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加强数学估算教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廷龙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估算能力是数感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估算教学,在实践中,应创新教学策略,加强学生估算能力培养,使之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加强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运算方式,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新课标就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说明加强学生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得要行径。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优化估算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让学生爱上估算,学会估算,真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加强估算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估算意识培养,让学生喜欢估算
估算意识的培养需要运用情境诱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生活中都需要估算。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题目要求估算,学生通常都会自觉地进行估算;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估算,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估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估算的时机,培养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力。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我们可以创设商品情境,出示五种商品价格:色拉油68元/桶,大米32元/袋,饮料22元/瓶,拖鞋48元/双,毛巾17元/条。)教师提问:王阿姨买了五种商品。她在想:我只带了200元,这钱到底够不够?收银员在想:我怎么把钱数输入电脑里?老师想请同学们考虑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经过一系列引导,学生就知道了记账的时候一定是精确数,估计钱数够不够的时候,只需要估算就可以了。在这作就培养了学生实际问题实际分析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底什么时候估一估,什么时候精确算?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判断。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引导教学,让学生判断选择什么运算方式有意义,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如果当有学生对“王阿姨被告知付多少钱”选用估算时,我们就应及时将这种错误判断转化成生态生成资源,通过追问组织学生反思,讨论,进而作出自我否定。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我要估算”的内因,获得了“什么时候需要估算”的活动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做算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二、重视估算习惯培养,让学生爱上估算
估算是学习上、生活中都常用到的一种计算方法,我们要把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实践形成一种习惯,使之能帮助自我进行数的运算。
(一)挖掘教材内容,增加估算平台。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估算的重视不够,没有精心挖掘教材估算内容,走过程,走形式,也有的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估算内容少,没有训练机会。其实不然,现行教材估算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用心挖掘教材,估算是无处不有,无论是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量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解决问题等,处处都有估算的踪影,只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估算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随时随刻都可以进行估算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无处不有估算,长期经历估算训练,使之养成估算习惯。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可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操场的面积等。象这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多进行估算实践。
(二)创设情境,变被动估算为主动估算。情境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策略,与估算教学相整合,是学生体验估算实用性的有效策略。我们知道,数学是生活的提炼。估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把估算应用到生活中去,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估算为主动估算。比如,小明的爸爸准备暑假带小明去旅游,爸爸让小明算算需要准备多少钱才能完成这次旅程。由于旅途中充满变数,不能事先进行精确计算,而自然而然地会主动用估算去预测旅途中的各种费用。
三、加强估算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估算
良好的方法是提高估算速度,提升估算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学会估算。估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计算要简便、快速、易于口算;二是结果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允许估算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越接近精确值越好。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估算,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化学生思维。同时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估算过程。让学生通过尝试、调整、优化,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使结果趋于合理。凑整法是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最广、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参加运算的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数、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加、减、乘、除法都是以凑整法为基础进行估算。如估算71×19,把71看成70,19 看成20,70×20=1400。估算方法灵活多样,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凑整法、四舍五入法、估大估小法、乘法口诀估算法、数位估算法、规律估算法、生活经验估算法等。在估算时,估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纯计算题采用正常的估算法,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要结合实际估大或估小,使结果合理化。
总之,估算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必要能力,也是基础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必然应着力培养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估算,爱上估算,学会估算。
参考文献:
[1]陆俊,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年。
[2]秦志刚,我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一点尝试[J].新课程,2011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加强
估算是一种重要的运算方式,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估算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培养。因此,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新课标就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说明加强学生估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得要行径。的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它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同时,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估算教学,优化估算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让学生爱上估算,学会估算,真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加强估算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注重估算意识培养,让学生喜欢估算
估算意识的培养需要运用情境诱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生活中都需要估算。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题目要求估算,学生通常都会自觉地进行估算;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估算,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估算。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在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估算的时机,培养估算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力。例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我们可以创设商品情境,出示五种商品价格:色拉油68元/桶,大米32元/袋,饮料22元/瓶,拖鞋48元/双,毛巾17元/条。)教师提问:王阿姨买了五种商品。她在想:我只带了200元,这钱到底够不够?收银员在想:我怎么把钱数输入电脑里?老师想请同学们考虑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经过一系列引导,学生就知道了记账的时候一定是精确数,估计钱数够不够的时候,只需要估算就可以了。在这作就培养了学生实际问题实际分析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底什么时候估一估,什么时候精确算?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判断。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引导教学,让学生判断选择什么运算方式有意义,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如果当有学生对“王阿姨被告知付多少钱”选用估算时,我们就应及时将这种错误判断转化成生态生成资源,通过追问组织学生反思,讨论,进而作出自我否定。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我要估算”的内因,获得了“什么时候需要估算”的活动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做算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二、重视估算习惯培养,让学生爱上估算
估算是学习上、生活中都常用到的一种计算方法,我们要把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实践形成一种习惯,使之能帮助自我进行数的运算。
(一)挖掘教材内容,增加估算平台。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估算的重视不够,没有精心挖掘教材估算内容,走过程,走形式,也有的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估算内容少,没有训练机会。其实不然,现行教材估算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用心挖掘教材,估算是无处不有,无论是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量的测量与计算,以及解决问题等,处处都有估算的踪影,只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估算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随时随刻都可以进行估算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无处不有估算,长期经历估算训练,使之养成估算习惯。比如学习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可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操场的面积等。象这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多进行估算实践。
(二)创设情境,变被动估算为主动估算。情境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策略,与估算教学相整合,是学生体验估算实用性的有效策略。我们知道,数学是生活的提炼。估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把估算应用到生活中去,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被动估算为主动估算。比如,小明的爸爸准备暑假带小明去旅游,爸爸让小明算算需要准备多少钱才能完成这次旅程。由于旅途中充满变数,不能事先进行精确计算,而自然而然地会主动用估算去预测旅途中的各种费用。
三、加强估算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估算
良好的方法是提高估算速度,提升估算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学会估算。估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计算要简便、快速、易于口算;二是结果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允许估算结果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简单地认为估算结果越接近精确值越好。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估算,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活化学生思维。同时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估算过程。让学生通过尝试、调整、优化,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使结果趋于合理。凑整法是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最广、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参加运算的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数、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加、减、乘、除法都是以凑整法为基础进行估算。如估算71×19,把71看成70,19 看成20,70×20=1400。估算方法灵活多样,但并不是杂乱无章,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凑整法、四舍五入法、估大估小法、乘法口诀估算法、数位估算法、规律估算法、生活经验估算法等。在估算时,估算方法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纯计算题采用正常的估算法,有关生活实际的问题要结合实际估大或估小,使结果合理化。
总之,估算能力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必要能力,也是基础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学必然应着力培养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搭建平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估算,爱上估算,学会估算。
参考文献:
[1]陆俊,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年。
[2]秦志刚,我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一点尝试[J].新课程,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