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 黄敏琴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五友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学科既是培养语言潜力的学科,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该门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故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初中阶段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相信学生,适当拓展课外知识等途径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个性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老师可常用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应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理解。同事给学生讲明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如果中国人连语文都学不好,那将影响初中及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将来的人生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新奇感,让学生在越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就象厨师炒菜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就餐者的食欲。
三、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的课堂气氛而很苦恼,其实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能够培养的。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聪明指数绝对不低。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我的平台。例如:在学习《窗》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个没有看到他所期望看到的美景的病人,他会怎样样呢?同学们纷纷的去说。有的说,他懊悔之极,之后自杀了;有的说,他也旧病复发,痛苦而死;有的说,他在一次次的噩梦中死去了;还有的说他之后遇到了一个好的医生来到这个城市,于是很巧的治好了他的病,而他之后就用自我所有的钱,买下了对面的土地,把他建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学生的想象潜力是超出老师的想象的。
四、每课突出重点,体现亮点
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主要是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说,而四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但是比较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既看到知识的整体特征,又看到每一课的特点。既要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的氛围。例如《孔乙己》能够让学生根据课文孔乙己的境遇而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或者能够透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已经制成光盘的课本剧来感受主人公的悲惨的命运。《口技》则能够让班上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去施展自我的才能,在快乐的同时了解什么是口技。《变色龙》则能够让学生自我去分主角读,然后自我选出最佳搭档来展示给同学们。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目标培养
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手段。每节课都应有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培养,而忽视情感目标的培养。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能把自我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构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了《父亲》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自我的父亲,想想父亲给自我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期望,最终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的情感目标。
六、教学范围要拓展延伸,注重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习好的,我们精彩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的潜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生的语文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的,所以务必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潜力和个性思考,不在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必须要把思维的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多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们有了自我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用心的去学习语文。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去看新闻,读经典名著或优秀作文等等,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初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努力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24期.黎素媚.
[2]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操纵”阅读教学.《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0期.瞿永萍.
[3]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操纵”阅读教学.《大观》.2015年1期.李晓丽.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个性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老师可常用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应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理解。同事给学生讲明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如果中国人连语文都学不好,那将影响初中及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对将来的人生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因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新奇感,让学生在越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就象厨师炒菜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就餐者的食欲。
三、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有时我们总是为僵化的课堂气氛而很苦恼,其实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是一天能够培养的。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聪明指数绝对不低。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给学生一个施展自我的平台。例如:在学习《窗》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设想一下,这个没有看到他所期望看到的美景的病人,他会怎样样呢?同学们纷纷的去说。有的说,他懊悔之极,之后自杀了;有的说,他也旧病复发,痛苦而死;有的说,他在一次次的噩梦中死去了;还有的说他之后遇到了一个好的医生来到这个城市,于是很巧的治好了他的病,而他之后就用自我所有的钱,买下了对面的土地,把他建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学生的想象潜力是超出老师的想象的。
四、每课突出重点,体现亮点
语文课堂要突出重点,体现亮点。其实新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主要是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口技》、《变色龙》、《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说,而四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但是比较的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去学习。让学生既看到知识的整体特征,又看到每一课的特点。既要给学生知识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快乐,营造快乐语文的氛围。例如《孔乙己》能够让学生根据课文孔乙己的境遇而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或者能够透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已经制成光盘的课本剧来感受主人公的悲惨的命运。《口技》则能够让班上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去施展自我的才能,在快乐的同时了解什么是口技。《变色龙》则能够让学生自我去分主角读,然后自我选出最佳搭档来展示给同学们。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目标培养
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手段。每节课都应有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培养,而忽视情感目标的培养。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语文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能把自我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构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了《父亲》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谈自我的父亲,想想父亲给自我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期望,最终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的情感目标。
六、教学范围要拓展延伸,注重学生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社会。如果就语文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习好的,我们精彩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能应付考试,而学生的潜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生的语文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的,所以务必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潜力和个性思考,不在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必须要把思维的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提高。要让学生更多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们有了自我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用心的去学习语文。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要求学生去看新闻,读经典名著或优秀作文等等,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丰富知识、积累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初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努力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24期.黎素媚.
[2]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操纵”阅读教学.《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0期.瞿永萍.
[3]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操纵”阅读教学.《大观》.2015年1期.李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