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措施
【作者】 谭 薇
【机构】 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信息时代人才的培养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学生群体中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更是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所谓学困生一般而言是指那些缺乏学习兴趣,在学习进度上明显落后于普通同学,并且在校不遵守纪律,无所事事的学生。这个群体应是教育的重点,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平等对待;耐心尊重;培养信心
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身心正在快速的发展,情绪容易变化,且较为敏感,自尊心较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当加大重视,学困生虽然在校表现不如普通同学,但是他们仍然值得受到重视,理应获得平等的对待。
1、个人意识的凸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加,高中生与社会的交集也越来越多,高中生的交往范围也逐步扩大,自我意识也在快速提高,成人化的特征也较为明显,这个群体较为敏感,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可,而当他们的自我意识与现实或是他人的印象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就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从而出现逆反,叛逆行为,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这些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经历和经验还非常欠缺,因此他们想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往往相差非常大,原本高中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都不全面,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更会导致其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同时高中生的种种想法因为考虑的很不全面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甚至幼稚,成人往往难以理解。
1.1情感变化明显
随着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也同时感情变得越来越容易动摇,常常出现情绪容易动摇,波动较大,常常患得患失,顾此失彼的情况,时而对未来充满期待,开朗活泼,时而受到打击,一蹶不振,陷入低谷,甚至被困于情感的困境中,久久难以走出,难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2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对于权威也逐渐产生了反抗的心理,对于过去以来的权威,即父母和老师产生了怀疑的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尽快独立,过于看重别人的想法,希望得到父母老师的赞扬,希望得到同学的赞美和鼓励,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同龄人往往会倾注非常多的精力和热情,渴望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在思想和行动上追求一致,但是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在别人的带动下做出非常危险的行为,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1.3责任感和荣誉感上升
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和不断增强,对外就会表现出超常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非常渴望与人进行互动和交流,但是由于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成因都非常复杂,高中生因为心智的不成熟总是将问题简单化,对于现象缺乏准确的分析,对于社会的理解非常盲目,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性,而当高中生遇到现实问题时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则极有可能碰壁,会出现失落,沮丧,自我否定的心理,导致情绪的极度不稳定。这回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社会问题也会因此产生,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对症下药,抓准学生的心理,耐心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2、学困生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2.1教师对待学生有责任心
首先思想上做到高度重视,理解学困生的困境和面临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在智力或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逊色于常人,只不过遇到的问题要比同龄人更难以解决而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解决,面对这些差异教师要学会看淡差异,一视同仁,让学困生享受到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待遇,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初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其次,思想上充分重视,对待学困生要有爱心,耐心和充足的信心,只有老师积极带动学困生才能意识到自己并不逊色于别人,拥有和别人一样的潜力,可以顺利的解决目前的问题,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有教育拥有了灵魂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这样通常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困生的心灵,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也会成为学生今后学习持久的动力,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给予其前进和探索的力量,最终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正确的道路,因此只有教师给予学生真挚的关爱学生才会对有动力继续前行,也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及时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学业的正常进行。
2.2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学困生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在课业上明显落后与同龄人,因此在后续的课程中要想顺利接受新知识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个过程学生非常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充分的耐心,重复的给学生讲解知识,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对于学习的内容有所收获。当学困生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的压力和教学难度也会明显加大,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持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修养,不可操之过急,因为学生的进步速度可能非常缓慢,不能明显观察到,但是一旦取得进步就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持续的帮助。
2.3教师要有信心
教师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容易感受到优秀生的光芒,而对于学困生往往期待较低,信心不足,这就会导致学困生对自己的信心和心理预期逐渐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课业也不会有进步,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秀的地方,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挖掘别人的长处,对待学困生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对他们保持信心,及时的表扬,因为教师的表扬或许对于学困生而言意义或许非常重大,可以让其迅速建立起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个人的能力也会稳步地提升,形成良性的循环。
3、小结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容易受到忽视,但是如果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也非常重要,因为学困生具备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潜力,值得被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培养对于学生的信心和责任心,同时具备耐心,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关爱和耐心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学困生取得了进步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地获得进步,今后成长为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宗虎,陈夏初.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对策[J].江苏高教,2017,
[2]杨倩倩.教师与学困生关系的重建——基于教师权威消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
[3]潘凌理,刘云建.高校学困生心理辅导转化成功的个案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8,(10)
关键词:平等对待;耐心尊重;培养信心
高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身心正在快速的发展,情绪容易变化,且较为敏感,自尊心较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当加大重视,学困生虽然在校表现不如普通同学,但是他们仍然值得受到重视,理应获得平等的对待。
1、个人意识的凸显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加,高中生与社会的交集也越来越多,高中生的交往范围也逐步扩大,自我意识也在快速提高,成人化的特征也较为明显,这个群体较为敏感,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和认可,而当他们的自我意识与现实或是他人的印象发生了冲突的时候就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从而出现逆反,叛逆行为,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这些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经历和经验还非常欠缺,因此他们想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往往相差非常大,原本高中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思考都不全面,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更会导致其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同时高中生的种种想法因为考虑的很不全面往往被认为是单纯甚至幼稚,成人往往难以理解。
1.1情感变化明显
随着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也同时感情变得越来越容易动摇,常常出现情绪容易动摇,波动较大,常常患得患失,顾此失彼的情况,时而对未来充满期待,开朗活泼,时而受到打击,一蹶不振,陷入低谷,甚至被困于情感的困境中,久久难以走出,难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2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越来越高,对于权威也逐渐产生了反抗的心理,对于过去以来的权威,即父母和老师产生了怀疑的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尽快独立,过于看重别人的想法,希望得到父母老师的赞扬,希望得到同学的赞美和鼓励,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同龄人往往会倾注非常多的精力和热情,渴望与同龄人进行互动,在思想和行动上追求一致,但是由于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在别人的带动下做出非常危险的行为,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1.3责任感和荣誉感上升
高中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和不断增强,对外就会表现出超常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非常渴望与人进行互动和交流,但是由于很多社会现象背后的成因都非常复杂,高中生因为心智的不成熟总是将问题简单化,对于现象缺乏准确的分析,对于社会的理解非常盲目,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性,而当高中生遇到现实问题时按照自己的方式解决则极有可能碰壁,会出现失落,沮丧,自我否定的心理,导致情绪的极度不稳定。这回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多社会问题也会因此产生,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对症下药,抓准学生的心理,耐心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2、学困生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2.1教师对待学生有责任心
首先思想上做到高度重视,理解学困生的困境和面临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在智力或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不逊色于常人,只不过遇到的问题要比同龄人更难以解决而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解决,面对这些差异教师要学会看淡差异,一视同仁,让学困生享受到与普通学生一样的待遇,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初步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其次,思想上充分重视,对待学困生要有爱心,耐心和充足的信心,只有老师积极带动学困生才能意识到自己并不逊色于别人,拥有和别人一样的潜力,可以顺利的解决目前的问题,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有教育拥有了灵魂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这样通常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呵护学困生的心灵,创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也会成为学生今后学习持久的动力,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会给予其前进和探索的力量,最终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正确的道路,因此只有教师给予学生真挚的关爱学生才会对有动力继续前行,也会对教师敞开心扉,及时与教师交流,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保证学业的正常进行。
2.2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学困生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在课业上明显落后与同龄人,因此在后续的课程中要想顺利接受新知识存在很大的难度,这个过程学生非常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充分的耐心,重复的给学生讲解知识,保证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对于学习的内容有所收获。当学困生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教师的压力和教学难度也会明显加大,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持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修养,不可操之过急,因为学生的进步速度可能非常缓慢,不能明显观察到,但是一旦取得进步就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持续的帮助。
2.3教师要有信心
教师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容易感受到优秀生的光芒,而对于学困生往往期待较低,信心不足,这就会导致学困生对自己的信心和心理预期逐渐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课业也不会有进步,因此教师应当努力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秀的地方,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挖掘别人的长处,对待学困生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对他们保持信心,及时的表扬,因为教师的表扬或许对于学困生而言意义或许非常重大,可以让其迅速建立起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个人的能力也会稳步地提升,形成良性的循环。
3、小结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很容易受到忽视,但是如果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也非常重要,因为学困生具备和普通学生一样的潜力,值得被尊重和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培养对于学生的信心和责任心,同时具备耐心,在教学的过程中用关爱和耐心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学困生取得了进步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地获得进步,今后成长为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宗虎,陈夏初.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转化对策[J].江苏高教,2017,
[2]杨倩倩.教师与学困生关系的重建——基于教师权威消解[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
[3]潘凌理,刘云建.高校学困生心理辅导转化成功的个案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