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的方法
【作者】 张小红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很难进行理解和掌握的一个部分,因为它仅仅是一种书面语言,并且地域性强,在不同的地方其构词以及翻译结果等都不同。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多采用“字字清楚,句句通畅”的标准,以致于学生不仅提高不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反而惧怕学习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研究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科测试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传承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必经之路。如何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既让学生精准理解文言文内涵,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学习效果决定着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对其阅读、写作等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进行阐述。
一、文言文学习要注重预习
文言文毕竟是古人所写,用语习惯与今人大不相同,所以很多学生在初读文言文的时候总是感到非常困惑,读不懂增加了受挫感,因而很难说有什么兴趣了。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从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做出调整。以前学习现代文,教师也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虽然预习的环节经常被学生所省略,但也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但如果学习文言文之前,学生不能多读几遍预习一下的话,课上就会感到压力倍增,因为需要关注的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课前的预习对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适合于文言文。在申明了重要性之后,教师该如何给学生安排预习的具体要求呢?例如,可以要求读五遍,之后再根据注释理解一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對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可以用五分钟的时间与大家分享,或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这部分时间,从而调动大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执行情况,尤其是一些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教师更要特别关照,避免他们因为偷懒而在文言文的学习道路上掉队。
二、给学生提供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指导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虽然文言文极其重要,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指导文言文学习,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重视每篇文言文,对每篇文章都进行认真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普通初中学校而言,中考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授课时候就会出现“中考考什么,课堂讲什么”的情况。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意中考考点,更要注意对文章的全面讲解,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一般而言,文言文的授课,首先需要学生对重要的文章进行熟读背诵,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每句话具体到每个字词都能掌握其具体意思,对文章整体的翻译能够做到“信达雅”。当然,这些仅是新课堂三维目标之一,即“知识与技能”目标,除此之外,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而理解文章的情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有价值的文言文指导背诵
“腹有诗书气自华”。朗诵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我们也一向重视背诵。需要说明的是背诵不是死背,而是巧背。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需背诵诗文80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题,他们很怵背文言文。原因可能主要是背诵经常作为课后练习来处理,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尽管学生也背书,但目的在于应付检查,又因是强记手段,记忆当然难以持久。对此,可以多介绍名人的诵读经验、感受和方法。我们提倡遵从熟读成诵的自然规律,熟读中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这样记下来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到用时信手拈来。向学生推荐一些记忆方法,如:情景法:“核舟记”中“大苏泛赤壁”一段,选三人表演人物各自神情,给人印象要深得多,表演者自己就更为深刻了,容易记且记得牢。线索法:“三峡”从夏水到春冬之时到晴初霜旦的顺序。化整为零法,即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适宜较长的篇幅如“醉翁亭记”。
四、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中,分数是评价学生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这样的评价方式明显是不合理的,对于教学总体走向容易产生误导。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创新文言文阅读教学形式与内容,还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多元化能力纳入评价指标中。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讲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开放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视野,跟随现代教育发展的脚步,不断整合先进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满足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需求,提升教学总体效果。只有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思路,优化自己的学习模式,可以这样讲,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忽视这一点。
五、注重课堂延伸、知识拓展
文章的创作与历史环境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教授知识,并不是只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应该延伸到课外。文言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可是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很多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老师讲学生听,早已忘记其真谛。加上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导致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作为老师更不应该忘记职责,应在讲授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例如“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那为什么陶渊明会对其当时的生活产生不满呢?这就是学生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老师可以根据其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讲解,元熙二年六月,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称帝。这引起了当时陶渊明的不满,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意卷入这场政变,只好借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塑造了一个与腐败黑暗社会对立的美好桃源。讲到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联系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波.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练习系统问题研究——以鲁教版教材为例[J]. 教育参考,2017(02).
[2]周成荣.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3]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研究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科测试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是传承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必经之路。如何探究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既让学生精准理解文言文内涵,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学习效果决定着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对其阅读、写作等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结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进行阐述。
一、文言文学习要注重预习
文言文毕竟是古人所写,用语习惯与今人大不相同,所以很多学生在初读文言文的时候总是感到非常困惑,读不懂增加了受挫感,因而很难说有什么兴趣了。因此,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要从学习方法上让学生做出调整。以前学习现代文,教师也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虽然预习的环节经常被学生所省略,但也不会造成太大问题。但如果学习文言文之前,学生不能多读几遍预习一下的话,课上就会感到压力倍增,因为需要关注的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课前的预习对文言文的学习非常重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适合于文言文。在申明了重要性之后,教师该如何给学生安排预习的具体要求呢?例如,可以要求读五遍,之后再根据注释理解一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對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查找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在下一次上课之前,可以用五分钟的时间与大家分享,或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这部分时间,从而调动大家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师要检查学生预习的执行情况,尤其是一些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教师更要特别关照,避免他们因为偷懒而在文言文的学习道路上掉队。
二、给学生提供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指导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虽然文言文极其重要,但是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指导文言文学习,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授课时重视每篇文言文,对每篇文章都进行认真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中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对于普通初中学校而言,中考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因此授课时候就会出现“中考考什么,课堂讲什么”的情况。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注意中考考点,更要注意对文章的全面讲解,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一般而言,文言文的授课,首先需要学生对重要的文章进行熟读背诵,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每句话具体到每个字词都能掌握其具体意思,对文章整体的翻译能够做到“信达雅”。当然,这些仅是新课堂三维目标之一,即“知识与技能”目标,除此之外,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即“过程与方法”目标,进而理解文章的情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有价值的文言文指导背诵
“腹有诗书气自华”。朗诵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我们也一向重视背诵。需要说明的是背诵不是死背,而是巧背。按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需背诵诗文80篇,对许多学生来说是难题,他们很怵背文言文。原因可能主要是背诵经常作为课后练习来处理,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尽管学生也背书,但目的在于应付检查,又因是强记手段,记忆当然难以持久。对此,可以多介绍名人的诵读经验、感受和方法。我们提倡遵从熟读成诵的自然规律,熟读中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这样记下来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长期保存,到用时信手拈来。向学生推荐一些记忆方法,如:情景法:“核舟记”中“大苏泛赤壁”一段,选三人表演人物各自神情,给人印象要深得多,表演者自己就更为深刻了,容易记且记得牢。线索法:“三峡”从夏水到春冬之时到晴初霜旦的顺序。化整为零法,即连句成段,连段成篇,适宜较长的篇幅如“醉翁亭记”。
四、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中,分数是评价学生能力与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这样的评价方式明显是不合理的,对于教学总体走向容易产生误导。基于此,教师不仅要创新文言文阅读教学形式与内容,还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多元化能力纳入评价指标中。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讲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开放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视野,跟随现代教育发展的脚步,不断整合先进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满足新时期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需求,提升教学总体效果。只有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思路,优化自己的学习模式,可以这样讲,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整个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忽视这一点。
五、注重课堂延伸、知识拓展
文章的创作与历史环境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教授知识,并不是只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而是应该延伸到课外。文言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可是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很多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老师讲学生听,早已忘记其真谛。加上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导致许多学生“谈文色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作为老师更不应该忘记职责,应在讲授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例如“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陶渊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那为什么陶渊明会对其当时的生活产生不满呢?这就是学生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了。老师可以根据其当时的历史环境进行讲解,元熙二年六月,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称帝。这引起了当时陶渊明的不满,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意卷入这场政变,只好借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塑造了一个与腐败黑暗社会对立的美好桃源。讲到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联系到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情。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波.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练习系统问题研究——以鲁教版教材为例[J]. 教育参考,2017(02).
[2]周成荣.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
[3]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