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的尝试

【作者】 唐 媛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高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这是现在的教育部门的热点话题,也是提高我国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化学的学习当然也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生活,所以化学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让学生的知识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如何使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学习环境来为学生创设出较为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在生活情景当中领悟化学知识,这样就能消除化学知识的复杂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在生活化化学情境中掌握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固体物质溶于水中所带来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化学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同学们,在下大雪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见路面上会存在很多积雪,其对于出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你们觉得我们要如何将固体的雪化成水呢?”通过这一生活化问题情境作为化学生活化教学切入点,然后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个时候因为问题不像化学问题难以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就会更加的积极,主动的回答出:“使用水、使用盐……”在学生提出盐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固体物质溶于水,使水的凝固点降低”这一知识点,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章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这一目的。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实践,情境创设属于较为重要的手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用这一措施来实现这一目的,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将课本中的抽象护学知识讲解的更加具體化与形象化,通过一种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得知识能够实现具体化教学。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对化学题目的解答能力,还忽略了对化学的生活性解答,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虽然会解答部分化学题目,但在其面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时候无法进行化学知识的联系,导致其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中,需要扎根与生活,将课堂引导成为一种还原生活的有趣过程,教学的内容也应当充分的与实际相联系,通过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意义,并具备将化学理论转换为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广泛用途”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的经验来收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和资料,并引导学生利用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美年达等通过实验制取二氧化碳。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喝口碳酸饮料,你的嘴里有什么感觉?将一瓶可乐打开,为什么会有呲呲的声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一瓶可乐打来,在其瓶口位置带入一个带有导管的橡皮塞,然后严冬,并利用集气瓶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
  三、选择生活化的素材开展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将生活中实际情况融入到化学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减少陌生感。比如在学习“溶液酸碱度表示”时,很多教师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硫酸溶液、盐酸溶液以及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进行测试,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但是如果是让学生在实验中测试果汁、唾液、工厂废水等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材料都是在实际中真实存在的,如果测试这些内容学生会感觉到测试的结果都是自己的功劳,会很有成就感。在“酸和碱”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将给学生听,生活中,碱可以清除炉具、碗筷上的油污,清洁剂中也含有一些氢氧化钠。学习“氯化钠”时,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生活中食盐的巧妙用法,比如盐水可以漱口健齿,用盐水清洗划破的皮肤能够避免伤口发炎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讲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周边事物也能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作业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获得感悟。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作业,比如,需要区分食盐和白糖这两种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有:(1)分别添加稀盐酸进行鉴定;(2)分别在两种物质中加水进行溶解。需要区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这两种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有:(1)分别燃烧两种物质,闻气味;(2)观察两种物质的色泽。类似这样的作业,能够令学生感觉这不是在做题目,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愉悦的心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此外,家庭小实验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作业形式,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开展家庭实验,如利用家里的物品除去茶杯中的污渍。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生活知识化学化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化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把生活知识化学化,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化学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能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实现化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家里、马路上、商场里,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如,为什么吃面条时要倒醋?为什么有的铁制容器(如水龙头)要镀铬?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为什么洁厕剂和消毒液同时使用,会使人中毒?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合理迁移所学的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化学知识使学生知道了怎样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的问题;能鉴别真假金银;知道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化学在提高全体公民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将实际生活与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融合,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化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只从字面上来看,学生难以完全掌握,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有趣事例运用到教学中,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朱洪明.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的尝试[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21).
  [2]葛庆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1).
  [3]陈根发.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教学改革,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