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也谈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德婧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物理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而活力的源头便是创新,在初中物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物理中的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是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无法掌握好教材的内容,创新教学更是不可能实现。
  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有丰富的物理知识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将物理知识更好的串联起来,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中教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而且只有教师正确的把握好教材知识之后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不仅需要把握好教材知识,还需要灵活的在教学中使用各种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形成一整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二、尊重学生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长相一样,构成这两个人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个性比较矜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这样的学生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教师的鼓励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学生在实施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也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偏激,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极端,教师千万不可盲目制止,要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这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才不会受到打压,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而好的想法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三、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的理论认为:人们同周围世界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对现有类别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是不能被加工的。即使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问题的了解不是空白的,而是早已印上了千奇百怪的东西。这些“前科学概念”中当然包含了理解和误解。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与该知识有关的实验和教学教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比较,透过种种非本质的表象,看清实质性的问题。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已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常认为木块浮在水面是由于木块受到浮力大,而铁块沉入水中是由于没有受到浮力或受到浮力小,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给正确概念的建立和巩固造成许多困难。但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在这些司空见怪的问题上的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开一幅新画面。比如,针对上述学生对物体浮沉的错误认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测出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所受的浮力小于沉入水中铁块的浮力大小。这一情景与学生头脑中原有概念冲突的矛盾,将会激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究一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探究活动
  学生在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采取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往往能得出一些实验结论及物理规律。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有两个方面,如果我们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一般性的规律的同时,不忘对实验现象中的被我们忽略的次要因素的研究,就会提出一些更有价值的新的探究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时,让学生在探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时的电阻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灯泡的电阻在不同电压下,电阻是否相同呢?让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电压下,灯泡电阻不同,从而得出“导体的电阻与两端的电压有关”的观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与导体的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相矛盾。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实验现象,进行猜想,不难得出:导体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然后设计方案进行探究。若教师在教学中持之以恒,让学生做有心人,注重探究活动中出现的细微现象的研究,一定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注重实验教学
  1、培养观察品质,提高思维的敏锐性。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训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深刻性,不仅可以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通过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现途径不限的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在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方法时,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方法上求新、求异。实验结束后,重要的是作好总结,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评价实验设计思路及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发散思维。
  六、培养探究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组成探究小组,针对某一问题在小组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出意见,发现问题等。如在教学《电热器》一节时,我让学生课前分组去收集有关电热器的资料(内部结构、铭牌、说明书、发热功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请同学分组去索取其他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如燃气灶、太阳灶等)的相关资料。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谁去上网,谁去商店,谁最后汇总等等各司其职。收集的结果拿到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并以小组辩论的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大家以计算和数据为理论依据,比较电热器和其他发热设备的优劣,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踊跃发言,整节课情绪始终处于高涨状态,扩大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在愉快的合作中,大家轻松地掌握了电热器的知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知识。学生对知识外延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并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物理知识就是对生活现象的归纳和概括,身边处处有物理,物理并不神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对物理的敏感。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导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尽最大的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理的运用初中物理知识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的改进教学方式,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