精会神描画的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变形、虚构等,联系现实世界,深化想象。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想象力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我们只有在懂得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充分了解儿童的成长特征的基础上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学生朝着不被束缚的想象世界进发,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权力去发觉自我、挖掘自我、展示自我,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去想象、去开拓进取与创新。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独立的个体,得到自由的发展,最终健康成长成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有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