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 范中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第一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应遵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巧妙设疑,成功导入新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强化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意识等。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组织英语教学。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如何让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进入新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遵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天性,针对现行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交际性原则。小学英语语法的交际性在于语言呈形象化、交际化。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不应在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中进行教学,应该在交际活动中将零碎的语法点和真实有效的语境相结合,从视、听、说入手,在听说实践中使学生发现、掌握语言规律。通过设计、创造交际性语言环境,运用课件、实物、图片、表演、动作表情等,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组织真实、半真实的交际活动把语法点和交际性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践的语言材料感知、理解和学习语言,在语言交际实践中熟悉语言结构,发展言语技能,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 
  2、实践性原则。语言学习,离不开实践和反复练习。只有把所学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语言交际中去,语法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语法学习才有意义。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适当点拨,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形成语感,从而建立一套新的语言习惯。 
  3、多样性原则。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单词、句型、对话或短小的课文形式出现,而且每一种感性材料和特定情景都为某一语言项目或语法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灵活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情景创设来活化语法,让语法项目生动起来,并且巧妙地融入到语言活动中去,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孤立和零碎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用对比、图表、歌谣、游戏、顺口溜等方法把枯燥的语法规则变成形象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法知识。 
  4、阶段性原则。语法是语言内部规律的总结,学习英语要了解其基本语法。小学阶段的语法教法不是从语法到语法,而是要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让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指导下进行语言实践。小学阶段的英语实际就是对英语知识的感性积累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好好把握这一阶段性原则。 
  二、巧妙设疑,成功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好奇心强,在课堂教学的帷幕一揭开,教师就应创设意境,适时提问,以独到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比如在课前,老师准备一个大包,放上这节课要学的水果,问学生:“想知道老师的包里有什么吗?”学生的好奇心一定会被激发。老师继续引导:“那想知道就要学会“What’s this?”这句话来问老师,老师才能告诉你。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地用心学,因为他们想探究老师的包里到底是什么。当“What’s this?”学完后,老师更应该设计有效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交际练习,通过“露出物品一角,猜一猜这是什么”,“摸一摸,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掌握这节课所学的句型。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上课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了。如教教单词、背背课文、讲讲语法,天天如此,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英语,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该运用“精讲精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所以,教师应认真备课,让学生积极地听课、学习。教师应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吃透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精讲透,不该讲的不要在课堂上讲,尽量避免占用课堂时间。而怎么样讲,这就关系到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而新知识的运用是从旧知识导入,这是以旧导新,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认真备好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应该善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及做到课后预习和复习任务。 
  四、强化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传授——接受”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发现”教学。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研究来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提出探索目标,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能通过质疑、设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精心讲解、适当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能积极思考;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学习知识;能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分小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由竞争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每个班都会有几个“沉默羔羊”,既不主动回答问题,也不会积极参与讨论,但在分小组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理解和帮助,鼓励和引导,特别是小组成员积极热情的号召,以及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羔羊不再沉默,敢于大胆发言,迈出自己人生的一大步。在英语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传统的教学中,实践操练只局限于少部分学生,大多数学生常常处在听众席上,而小组活动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各小组成员有时自己设计,自己构想,有时扮演双重角色,极大地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充分拓展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运用科学、艺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