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孙学春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应采取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要时可适当为他们带给一些背景知识,帮忙他们建立新旧联系,以便他们借助已知去预测未知,构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用心、能动地进入阅读。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真正的实现由“要我读”为“我要读”,为以后高年级的阅读铺平道路。
  二、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阅读主要分为快读、泛读和精读等,也就是说阅读是有一定技巧的,不同类型的文章,不同段落的内容,阅读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讲,需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比如,对于一本书,在第一次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快读以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然后运用泛读以了解文章的主旨,最后需要进行精读,逐字逐句,仔细地体会文章的内涵与作者的内心世界等。另外,倘若是单纯性的阅读内容,那么通常会具有一定的文体特征,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学会了各种文体的特征,学生的阅读就会变得比较轻松。比如,记叙文的特征就是一般所讲到的记叙的线索、记叙的方式和六大要素等。 
  三、加强学生词句训练
  学生在读课文时,要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在日常的交流和习作中,要学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积累一定的词语和句子,是培养和发展阅读、习作能力的基础。在平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我鼓励、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好词、佳句时,就把它积累在本子上,在交流、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课堂阅读作为重点,增强课外阅读引导
  为了使农村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情况得到改善,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
  首先可以树立读书的榜样。语文教师要将名人大家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树立读书的榜样,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对书籍充分产生热爱,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知识,培养自己的情趣。其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同阅读有关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充分享受到阅读乐趣。常见的阅读活动包括,书籍收集活动、举办读书竞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比赛、散文朗读比赛等。
  2、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引导学生更好的写作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有益书籍,既可以增长小学生的见识,也可以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课外书中摘抄优美的句子,朗读、背诵名篇名句,从而更好的提升作文水平。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有效的引导,学生不懂的要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3、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小学生只有合理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会写读书笔记,才能提升课文阅读效率,才能使课文阅读发挥作用。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书籍鉴别能力不强,因此教师要主动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作品。
  五、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下?”……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