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张 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富安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具有很特别的作用,因为英语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初中英语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力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常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所达到的效果,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分内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利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谈一谈我从事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
1.因势利导,无痕而教
课余和一些学生谈话时,很多学生都谈到某一些教师讲话啰嗦,同一个道理,要重复多次,他们都听腻了。的确,从小学到中学,很多道理都不止一次地讲到,方法单调,缺乏创意。有时候,教师刚一开口,学生就知道教师的意图了,这样的说教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校规”,其中第二条就是“不准在走廊奔跑”,在进行到这里时,我想起我班有一少部分男同学下课后爱在走廊里疯打追逐,常与其它班的同学碰个满怀,引起别班的部分同学的不满,他们几次把这一情况反映到我这里来,我却一直没来得及处理,今天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们说说此事。我说:“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教学楼,同一层楼都有好几个班,有好几百学生,下课后,大家都想到走廊上来透透气,狭窄的走廊早已不堪重负,如果此时,再有几个学生在其中奔跑,大家想想,有多危险。”说到这里,我发现那几个碰到人的同学已不好意思了的低下了头,我接着说:“我们班目前也存在这种现象,而且还有同学为此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影响到了与周围班级的关系,在此,我宣布,把书上的这一条校规用来作为我们班的一条班规。”因为教学任务紧,我没有时间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课后,我惊异地发现我班的这帮“小子”一下规矩了。学生对于书本,总是无比的虔诚,有时,我们如果能巧妙地把书上的东西灵活地加以运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3.言语幽默,寓教于乐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高大、严肃而有威信。因此,学生们对教师都无比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有了一条无形的“沟”,面对这条“沟”,如果学生们不够勇敢,如果教师们不够重视,这将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显然这是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这时,创设良好和谐的气氛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现在的男生,受影视文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喜欢蓄长发,这是不符合中学生的形象要求的,也是学校三令五申要禁止但又屡禁不止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人物的外貌,该单元的第一幅图就包含了谈论头发的内容,如长发、直发、短发、卷发等。和同学们进行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突然抽了一个姓田的同学,叫他来判断图中有几男几女,他很快就答了出来,我又问他:“你是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的?”他说:“头发。”这时,班上已有几个同学听出我问话的用意,在偷偷地笑。我又问:“那么你是男同学呢或者是女同学?”班上的学生一下笑开了,他此时才明白我的用意,不好意思起来,我又抽了另一个蓄长发的同学,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其他蓄长发的男生“见势不妙”,早就趴在桌子上不敢吱声了。第二周上课时,我发现我班已没有蓄长发的男生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生们对教育的接纳比在一般心境下对教育接纳的效果要好得多。幽默的语言正是让人放松心情的一剂良方。
4.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
初中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增强了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英语录像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德育应有恰当的位置,任何一个教师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更不应把它看成一种“负担”。不可否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之中,见缝插针,积少成多,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将是难以估计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虽然有些教师在授课中也能结合课文的中心渗透一些良好的思想,但常常是轻描淡写,或一语带过,至于所达到的效果,他们则认为这不是英语教师分内的事,正因为认识上的不足,在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这一环节显得比较薄弱英语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利用英语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谈一谈我从事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
1.因势利导,无痕而教
课余和一些学生谈话时,很多学生都谈到某一些教师讲话啰嗦,同一个道理,要重复多次,他们都听腻了。的确,从小学到中学,很多道理都不止一次地讲到,方法单调,缺乏创意。有时候,教师刚一开口,学生就知道教师的意图了,这样的说教不但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反而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校规”,其中第二条就是“不准在走廊奔跑”,在进行到这里时,我想起我班有一少部分男同学下课后爱在走廊里疯打追逐,常与其它班的同学碰个满怀,引起别班的部分同学的不满,他们几次把这一情况反映到我这里来,我却一直没来得及处理,今天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们说说此事。我说:“现在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教学楼,同一层楼都有好几个班,有好几百学生,下课后,大家都想到走廊上来透透气,狭窄的走廊早已不堪重负,如果此时,再有几个学生在其中奔跑,大家想想,有多危险。”说到这里,我发现那几个碰到人的同学已不好意思了的低下了头,我接着说:“我们班目前也存在这种现象,而且还有同学为此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影响到了与周围班级的关系,在此,我宣布,把书上的这一条校规用来作为我们班的一条班规。”因为教学任务紧,我没有时间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课后,我惊异地发现我班的这帮“小子”一下规矩了。学生对于书本,总是无比的虔诚,有时,我们如果能巧妙地把书上的东西灵活地加以运用,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天赋和智慧,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一味地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他们,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3.言语幽默,寓教于乐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高大、严肃而有威信。因此,学生们对教师都无比的信任,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有了一条无形的“沟”,面对这条“沟”,如果学生们不够勇敢,如果教师们不够重视,这将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显然这是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这时,创设良好和谐的气氛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现在的男生,受影视文化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喜欢蓄长发,这是不符合中学生的形象要求的,也是学校三令五申要禁止但又屡禁不止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谈论人物的外貌,该单元的第一幅图就包含了谈论头发的内容,如长发、直发、短发、卷发等。和同学们进行完这部分内容之后,我突然抽了一个姓田的同学,叫他来判断图中有几男几女,他很快就答了出来,我又问他:“你是以什么为依据来判断的?”他说:“头发。”这时,班上已有几个同学听出我问话的用意,在偷偷地笑。我又问:“那么你是男同学呢或者是女同学?”班上的学生一下笑开了,他此时才明白我的用意,不好意思起来,我又抽了另一个蓄长发的同学,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其他蓄长发的男生“见势不妙”,早就趴在桌子上不敢吱声了。第二周上课时,我发现我班已没有蓄长发的男生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生们对教育的接纳比在一般心境下对教育接纳的效果要好得多。幽默的语言正是让人放松心情的一剂良方。
4.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
初中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增强了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英语录像等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德育应有恰当的位置,任何一个教师不应把它看作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更不应把它看成一种“负担”。不可否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如果经常有意识地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之中,见缝插针,积少成多,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将是难以估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