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体育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作者】 王孔哲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生生来好动,嬉戏玩耍的自律性体育行为,往往与活动方式和内容有关,游戏是青少年自然天性易于表现的活动方式。根据我的实验调查,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体育课中都愿意做体育游戏。对于其他体育练习,总是有些学生喜欢,有些却不喜欢。例如,踢足球,很多男孩喜欢,但很多女孩却认为“太野蛮”,不愿意“玩”;打篮球在小学是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但也有些学生不喜欢而喜欢排球等。我们要设法去教育学生,启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有3项任务:l.是增强体质;2.是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3.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加强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是符合儿童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我国小学生是属于儿童期中的学龄初期和中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人生发育、生长最旺盛、变化最快,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接受教育最有效期。但在他们认知过程中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年龄上约为七至十一岁的儿童的智慧特征为,能从事简单的逻辑思维,对长度、质量、体积、面积、重量等已均能达到守恒。能周密地对事物进行分类,但思维活动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托,尚未达到完全抽象的程度。”
  儿童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形象、角色和竞争机制等特点,利用游戏这个因素,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更能使教学任务在儿童逞强好胜心理驱动下顺利完成。如在教一年级“立正”这个单调的动作时,在让学生初步知道动作方法后,就不再进行口令或演练,不然就会越练越疲惫,而是让学生做一个“捉不会立正的人”。教师在进一步鼓励和纠正,“某某小朋友的立正姿势真好!背再挺直就更好了,大家的姿势真像解放军叔叔那样!”儿童在忘情的练习中,积极而主动,紧张而愉快,动作质量不断进步、提高。教学就这样从儿童无意学习的心理过程入手,向着教师有意强化的心理过程过度,即教师欲强化的动作要求,在儿童进入游戏角色的无意识接受中,不知不觉得到现实。
  体育游戏的内容是非常具体,直观的,大多是小学生喜闻乐见和极其形象的内容。利用这一特点能启发学生把具体运算阶段逐步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
  鉴于儿童期认知的心理特征,在此时运用体育游戏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无论对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发展均能达到较佳水平。
  三、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四、游戏内容的选择,规则和制定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故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材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体育教师,并应紧密结合教材,进行游戏创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规则的制定,目的在于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中可以允许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改进游戏的内容和规则,更好地提高兴趣、增加游戏的全面作用,从而达到游戏的特定目的。
  1.游戏的组织要注意科学性
  游戏的组织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掌握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2.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分组后,各自都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要注意有次序、有步骤,秩序井然的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影响教学的进行。
  3.在游戏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变化及教师要以身作则,这很重要。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体质差的,要鼓励他们让其感受集体的利益。
  五、表扬鼓励,促进兴趣
  小学生最易产生满意愉快感,这种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素质差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能克服消极情绪,提高练习的自觉积极性,更有利于使他们一举成功口特别要注意学生很微小的进步,使他们树立向上的信心。表扬和鼓励的形式要多种多样、适时、适度,以稳定兴趣,促进兴趣养成。
  总之,游戏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