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训练

【作者】 江 潇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初中语文阅读训练中,加强思维训练能够引起学生思维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主要包括:快速思维,灵活思维,深入思维和创新思维。思维品质是智力的体现,智力是人活动的表现,教师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就能提升其智力,加强其能力。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语文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语文教学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就学科的性质而论,目前尚有多种说法,但有一条,语言作为载体的功能以及它作为语文课的主要对象是大家公认的。叶圣陶先生强调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揭示了两层意义:一是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阅读表达能力是语文的核心任务;二是这些能力的形成发展,必须依靠训练。
  其次,从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张志公先生曾说过:“今天谈语文教学,就要从今天的实际来讲,从马上就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来讲……从二十一世纪对学生语文能力有什么要求来考虑,不能脱离时代的要求。”这就进一步揭示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进一步揭示了语言能力训练的具体内容。
  二、语文阅读中的逆向思维训练
  苹果落在牛顿头上,牛顿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因为他运用了逆向思维: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掉。实践证明,对某些问题利用正向思维不易找到正确的答案,一旦运用逆向思维常常会取到意想不到的功效,这说明逆向思维是摆脱常规思维羁绊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逆向性阅读分析。如指导学生阅读《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说愚公若没有神的帮助,不知要多少代人才能挖走太行、王屋二山,他为什么不搬家呢?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愚公”吗?教师逆向而指导学生思考,容易触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和探索欲,制造一种矛盾,学生能够在思考后,产生一种质疑的品质。逆向阅读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的科学精神。
  三、语文阅读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一问题提出多种解答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进行发散性思考和理解,以另辟蹊径,求取新解。如,学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总结课文,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多向思考。学生从不同侧面说出了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若我们慧眼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我们就能发现得更多。2.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只要有信心、恒心和毅力,我们就能找到最佳方案。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多解、新解、巧解各种问题4.与人相处要善于换位思考,思他人所思,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灰心沮丧,因为倘若能转换角度思考,就有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思维定势,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薄,这就需要加强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以“水滴石穿”为例,学生通常只想到恒心和毅力,我引导学生分别从“水”“滴”“石”“穿”四个角度写出不同的构思,结果学生总结归纳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不要轻视“小”;要敢于碰硬;顽石是可以攻破的等等观点。
  四、语文阅读中的想像思维训练
  想像是在头脑中创造新事物的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绘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思维可以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
  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学们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至极……
  又如《最后一课》,写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形时是这样结束的:”他转身朝向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教学至此,可引导学生大胆想像,从韩麦尔先生那无言的手势中去体会他难以言状的复杂心态。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想像思维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五、多种阅读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相结合
  新课标倡导语文阅读教学应有多种教学策略,营造严肃活泼的教学氛围,突出师生教学中自主创新精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四种:一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即以学生为主的提问主动探究、沟通与交流,从而获得阅读材料中所表现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或人生经验的教学训练策略;二是,学生自主性阅读教学策略,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阅读材料出发,进行自我指导与激励,以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发现并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三是,创造性的教学训练策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贯彻,使学生在面临不同题材阅读材料时能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四是,师生对话教学训练策略,即将阅读材料中的重点或内容以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对话中取长补短,吸收作品精华,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积累和文化素养的积累。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