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作者】 张淑霜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化的历史,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文化的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数学文化”一词的出现,数学文化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文化;渗透方法
数学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数学教学中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起初阶段,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建立起数学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感是主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兴趣、建立起学生与数学之间亲密感的重要路径,数学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数学文化渗透意识,使数学文化成为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之门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明确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系统结构,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人文观点、美学价值等。我们要知晓数学文化既可以通过如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史料进行熏陶,还可以蕴含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如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数学美等。例如推导圆面积公式,在经历操作后,引导学生在“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领会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逼近长方形”,“将圆无限细分后拼成的是真正的长方形”,达到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又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去体现数学文化。
二、做好数学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处理
数学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处理是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文化教学中,高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课堂和课外教学技巧运用,另一方面来白于对数学文化素材的有效选取与处理。因此,在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教师要充分做好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处理。例如,在教学奇偶数、整数、勾股定理,以及数形结合思想时,教师选取了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毕达哥拉斯简介及其成就,并且制作成ppt课件。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件,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听学生的汇报后适时加以总结和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对毕达哥拉斯数学成就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一成就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直观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养成利用这一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文化素材的选取,是确保文化教学实效得以提高、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处理相关素材,是做好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
三、课堂教学阶段注重渗透
数学教学的重点阶段,也需要重视数学文化的巧妙渗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可以说,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与灵魂,渗透在数学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学会学习。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名人的解题思路与创新方法、数学趣题、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或是数学美等。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习“简易方程”时,可以引入“李白打酒”趣题,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方程建立式子,教师辅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到方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意義和价值。“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问原来壶中有多少酒?”教师引入方程的概念、方程建立的思路,并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建立方程。学生认识到,可以运用x代表原来酒壶中的酒量,左边依次建立式子,右边是0。基于数学趣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了解更加深刻。
四、数学思想教育在过程与教学中的开展
数学学习的过程及方法,和数学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拉硬套地把数学思想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应将其融入数学探索过程中,并且要有技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慢慢地认识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归纳、总结、类比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就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挖掘其中的思想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找到相关的思想方法,并在课后加以巩固。例如,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学习菱形和梯形等比较复杂的图形时,就可以把化归思想渗透其中,这种思想方法可以促进图形的学习。同时,学生也对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其他知识有了一定的基本认识,教师指导学生对菱形进行“割补”和“平移”,把菱形和梯形转变成自己所了解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从而轻松解决相关问题。在学生研究和操作中隐藏着化归的思考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后对这类方法进行总结,慢慢地掌握这类数学思想。
五、渗透名人成长经历
在课本的“你知道吗”中,经常会有对数学家的一些介绍。我会挑选一些作为重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从这些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精神养料,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时我适时向学生介绍,约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在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祖冲之小时候就对数学天文等知识十分入迷。在一千多年前,他能将圆周率推算的如此精确,是源于他对老师所教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的质疑。他经过实际动手测量和利用刘徽的“割圆术”,不断的研究推算,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除了对知识痴迷之外,更体现了祖冲之严谨求实的学术追求,这种伟大品格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总而言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学生们学好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的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越来越感受到,数学确实不只是加减乘除那么简单,还有更多的知识点等着大家去学习和挖掘。作为数学老师,“数学文化”渗透得及时到位,数学课就充满了生机,为了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益步.浅析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37).
[2]王万富.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4).
[3]韩翠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文化;渗透方法
数学悠久的发展历史造就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它是数学教学中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起初阶段,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建立起数学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感是主要任务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兴趣、建立起学生与数学之间亲密感的重要路径,数学教师要进一步提升数学文化渗透意识,使数学文化成为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之门的有效路径。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指出: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明确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系统结构,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人文观点、美学价值等。我们要知晓数学文化既可以通过如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史料进行熏陶,还可以蕴含在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如数学思考、数学思想、数学美等。例如推导圆面积公式,在经历操作后,引导学生在“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领会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越接近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逼近长方形”,“将圆无限细分后拼成的是真正的长方形”,达到在探索知识的同时,又通过极限思想的渗透去体现数学文化。
二、做好数学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处理
数学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处理是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文化教学中,高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课堂和课外教学技巧运用,另一方面来白于对数学文化素材的有效选取与处理。因此,在开展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教师要充分做好文化素材的选取与处理。例如,在教学奇偶数、整数、勾股定理,以及数形结合思想时,教师选取了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毕达哥拉斯简介及其成就,并且制作成ppt课件。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课件,向教师进行汇报,教师听学生的汇报后适时加以总结和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对毕达哥拉斯数学成就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一成就进行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直观认识数形结合思想,养成利用这一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文化素材的选取,是确保文化教学实效得以提高、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处理相关素材,是做好小学数学文化教学的基本途径之一。
三、课堂教学阶段注重渗透
数学教学的重点阶段,也需要重视数学文化的巧妙渗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可以说,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核心与灵魂,渗透在数学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创新思考、学会学习。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名人的解题思路与创新方法、数学趣题、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或是数学美等。通过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习“简易方程”时,可以引入“李白打酒”趣题,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方程建立式子,教师辅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到方程在生活中的运用意義和价值。“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问原来壶中有多少酒?”教师引入方程的概念、方程建立的思路,并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建立方程。学生认识到,可以运用x代表原来酒壶中的酒量,左边依次建立式子,右边是0。基于数学趣题,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了解更加深刻。
四、数学思想教育在过程与教学中的开展
数学学习的过程及方法,和数学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拉硬套地把数学思想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而应将其融入数学探索过程中,并且要有技巧地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慢慢地认识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归纳、总结、类比等。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就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挖掘其中的思想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学生找到相关的思想方法,并在课后加以巩固。例如,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学习菱形和梯形等比较复杂的图形时,就可以把化归思想渗透其中,这种思想方法可以促进图形的学习。同时,学生也对正方形及长方形等其他知识有了一定的基本认识,教师指导学生对菱形进行“割补”和“平移”,把菱形和梯形转变成自己所了解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从而轻松解决相关问题。在学生研究和操作中隐藏着化归的思考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后对这类方法进行总结,慢慢地掌握这类数学思想。
五、渗透名人成长经历
在课本的“你知道吗”中,经常会有对数学家的一些介绍。我会挑选一些作为重点,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从这些名人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精神养料,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时我适时向学生介绍,约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里《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在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人文学家祖冲之,经过不懈地努力,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祖冲之小时候就对数学天文等知识十分入迷。在一千多年前,他能将圆周率推算的如此精确,是源于他对老师所教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的质疑。他经过实际动手测量和利用刘徽的“割圆术”,不断的研究推算,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除了对知识痴迷之外,更体现了祖冲之严谨求实的学术追求,这种伟大品格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总而言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学生们学好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文化的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越来越感受到,数学确实不只是加减乘除那么简单,还有更多的知识点等着大家去学习和挖掘。作为数学老师,“数学文化”渗透得及时到位,数学课就充满了生机,为了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益步.浅析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7(37).
[2]王万富.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4).
[3]韩翠萍.小学数学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