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角度运用对比写法,有效凸显人物真善美

【作者】 张道文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老君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剖析童话《刺猬汉斯》对比写法

  摘 要:写作方法,简称写法,是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对比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写法。在童话中运用对比写法,可以增强儿童在阅读中明辨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影响。童话《刺猬汉斯》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通过各种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对比,把不同人物的品质深刻而清晰地凸现了出来。
  关键词:对比;刺猬汉斯;有效;真善美    
  童话故事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儿童最喜欢的文学样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将对儿童的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格林童话》是儿童文学作品中杰出的童话集,其中收录了数量较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童话作品,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对各国儿童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童话《刺猬汉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期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民间文学家格林兄弟。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富有农夫的怪儿子汉斯骑着公鸡在森林里历险的故事。他先后为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下保证书:把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第一次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王不守信用;而第二位国王遵守诺言,他的公主不嫌弃长相丑陋奇特的汉斯。最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与第二位公主结了婚,获得了幸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品质,本文将文中各种人物在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对比分列于后,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各种人物的不同品质。
  一、儿子和父母的对比——亲情善恶不分自明
  1、父母对儿子的态度
  ⑴没有儿子的时候
  旁人的态度——经常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嘲讽奚落)
  农夫的语言——农夫忍不住气愤地对妻子说:“我得有个儿子,哪怕是个刺猬也成!”(渴望儿子)
  ⑵有了儿子的时候
  母亲的行为——母亲不给汉斯喂奶。(冷落汉斯)
  父亲的行为、语言——父亲烦透了,在炉子后边铺了些干草,让他睡在上面,还常常想:“他这样还不如死了呢!”(一反常态)
  父亲的行为——听了这话,农夫立刻去给公鸡钉了掌子。(恨不得儿子早点离开)
  2、儿子对父母的态度
  ⑴离家出走前。
  汉斯的语言——“亲爱的父亲,”汉斯说,“我想要一管笛子。”(尊重父亲)
  汉斯的语言——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不再回来啦。”(没有怨言)
  ⑵离家出走后。
  汉斯的行为——汉斯决定不再住在森林里了,他给父亲捎去口信,让他腾空所有的猪圈,他将赶一大群猪回去。(以德报怨,回报生养之恩。)
  汉斯的行为——过了几年,汉斯带着妻子去见父母。夫妻俩很高兴,跟着汉斯一起去了他的王国。(依旧不忘父母恩情)
  二、汉斯和国王的对比——诚实和虚伪的试金石
  1、汉斯:   
  汉斯的语言——汉斯从树上下来,对国王说:“想要我给您指路并不难,只要您写一份保证书,说您一旦到了家,就将您在王宫院中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我。”(提出条件)
  汉斯的行为——保证书写完了,汉斯给他指了路,国王平平安安地回到了王宫。(汉斯: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2、第一个国王: 
  国王的心理活动——国王心想:这事容易。于是他让侍从拿来笔墨,写了一份保证书。(答应条件)
  国王的语言——国王想起了给汉斯写的保证书,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公主。“不过,”他摇摇头说,“你放心,我怎么会把你嫁给那只刺猬呢?”(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国王的行为——原来国王已经下令,只要看到长得像刺猬、骑着公鸡的人,就把他挡在王宫外面。(不但不履行诺言,反而所采取强硬措施。)
  国王的心理活动——国王非常害怕,央求女儿跟汉斯走。
  3、第二个国王:
  写了一份保证书,平平安安地回到了自己的王宫。
  国王的语言——国王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公主,又说:“我答应他将我在王宫院子里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没想到却要把你嫁给他,这叫我怎么办呢?”(左右为难,实属无奈。)
  国王的行为——因为这个国家的国王也已下令,只要看到长得像刺猬、骑着公鸡的人来到这里,就要以礼相待。(履行诺言,以礼相待。)
  三、汉斯与公主的对比——善良公主终获幸福
  1、第一位公主:
  汉斯的语言——刚走出王宫不远,汉斯就停下了马车,不屑一顾地对公主说:“你回去吧,把你的马车和金银财宝全部带回去。你们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人瞧不起。”(汉斯对国王失信不屑一顾)
  2、第二位公主:
  汉斯的语言——汉斯轻声安慰她,说绝不会让她受到一点儿伤害。(真诚,善良。)(下转第81页)
(上接第82页)
  汉斯的行为——他让国王派士兵守在门口,点燃一盆火,脱掉刺猬皮,让士兵把它扔进火盆里。刺猬皮熊熊燃烧起来,最后烧成了灰。(独自承受剧痛,不连累公主。)
  四、公主与公主的对比——突显外表和心灵的差距
  1.第一位公主:
  公主的心理活动——公主听后很高兴,因为他从未想过要和刺猬一起生活。
  公主的行为、表情——公主没有办法,只好草草打扮了一下,带着国王送给她的金银财宝,坐着一辆六匹马拉的马车,哭哭啼啼地跟着汉斯走。(虽然履行了诺言,但心里极不情愿。)
  2.第二位公主:
  公主的语言——坚定地说:“您是国王,您答应的事情怎么可以反悔呢?放心吧,等那只刺猬来的时候,我会跟他去的。”(言辞诚恳、决心已定。)
  公主的心理活动——她告诫自己不得改变主意。(坚定信心,毫不犹豫。)
  国王的表情——他微笑着出来迎接汉斯。(言而有信,真心相待。)
  公主的表情——公主见了,十分高兴。(表里如一,真诚感人。)
  故事的结果——他们挑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快快乐乐地举行了婚礼。
  本文作者通过对文中各种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对比描写,目的在于突出表现主人公汉斯虽然外表丑陋,但心灵美好的形象,赞扬他善良、勤劳、勇敢坚毅、乐观、纯朴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两个朴素的道理——①做人做事,言而有信;②好人必有好报。
  在进行文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各种人物对比起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长文短教,重点择读,深情感悟,让学生通过文中的重点语段更好地把握各种人物的特点,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深刻地领悟作者在童话中蕴涵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本文人物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有效地把对比这一写法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语文2010年6月第二版P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