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校校本种植课活动 与语文作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何 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开学初,我们每个班有了一块小小的种植园,我们根据每个班的特点,取名,并进行种植。我们全体师生为这块种植园付出了很多心血:翻土、积肥、施肥、撒种、买苗、栽苗、浇水……这过程,有苦有乐,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更多的是收获和对孩子们能力的培养。下面就结合校本种植课活动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来谈谈我们的体会。
体会一:让活动过程成为学习写作的过程
(一)土地整理过程是劳动过程更是写作素材积累过程
在播种蔬菜前,要将土地整理妥当,其中主要包括田间杂草的清除,土壤的翻松。我们将地分为八块,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块。一组先劳动,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到达种植园后,我们找到自己的种植地,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在经验丰富的家长的协助下,开始拔草和翻土。
劳动中,刚开始大家觉得挺好玩的,渐渐地感到每除一把草,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一会儿汗水浸透了衣服,头发像洗过一样,累得气喘吁吁。野草把我们弄得痒痒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一小片土地的草除干净了。在和我的交谈中,赵思翔笑着说:“爷爷奶奶他们每天都要在烈日的酷晒下干活,回家后还要打扫卫生,煮饭给他吃,而他却每次还那么挑三拣四的,真是太不应该了,将来,他一定要好好报答长辈。”庄浩芮同学正拿着铁锹四处走动,一会儿功夫,就不小心踩到了一棵小小的草莓苗。哎,这棵草莓太可怜了。于是,我便给它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已经好久了,王筱紫伊还没有除到一棵草,反而破坏了一株草莓苗。大家都本着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专心地在田地间“作业”,有工具的同学热火朝天地锄了起来,没有工具的同学干脆用手拔。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大有成效,原先遍地的杂草已被铲除。
回到班级我们进行了活动总结,表扬了劳动积极的同学,指出了活动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写日记,写写劳动的体会和收获。同学们由于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过程,感受到了劳动的欢乐和艰辛,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得到了升华。我们还进行了劳动实践活动向家庭延伸,让学生准备大花盆,种植一些植物种子,写写观察日记。
(二)种植过程和写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我们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播种方式。其中油菜籽为撒播,西红柿、辣椒为穴播;大白菜为条播。几天后,菜苗出土,每周五的校本课我们都定期去种植园观察一次,并记录株高,清除杂草。但由于第一次实地播种,很多同学的菜苗都参差不齐,稀疏不均匀,因此长出的菜苗不大美观,所以需要把过密的幼苗剔除,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期的学习与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于辣椒来说,播种一个月后,苗长成了之后,我们要对它进行栽植,栽植时,我们要翻土,打坑,这里是每个班一名男学生负责,翻完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栽种与浇水。
由此可见,校本种植课特别注重观察与记录,而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记录是思维的再现,观察和记录都需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作为支撑,如果把校本种植过程与语文写作过程有机融合,就能做到校本种植过程中有语文写作,语文写作过程中有校本种植过程,让学生用文字将在“童心庄园”中劳动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后期管理过程和文章修改过程相连
后期管理主要是对蔬菜进行松土、施肥、除草等。由于蔬菜长出后,后期管理工作不需要大量的人员与时间,我便利用校本课空闲出来的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之前的习作。当学生写完《给童心庄园拔草的体会》《给童心庄园翻土的体会》这两篇文章后,没有时间修改,过一段时间后,我来了个亡羊补牢,没想到效果却极佳,深思后豁知: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学习了《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后,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还出现了“不洒下汗水,怎来的收获。”“功到自然成”等为结尾的文章,以及“小苗像小婴儿一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磨难”“虽然劳动很辛苦,弄脏了我的衣裤,弄脏我的手、鞋子,也划破了我的手,但是这是我从没有体验过的快乐!”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习作过一段时间返回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
体会二:校本种植课中体验师生成长的乐趣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植物栽培活动中,同学们从翻地播种开始,在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管理,在劳动中我们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开展了劳动图片展;
坚持写种植日记。学生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植物的成长变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孩子的观察力得以提高,为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评选了优秀日记。成果展示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感到一种被肯定、被需求、被欣赏的喜悦,从而享受到劳动实践活动的乐趣。
(二)促使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提升。
本次种植活动中,学生像呵护什么宝贝似的照顾小苗,下雨了,他们担心水分过多不利小苗的成长;浇水时,他们担心自己的浇水过多或过少,总是小心翼翼,边浇水边不停地问老师,这样浇水够吗?孩子用他稚嫩的心灵真切地在关注植物的成长,关爱这些幼小的生命。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小苗像小婴儿一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磨难,如有些小苗的叶子被虫子吃了,有个别小苗长得慢,有的小苗被破坏了,学生看着小苗的成长,懂得植物成长的不容易,懂得生命的珍贵。学生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的“开心种植”活动,一学生家长满意地说:“小孩拿着种子很开心,这种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会让同学们由此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疑对同学们健康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利。”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种子是一个生命,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重量。照料植物的过程,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呀!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我还体验到了责任心和爱心。
(三)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让习作内容更接近生活,更有生命力。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种植的过程中,植物也会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植物就像人一样,也需要食物和水才能成长,才能保持健康。照料植物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种植过程中,他们遇到许多的问题。于浩的疑问:柿子的花苞一长出来就是黄色的吗?李欣柔发现辣椒的叶子上的虫卵是什么?郑项羽的疑问:家里种的苏子的茎为什么比学校种的粗?育种后第二代种子能发芽吗?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极高的探究的热情,让他们沉浸于种子萌芽、花儿绽放、蜜蜂采蜜等大自然的神奇之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总之,“童心庄园”给了孩子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种植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种植中提高观察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管理能力,在种植活动中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在种植中体验成长的乐趣. 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还体会到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学生的经历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多了,写出来的习作更加生动,更加有条理,语言也更准确了,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学习写作,教师也在种植过程中提升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在校本种植课中,师生体验到了共同成长的乐趣。
体会一:让活动过程成为学习写作的过程
(一)土地整理过程是劳动过程更是写作素材积累过程
在播种蔬菜前,要将土地整理妥当,其中主要包括田间杂草的清除,土壤的翻松。我们将地分为八块,班级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块。一组先劳动,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到达种植园后,我们找到自己的种植地,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在经验丰富的家长的协助下,开始拔草和翻土。
劳动中,刚开始大家觉得挺好玩的,渐渐地感到每除一把草,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一会儿汗水浸透了衣服,头发像洗过一样,累得气喘吁吁。野草把我们弄得痒痒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一小片土地的草除干净了。在和我的交谈中,赵思翔笑着说:“爷爷奶奶他们每天都要在烈日的酷晒下干活,回家后还要打扫卫生,煮饭给他吃,而他却每次还那么挑三拣四的,真是太不应该了,将来,他一定要好好报答长辈。”庄浩芮同学正拿着铁锹四处走动,一会儿功夫,就不小心踩到了一棵小小的草莓苗。哎,这棵草莓太可怜了。于是,我便给它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已经好久了,王筱紫伊还没有除到一棵草,反而破坏了一株草莓苗。大家都本着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专心地在田地间“作业”,有工具的同学热火朝天地锄了起来,没有工具的同学干脆用手拔。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大有成效,原先遍地的杂草已被铲除。
回到班级我们进行了活动总结,表扬了劳动积极的同学,指出了活动中暴露的问题。我们又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写日记,写写劳动的体会和收获。同学们由于亲身体验了劳动的过程,感受到了劳动的欢乐和艰辛,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亲近自然,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得到了升华。我们还进行了劳动实践活动向家庭延伸,让学生准备大花盆,种植一些植物种子,写写观察日记。
(二)种植过程和写作过程的有机融合
我们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播种方式。其中油菜籽为撒播,西红柿、辣椒为穴播;大白菜为条播。几天后,菜苗出土,每周五的校本课我们都定期去种植园观察一次,并记录株高,清除杂草。但由于第一次实地播种,很多同学的菜苗都参差不齐,稀疏不均匀,因此长出的菜苗不大美观,所以需要把过密的幼苗剔除,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期的学习与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于辣椒来说,播种一个月后,苗长成了之后,我们要对它进行栽植,栽植时,我们要翻土,打坑,这里是每个班一名男学生负责,翻完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栽种与浇水。
由此可见,校本种植课特别注重观察与记录,而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记录是思维的再现,观察和记录都需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作为支撑,如果把校本种植过程与语文写作过程有机融合,就能做到校本种植过程中有语文写作,语文写作过程中有校本种植过程,让学生用文字将在“童心庄园”中劳动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后期管理过程和文章修改过程相连
后期管理主要是对蔬菜进行松土、施肥、除草等。由于蔬菜长出后,后期管理工作不需要大量的人员与时间,我便利用校本课空闲出来的时间指导修改学生之前的习作。当学生写完《给童心庄园拔草的体会》《给童心庄园翻土的体会》这两篇文章后,没有时间修改,过一段时间后,我来了个亡羊补牢,没想到效果却极佳,深思后豁知:学生写作是当时水平,而经过一段时间,又学习了新的课文,阅读了新的作文,知识又有了新的积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创新。如学习了《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后,学生修改后的作文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还出现了“不洒下汗水,怎来的收获。”“功到自然成”等为结尾的文章,以及“小苗像小婴儿一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磨难”“虽然劳动很辛苦,弄脏了我的衣裤,弄脏我的手、鞋子,也划破了我的手,但是这是我从没有体验过的快乐!”等构思新颖,用词准确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写完习作过一段时间返回来修改,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修改方法。
体会二:校本种植课中体验师生成长的乐趣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植物栽培活动中,同学们从翻地播种开始,在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管理,在劳动中我们拍摄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开展了劳动图片展;
坚持写种植日记。学生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植物的成长变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孩子的观察力得以提高,为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评选了优秀日记。成果展示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学生在展示中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感到一种被肯定、被需求、被欣赏的喜悦,从而享受到劳动实践活动的乐趣。
(二)促使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提升。
本次种植活动中,学生像呵护什么宝贝似的照顾小苗,下雨了,他们担心水分过多不利小苗的成长;浇水时,他们担心自己的浇水过多或过少,总是小心翼翼,边浇水边不停地问老师,这样浇水够吗?孩子用他稚嫩的心灵真切地在关注植物的成长,关爱这些幼小的生命。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小苗像小婴儿一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磨难,如有些小苗的叶子被虫子吃了,有个别小苗长得慢,有的小苗被破坏了,学生看着小苗的成长,懂得植物成长的不容易,懂得生命的珍贵。学生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的“开心种植”活动,一学生家长满意地说:“小孩拿着种子很开心,这种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会让同学们由此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疑对同学们健康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利。”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种子是一个生命,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重量。照料植物的过程,真是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呀!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我还体验到了责任心和爱心。
(三)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让习作内容更接近生活,更有生命力。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种植的过程中,植物也会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植物就像人一样,也需要食物和水才能成长,才能保持健康。照料植物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种植过程中,他们遇到许多的问题。于浩的疑问:柿子的花苞一长出来就是黄色的吗?李欣柔发现辣椒的叶子上的虫卵是什么?郑项羽的疑问:家里种的苏子的茎为什么比学校种的粗?育种后第二代种子能发芽吗?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极高的探究的热情,让他们沉浸于种子萌芽、花儿绽放、蜜蜂采蜜等大自然的神奇之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总之,“童心庄园”给了孩子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种植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种植中提高观察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管理能力,在种植活动中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在种植中体验成长的乐趣. 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还体会到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学生的经历丰富了,写作素材也多了,写出来的习作更加生动,更加有条理,语言也更准确了,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学习写作,教师也在种植过程中提升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在校本种植课中,师生体验到了共同成长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