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蔡 青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我们从创设生活情境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这样让学生在提高自我学习效果基础上实现教学有效的初衷。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新课改的重要倡导策略,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而表现出的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希望。也就是说,在实践中我们教学设计与实践都应基于有效教学去进行,然则在教学有效的教学初衷上实现教学目标。在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秉承这种有效教学理念去实施,获得了很多实践感受。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有效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种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的首要做法就是激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成为“我要学”主体。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数学现实,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教学《年、月、日》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引入:有一个老大爷,今年63岁了,可是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中有的说,老大爷今年63岁,一年过一个生日,至少也应有62个,怎么只有15个呢?是不是老师弄错了……我适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学生打开课本,急切地阅读起来。“原来每4年有一个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老大爷的生日就是2月29日。”“原来年、月、日这么有趣!”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会了数学的奥秘,激起学习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
  二、鼓励自主探究,确保探究过程有效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就是一种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实施有效教学策略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学准备不仅是心理上的,而且要有与教材相关的学习材料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
  (一)提供学习活动的材料。在开展自主研究活动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如实物、学具、图片、文具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
  (二)创设充分的实践平台。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与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让他们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观察和思考,进行多角度地分析与比较,以获取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三)凸显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讨论,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自主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第一步,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第二步,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第三步,验证归纳,确认计算方法;第四步,整理应用,揭示学习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梳理出寻求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途径:实验发现验证。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不但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经验。
  三、倡导合作交流,确保讨论结果有效
  合作交流是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分享数学知识与经验、思想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比较、反思、评价和修正的机会。
  教师要创设平等有序的氛围,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对学生积极信任和期待。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将其组合成若干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目标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还可以互换。例如,我们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小组4位成员进行分工:1号、3号负责测量,2号、4号负责记录,合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把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引导学生结合表格进行讨论:从上往下看,数据有什么变化?从左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越来越多,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也越来越多;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一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有效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充分应用这一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应用这一有效教学策略的过程,是逐步研究、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结合起来,把研究学生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实现我们数学新课标的美好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曹云翔,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
  [2]张秀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资治文摘,2010年。
  [3]陈丽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教师,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