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多媒体解决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作者】 赵海蓉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不仅能优化写作教学,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几个瓶颈问题,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写作教学;多媒体;运用;解决
小学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教会学生运用连贯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情感,但乡村的孩子见识不广,视野不宽,留守子女多,与人交流少,课外阅读几乎是空白,绝大部分孩子的写作仅限于学校课堂上的那一点接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我的写作教学历程中,我从曾经不知道怎样教的茫然到与学生一起愉快地写作,是多媒体给了我教学的源泉,激起了学生写作的活力。以下是我在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几个难题和我尝试解决难题的思考和收获。
一、运用多媒体解决素材难找的问题
写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素材“意识”。写作是以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任何习作都来自于生活。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积累素材时不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所以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中,对学生的生活充满好奇心,随时保持着观察与思考,如随便找个地方都能做迷藏,在走廊上吹泡泡,菜花丛中捉来蜜蜂玩,小角落里过家家……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啊!同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现出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让他们知道这些也是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加了素材积累意识,写出的作文富有感情、富有新意。
除此之外,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让学生将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语、片断、写作知识及时记下来,经过长期的积淀,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词句就涌向笔端了。
二、借助多媒体解决语言不规范的难题
受周围环境的限制,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农村的孩子普遍存在写作的语言方言多,不能使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意思。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常读优秀例文,这样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丰富语言,学到好的写作方法。多媒体能把图文结合起来,也能将重点词句进行强调、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做到有的放矢。仿写例文可以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文的阅读,甚至可以是优秀学生的精彩文段。教师将例文与讲解结合起来,使学生及时把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如学了第六册《柳笛和榆钱》,学生的心情十分激动,课文里北方农村孩子那快乐的情景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共鸣,于是我让学生仿写第四自然段作者摘榆钱吃榆钱的写法,写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有位学生这样写到:“看着树上那小红灯笼似的桔子,我忍不住“哧溜”往树上爬,树上的刺毫不留情地往我身上钻,一不小心一道道血痕便出现在我的脸上、手上……剥橘子皮时一定要小心,你的眼睛不要凑得太近,否则,橘子皮上的水会钻进你的眼睛里,又痛又难受。但橘子的味道就不一样了,吃第一瓣,你会觉得有点酸,第二瓣,会觉得又酸又甜,如果几瓣一起吃,那满嘴的橘子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来,吃完一个,还想爬上树去摘下来吃个够……”。多么朴实的写作,多么真实的感情啊!一段文字,就能让你看到山野孩子纯真的心,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去。
三、利用多媒体解决胡编乱造的问题
“文贵以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动人。也就是“我手写我心”。但是,我们很多学生没有作文需要的材料,就胡编乱造,无病呻吟。,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假大空”。多年实践告诉我,写作教学应立足于每个学生丰富的真实生活情景,而不能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写空话、假话。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应该把握周围的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写他们熟悉的生活:遍山的野花,叮咚的河水,还应该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身边没有的世界:热闹的大都市、耸立的高楼,雄伟的博物馆……教师的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多想象,自由表达,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例如,在教学《百花园》之后,我们就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花儿,观察花的形状、颜色和长势,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花,通过查找或访问,收集花的照片、图片和相关知识;根据收集的资料写一段话。经过思考,我认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的信息太少,相关的书籍并不多,网上查阅条件不足,何况留守儿童多,家庭辅导跟不上,但孩子们生活在农村,走出家门,便可置身于花的世界中:金灿灿的油菜花、粉红如霞的桃花、洁白如玉的梨花,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花……所以我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花,尽可能多收集这种花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展现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没见过的花,引导他们去发现美,去进行广阔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写作动机,学生写作起来自然畅所欲言,发自肺腑。这样,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跃然纸上,而且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功都得到了训练,写作水平很快就有了提高。
在写作教学的路途上,我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像手握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赞许的目光对待孩子的每一篇文章,就能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快乐,找到真实的自我,通过写作教学,掌握语言的基本功,通过写作学会思考、学会体验生活,通过写作,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黄静敏,在学生心中播下写作的快乐[J].考试周刊,2010年。
[2]洪荣华,运用多媒体解决小学作文教学瓶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年。
[3]郭瑞晶,作文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实践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
关键词:农村小学;写作教学;多媒体;运用;解决
小学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教会学生运用连贯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情感,但乡村的孩子见识不广,视野不宽,留守子女多,与人交流少,课外阅读几乎是空白,绝大部分孩子的写作仅限于学校课堂上的那一点接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我的写作教学历程中,我从曾经不知道怎样教的茫然到与学生一起愉快地写作,是多媒体给了我教学的源泉,激起了学生写作的活力。以下是我在写作教学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几个难题和我尝试解决难题的思考和收获。
一、运用多媒体解决素材难找的问题
写不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素材“意识”。写作是以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任何习作都来自于生活。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积累素材时不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恰当的引导。所以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中,对学生的生活充满好奇心,随时保持着观察与思考,如随便找个地方都能做迷藏,在走廊上吹泡泡,菜花丛中捉来蜜蜂玩,小角落里过家家……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啊!同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现出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让他们知道这些也是写作的素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增加了素材积累意识,写出的作文富有感情、富有新意。
除此之外,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让学生将课内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语、片断、写作知识及时记下来,经过长期的积淀,语言自然丰富,当写作需要时,大量恰当的词句就涌向笔端了。
二、借助多媒体解决语言不规范的难题
受周围环境的限制,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农村的孩子普遍存在写作的语言方言多,不能使用规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意思。为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常读优秀例文,这样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丰富语言,学到好的写作方法。多媒体能把图文结合起来,也能将重点词句进行强调、让学生更直观地品味语言,学习语言,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做到有的放矢。仿写例文可以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是课文的阅读,甚至可以是优秀学生的精彩文段。教师将例文与讲解结合起来,使学生及时把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如学了第六册《柳笛和榆钱》,学生的心情十分激动,课文里北方农村孩子那快乐的情景在学生的心里激起了共鸣,于是我让学生仿写第四自然段作者摘榆钱吃榆钱的写法,写自己生活中的情景,有位学生这样写到:“看着树上那小红灯笼似的桔子,我忍不住“哧溜”往树上爬,树上的刺毫不留情地往我身上钻,一不小心一道道血痕便出现在我的脸上、手上……剥橘子皮时一定要小心,你的眼睛不要凑得太近,否则,橘子皮上的水会钻进你的眼睛里,又痛又难受。但橘子的味道就不一样了,吃第一瓣,你会觉得有点酸,第二瓣,会觉得又酸又甜,如果几瓣一起吃,那满嘴的橘子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来,吃完一个,还想爬上树去摘下来吃个够……”。多么朴实的写作,多么真实的感情啊!一段文字,就能让你看到山野孩子纯真的心,走进他们的生活中去。
三、利用多媒体解决胡编乱造的问题
“文贵以真”。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动人。也就是“我手写我心”。但是,我们很多学生没有作文需要的材料,就胡编乱造,无病呻吟。,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假大空”。多年实践告诉我,写作教学应立足于每个学生丰富的真实生活情景,而不能远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写空话、假话。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应该把握周围的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写他们熟悉的生活:遍山的野花,叮咚的河水,还应该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身边没有的世界:热闹的大都市、耸立的高楼,雄伟的博物馆……教师的任务重在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受,多想象,自由表达,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多彩的生活和丰富的想象,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个性。例如,在教学《百花园》之后,我们就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花儿,观察花的形状、颜色和长势,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花,通过查找或访问,收集花的照片、图片和相关知识;根据收集的资料写一段话。经过思考,我认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的信息太少,相关的书籍并不多,网上查阅条件不足,何况留守儿童多,家庭辅导跟不上,但孩子们生活在农村,走出家门,便可置身于花的世界中:金灿灿的油菜花、粉红如霞的桃花、洁白如玉的梨花,还有那漫山遍野的野花……所以我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花,尽可能多收集这种花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展现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他们没见过的花,引导他们去发现美,去进行广阔的想象,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写作动机,学生写作起来自然畅所欲言,发自肺腑。这样,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跃然纸上,而且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基本功都得到了训练,写作水平很快就有了提高。
在写作教学的路途上,我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像手握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刃,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赞许的目光对待孩子的每一篇文章,就能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快乐,找到真实的自我,通过写作教学,掌握语言的基本功,通过写作学会思考、学会体验生活,通过写作,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黄静敏,在学生心中播下写作的快乐[J].考试周刊,2010年。
[2]洪荣华,运用多媒体解决小学作文教学瓶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年。
[3]郭瑞晶,作文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实践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