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技巧

【作者】 杜正献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应该找到良好的切入点来拉开课堂的帷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环节对于后续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说,导入环节有许多有效的技巧,本文将进行简单介绍。
  一、利用音乐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高中学生很爱听歌曲。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剧或者流行歌曲导入法——结合学生娱乐爱好导入 
  利用近期热播的影视剧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等,学生有感性认识,而且很直观,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就可以播放新版《红楼梦》中的这个片段。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时候,可以播放凤凰传奇的这首歌曲来导入新课,学生们肯定喜欢。
  三、渲染情感导入
  在导入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导入效率。众所周知,高中课本中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感情,会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语言或者手段进行情感方面的渲染,让学生感受课本中的情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文章。我进行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用多种手段渲染情感。我首先用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的罪恶行径,引导学生铭记血债。随后为了强化学生的视觉冲击,我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抗日战争题材的视频片段,通过观看这段视频,学生了解了那个时期人们的遭遇,也了解了帝国主义的罪恶。紧接着,我通过语言的渲染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 
  四、故事导入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先讲述“梁启超妙对杏花联”的故事。有一个十岁的儿童,一天随父到朋友家做客。他被院里一株蓓蕾初绽的杏树迷住,便偷偷地折下一枝放入袖筒里,这一微妙之举,恰被其父及朋友家人看到,他的父亲虽没言语,却为此而惴惴不安,一心想不露声色地暗示一番。为活跃气氛,父亲便当众对他说:“开宴前,我先出一上联,如能对好,方可举杯,否则,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他不知父亲用意,毫无思想准备,但凭腹中的才学,自信不会出丑,于是满口答应下来。父亲略加思索,作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他听后一惊,恍然大悟,但也未显失色,随口对来:“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对联一出口,堂前喝彩不已。他就是梁任公,既是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又是文坛上的著名学者。学生不仅为梁任公小时的才华聪敏所折服,而且想急切了解他作为学者的人格魅力,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新课之中。
  五、设置悬念导入法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设置悬念,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穿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用如下的导语: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威,不可冒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史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本领?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设置悬念,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穿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用如下的导语: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威,不可冒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史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本领?
  总之,课堂导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它是一个内容复杂,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动态过程。用心设计的课堂导入,是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心理认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