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美术教学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者】 王晓丽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宝都街道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根据小学生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美术教学;想象力;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是为之实践和探索的永恒课题。一个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俗话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想比做更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创造性的思维,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就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打破旧的教学理念,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氛围。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能力,探究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想象力。提出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个观点可以用多种表现方法,只要学生的发言,不受传统思维约束,全方位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册第八课《放学路上》这一课,这是一想象画课,先是问题讨论,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猜老师刚才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而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猜想。学生自由猜,并且给他们讲和播放看路上的画面。让学生的脑和眼得到协调的发展,思维意识马上理性认识的转化,促进智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段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启发他们:我们在放学的路上可以看到这么多事情,也可以是好事或是坏事的,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看谁能够动手把这生动的画面画下来呢?通过我的鼓励、启发,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把原来的在脑海中形成的形象,换成画面表现出来。趁着学生的兴致很高,接着启发,你想到应该怎么画了吗?你在放学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你就画什么好吗?”再一个,就是让学生猜谜语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强,让学生在愉快中主动进入想象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画面积累表象,同时也启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任何想象总是以感知性的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未感知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是这些感知的材料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的教学中,特别是写生课,我都是强调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要细致观察,才能获得清晰的图象,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花儿多美啊》这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户外寻找很多不同的花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花形,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让学生明白有些花朵是4瓣,有些是5瓣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在旧的知识上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绘画知识转向写生的能力,积累表象,在原来的表象里更好的加工创造成新的图象。知识越是丰富,想象力越是宽广。比如:欣赏一幅优秀绘画作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去聆听一段美妙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听音乐你看到了什么?和同学说一说,进行分享。朗诵一首古人的诗篇,讲讲自己的想象;听老师一段动人的故事,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然后把头脑中感受最深刻的一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开拓思维,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不拘,只要想象合乎情理,能讲出自己的所以然。
三、增强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
自信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源泉。任何学生的创造产物都具有存在的价值。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创新的欲望和自信心。画家李可染说艺术表现“可贵者胆”,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学生的胆量与自信心得以增强,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积极的创新。一般说来,学生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而胆怯,存在着构思和技法表现两大困难。针对学生创造时的胆怯心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引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其次注重双基训练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奠定基础。如学习《静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静物,试着将自己眼睛观察到的用笔描绘下来,课本上有伟大艺术家梵高画的向日葵的范画,当学生以其幼稚的写生画出与静物不甚相似的作品之后,会有些泄气失望,教师要及时的引导他们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学生会发现自己画的花虽然不像实物,但与画家画的花相距并不“甚远”,说明自己也是具有艺术的天赋的,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效果。加以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不可替代的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总之,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让他们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又姿态各异的艺术作品!相信这些艺术造型也都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能表达他们心中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最终会在美术课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以及美术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会留心观察他们身边的艺术形象提升自己的感悟水平。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广采博学,丰富自己的知识,勇敢地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才能、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美术;美术教学;想象力;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理想,是为之实践和探索的永恒课题。一个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俗话说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想比做更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想象力就是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只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有创造性的思维,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就培养学生想象力方法,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打破旧的教学理念,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氛围。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能力,探究学生内在的潜能,激活想象思维能力,提高想象力。提出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个观点可以用多种表现方法,只要学生的发言,不受传统思维约束,全方位打开学生思路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想象空间。例如在:一年级第二册第八课《放学路上》这一课,这是一想象画课,先是问题讨论,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提问:“同学们你们猜老师刚才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而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猜想。学生自由猜,并且给他们讲和播放看路上的画面。让学生的脑和眼得到协调的发展,思维意识马上理性认识的转化,促进智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不段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启发他们:我们在放学的路上可以看到这么多事情,也可以是好事或是坏事的,同学们想一想,试一试,看谁能够动手把这生动的画面画下来呢?通过我的鼓励、启发,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把原来的在脑海中形成的形象,换成画面表现出来。趁着学生的兴致很高,接着启发,你想到应该怎么画了吗?你在放学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你就画什么好吗?”再一个,就是让学生猜谜语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强,让学生在愉快中主动进入想象的氛围。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画面积累表象,同时也启动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知识和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任何想象总是以感知性的材料为基础,从而想象出自己未感知的、实际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是这些感知的材料往往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的教学中,特别是写生课,我都是强调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要细致观察,才能获得清晰的图象,如:在美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教学《花儿多美啊》这课时,我带领学生去户外寻找很多不同的花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花形,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借助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让学生明白有些花朵是4瓣,有些是5瓣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在旧的知识上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绘画知识转向写生的能力,积累表象,在原来的表象里更好的加工创造成新的图象。知识越是丰富,想象力越是宽广。比如:欣赏一幅优秀绘画作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去聆听一段美妙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听音乐你看到了什么?和同学说一说,进行分享。朗诵一首古人的诗篇,讲讲自己的想象;听老师一段动人的故事,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然后把头脑中感受最深刻的一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开拓思维,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不拘,只要想象合乎情理,能讲出自己的所以然。
三、增强学生创造的自信心,激发想象力
自信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源泉。任何学生的创造产物都具有存在的价值。首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创新的欲望和自信心。画家李可染说艺术表现“可贵者胆”,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学生的胆量与自信心得以增强,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积极的创新。一般说来,学生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而胆怯,存在着构思和技法表现两大困难。针对学生创造时的胆怯心理,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引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其次注重双基训练和教师的示范作用,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奠定基础。如学习《静物写生》一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静物,试着将自己眼睛观察到的用笔描绘下来,课本上有伟大艺术家梵高画的向日葵的范画,当学生以其幼稚的写生画出与静物不甚相似的作品之后,会有些泄气失望,教师要及时的引导他们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学生会发现自己画的花虽然不像实物,但与画家画的花相距并不“甚远”,说明自己也是具有艺术的天赋的,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效果。加以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不可替代的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总之,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表达,让他们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又姿态各异的艺术作品!相信这些艺术造型也都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并能表达他们心中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最终会在美术课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以及美术与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会留心观察他们身边的艺术形象提升自己的感悟水平。
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广采博学,丰富自己的知识,勇敢地担当起素质教育的重任,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高才能、有丰富想象力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