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黄聪仕

【机构】 四川省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方法;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在阅读中收获新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较好、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故事及角色表演引入文章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童话类的文章,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可出示关于课文的形象图片,或声情并茂地讲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以引入教学内容,老师也可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情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能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内容。学生受到感染后能立即调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了。 
  第二,利用文章中精彩、紧张、奇特的情节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寻根求源的好奇心。如教学《丑小鸭》等情节性较强的叙事性的文章,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丑小鸭下一步会遇到什么事?它会怎么做?它的命运怎样?学生十分关心丑小鸭的命运,这样的悬念驱使他们进一步去了解课文。这样,一方面能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 
  第三,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动画、音乐等导入课堂,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如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读,边听边想象意境,接下来通过屏幕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到猴子、兔子、公鸡等各种动物的尾巴,让学生形象地去比较,然后说出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会用自己的体会去初读课文,会用真挚的情感去阅读全文。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第一,通过组织课堂活动的形式。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着读,让他们记得牢;当遇到优美或有意义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 
  第二,通过圈点归纳的形式。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将文章出现的重点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任务及数字等用笔勾画出来,遇到部分生词或不理解意思的词等,通过查字典寻词义,再将所勾画的零碎信息串起来,重新组成文章,往往会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通过找准课文关键词、句、段的形式。有些课文常常有揭示文章中心、点明文章情感、暗示文章思路的关键词、关键句,教学时找准了关键词、句、段,就可以紧扣这些词、句、段来教活整篇课文。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就可以围绕“亮”这个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北京的亮,进而感受到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教学时,教师只需精心指导一段,大可不必平分秋色地逐段去讲,把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 
  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在熟读背诵课文中积累语言。在落实课本的背诵量上,每单元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诗文佳作上下工夫。并且把朗读和背诵作为评价语文教学成效的标准。 
  第二,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等报刊让学生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向学生推荐中外名著、优秀诗文等,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强化自主阅读。
  第三,指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布置与检查相结合。每周布置一定阅读量让学生去完成,利用课前几分钟请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情况,老师或小组长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然后集中讲评,做到讲练结合。 
  第四,在习作中积累、运用语言。通过熟读课文,引导学生联想练习,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掌握运用语言,通过安排扩写练习、续编故事等,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抓住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特征。充分利用学生好强、好奇、好思、好问,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的特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第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精心安排内容,合理运用讨论法、尝试法、分析比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力于教学内容的公开化、多样化、开放化,消除学生因为内容不适合自己而产生的消极、被动心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第三,让学生明确目标,做阅读教学的主人。教学目标一是要明确具体,二是要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实现。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理解等熏陶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的求知探究之火,树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