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柳惠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尝试教学法是我国影响较大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由江苏特级教师邱学华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后提出的。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呢?简而言之,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听说读写四项任务,每项任务都需要孩子去尝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尝试。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这也决定了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人。如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尝试教育呢?下面就让我们探讨一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尝试口头表达的兴趣
布鲁纳说:“孩子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写作教学前,应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只有当孩子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发情感,而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使孩子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我曾观看过张华万老师的游戏作文中的吃吃说说写写片段——《抢西瓜》的教学实例,张老师首先进行激趣导入,让孩子们畅谈对夏天的感受,有的孩子这样说:“盼望已久的夏天终于来到了,这使我非常高兴,可以在游泳馆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可以吃冰凉可口的冷饮,可以穿漂亮的长裙子,吃红壤黑子的西瓜。人们美滋滋的,沉浸在幸福温暖的夏天。”张老师再出示西瓜,让孩子们观察西瓜,孩子们观察后分小组进行交流。创设这样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会说真话。受到张老师的启发,在三年级的教材培训中,我根据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要求写课余生活,设计了《吹泡泡》的游戏作文。首先,我出示吹泡泡的工具,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将举行怎样的活动。我请孩子介绍了吹泡泡的工具名称,这为孩子们能准确描述活动做出了铺垫。为了使全班同学参与吹泡泡比赛活动。我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各组的孩子在初选赛中选出吹得又大又多又漂亮的胜利者。创设真实情景,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兴趣,在游戏后,他们相互评价、讨论着谁吹得泡泡最大?谁吹得泡泡最多?谁吹得最漂亮?创设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情景,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也才能触发他们的语言动机。
二、出示句段或范文,丰富孩子们的积累,为进一步说写提供模仿范本
创设情景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愿望,可孩子们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学生其思维以感性为主,且整体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表达能力还处于基础时期,如果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应从模仿开始。课本上的范文以及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都可以成为模仿的范本。在《吹泡泡》这个习作课的教学时,我鼓励平时积累丰富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我也给平时积累不是很丰富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优美的词句,鼓励学困生通过模仿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写《雷雨》的片段时,我让孩子们读范文《雷雨》,说说文章写出了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是那种景物,为什么?再让孩子们仿照文章的句段说说自己在雷雨中看到的景物。创设情景,深入学习教材,通过挖掘学生对于文本的共鸣点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模仿中更能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小组交流,生生思维碰撞,尝试运用从材料上积累的语句或从课文中领悟到的方法再次进行口头作文创作
有了丰富的积累,孩子们表达的热情更高了,此时的小组交流,能满足所有孩子的表达欲望,在交流中,孩子们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碰撞中,不断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其表达能力。在《吹泡泡》这堂习作课,我让孩子们自由交流观察到的泡泡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孩子说:“我吹出的泡泡是五彩缤纷的。”我表扬她观察到泡泡的颜色。有一个孩子马上说:“我吹出了一个透明的薄如蝉翼的小泡泡。”我表扬她不仅能观察泡泡的颜色,还能观察它的形状。接着,后边的孩子有的说:“我吹出许多泡泡,有的像一串串的葡萄,有的像又肥又大的熊猫脑袋,有的像许多毛毛虫。”有的说:“我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千姿百态,有一串串连在一起的,像珍珠项链;有的叠在一起,像水晶葡萄;还有的又圆又大,像水晶球。”
在续编《蜘蛛开店》这个故事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分析了这篇课文呈现的反复结构: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孩子们创编了卖帽子—写招牌—蓝鲸来了—招员工编织;卖衣服—写招牌—大象来了—编织衣服—生意兴隆等故事。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教师的指导、点评也很重要。在交流观察泡泡的形状这课时,老师及时点评学生说出颜色、形状,这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力,不断地完善和创造自己的语句。
四、口头铺垫、自由写作,巧设奖项、唤醒自信
在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在小组交流的内容写在写话本上。鼓励孩子们大胆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在写话本上。为了激励学生大胆地创造。在写话前还可以给孩子们设定不同的奖项:书写漂亮就奖、联想丰富奖、语句通顺奖、字数最多奖——这样更能唤醒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和自豪感。
五、赏读优美佳句,鉴赏优秀作品,激发写作动力
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尝试,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孩子们写作上的闪光点。赏读优美佳句,鉴赏优秀作品,不仅是对作者的劳动的肯定和奖励,更能激发孩子写作动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对于个别写作困难生由于写不出比较像样的稿件,无法得到比较稳定、持久的良性刺激。老师更要善于发现他写得精彩的句子,在班上念其佳句,不断刺激他们的写作欲望。
在写《雷雨》这个片段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孩子们写出了与范文不同的佳句,比如:
小蚂蚁又高高兴兴地出来找吃的。
又来了一道闪电,它就像一根鞭子一样,只不过它是银色的。
豆大般的雨点掉进池塘里,泛起层层波纹,小鱼躲着“大炮”的袭击。
雨越下越大。落在地面上,溅起朵朵水花。雷声想和雨声比比谁的声音大,又向地球扔了一个大炮弹,炸得花草不再跳舞,小鱼再也不敢游来游去。
调皮的露珠在树叶上滚来滚去。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激励他们用笔说话的意志。
六、互相评改,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学生完成一篇写作后,再互相评改,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互相评改的方式很多,低年级要求学生圈出写得好的词语,勾画写得好的句子。到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写写简单的评语。
尝试教学法使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去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创景.积累·碰撞·写作.激励..再创作”六个步骤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尝试写出生活的真实状态,真正做到自主写作。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05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呢?简而言之,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听说读写四项任务,每项任务都需要孩子去尝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更需要学生尝试。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交流。这也决定了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人。如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尝试教育呢?下面就让我们探讨一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尝试口头表达的兴趣
布鲁纳说:“孩子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写作教学前,应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孩子写话的兴趣。只有当孩子对学习的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发情感,而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使孩子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我曾观看过张华万老师的游戏作文中的吃吃说说写写片段——《抢西瓜》的教学实例,张老师首先进行激趣导入,让孩子们畅谈对夏天的感受,有的孩子这样说:“盼望已久的夏天终于来到了,这使我非常高兴,可以在游泳馆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可以吃冰凉可口的冷饮,可以穿漂亮的长裙子,吃红壤黑子的西瓜。人们美滋滋的,沉浸在幸福温暖的夏天。”张老师再出示西瓜,让孩子们观察西瓜,孩子们观察后分小组进行交流。创设这样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孩子们在观察中学会说真话。受到张老师的启发,在三年级的教材培训中,我根据第一单元习作教学要求写课余生活,设计了《吹泡泡》的游戏作文。首先,我出示吹泡泡的工具,让孩子们猜一猜,我们将举行怎样的活动。我请孩子介绍了吹泡泡的工具名称,这为孩子们能准确描述活动做出了铺垫。为了使全班同学参与吹泡泡比赛活动。我把全班分为两大组,各组的孩子在初选赛中选出吹得又大又多又漂亮的胜利者。创设真实情景,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兴趣,在游戏后,他们相互评价、讨论着谁吹得泡泡最大?谁吹得泡泡最多?谁吹得最漂亮?创设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情景,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也才能触发他们的语言动机。
二、出示句段或范文,丰富孩子们的积累,为进一步说写提供模仿范本
创设情景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愿望,可孩子们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学生其思维以感性为主,且整体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表达能力还处于基础时期,如果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应从模仿开始。课本上的范文以及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都可以成为模仿的范本。在《吹泡泡》这个习作课的教学时,我鼓励平时积累丰富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我也给平时积累不是很丰富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优美的词句,鼓励学困生通过模仿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写《雷雨》的片段时,我让孩子们读范文《雷雨》,说说文章写出了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是那种景物,为什么?再让孩子们仿照文章的句段说说自己在雷雨中看到的景物。创设情景,深入学习教材,通过挖掘学生对于文本的共鸣点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模仿中更能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小组交流,生生思维碰撞,尝试运用从材料上积累的语句或从课文中领悟到的方法再次进行口头作文创作
有了丰富的积累,孩子们表达的热情更高了,此时的小组交流,能满足所有孩子的表达欲望,在交流中,孩子们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在碰撞中,不断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其表达能力。在《吹泡泡》这堂习作课,我让孩子们自由交流观察到的泡泡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有的孩子说:“我吹出的泡泡是五彩缤纷的。”我表扬她观察到泡泡的颜色。有一个孩子马上说:“我吹出了一个透明的薄如蝉翼的小泡泡。”我表扬她不仅能观察泡泡的颜色,还能观察它的形状。接着,后边的孩子有的说:“我吹出许多泡泡,有的像一串串的葡萄,有的像又肥又大的熊猫脑袋,有的像许多毛毛虫。”有的说:“我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千姿百态,有一串串连在一起的,像珍珠项链;有的叠在一起,像水晶葡萄;还有的又圆又大,像水晶球。”
在续编《蜘蛛开店》这个故事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分析了这篇课文呈现的反复结构: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来了—结局怎样。孩子们创编了卖帽子—写招牌—蓝鲸来了—招员工编织;卖衣服—写招牌—大象来了—编织衣服—生意兴隆等故事。
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教师的指导、点评也很重要。在交流观察泡泡的形状这课时,老师及时点评学生说出颜色、形状,这能激发孩子的思考力,不断地完善和创造自己的语句。
四、口头铺垫、自由写作,巧设奖项、唤醒自信
在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在小组交流的内容写在写话本上。鼓励孩子们大胆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在写话本上。为了激励学生大胆地创造。在写话前还可以给孩子们设定不同的奖项:书写漂亮就奖、联想丰富奖、语句通顺奖、字数最多奖——这样更能唤醒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和自豪感。
五、赏读优美佳句,鉴赏优秀作品,激发写作动力
学生在写作中大胆尝试,教师要善于捕捉到孩子们写作上的闪光点。赏读优美佳句,鉴赏优秀作品,不仅是对作者的劳动的肯定和奖励,更能激发孩子写作动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对于个别写作困难生由于写不出比较像样的稿件,无法得到比较稳定、持久的良性刺激。老师更要善于发现他写得精彩的句子,在班上念其佳句,不断刺激他们的写作欲望。
在写《雷雨》这个片段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孩子们写出了与范文不同的佳句,比如:
小蚂蚁又高高兴兴地出来找吃的。
又来了一道闪电,它就像一根鞭子一样,只不过它是银色的。
豆大般的雨点掉进池塘里,泛起层层波纹,小鱼躲着“大炮”的袭击。
雨越下越大。落在地面上,溅起朵朵水花。雷声想和雨声比比谁的声音大,又向地球扔了一个大炮弹,炸得花草不再跳舞,小鱼再也不敢游来游去。
调皮的露珠在树叶上滚来滚去。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写作知识,而在于唤醒他们用笔说话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说话的热情,激励他们用笔说话的意志。
六、互相评改,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学生完成一篇写作后,再互相评改,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互相评改的方式很多,低年级要求学生圈出写得好的词语,勾画写得好的句子。到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写写简单的评语。
尝试教学法使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去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创景.积累·碰撞·写作.激励..再创作”六个步骤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尝试写出生活的真实状态,真正做到自主写作。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2]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