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作者】 薛子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不断地推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利于初中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从实际上来看,与写作教学相比,课文教学更受重视,再加上还出现了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注重应试写作,忽视素质写作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不高的结果。
一、使学生树立写作思考的意识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写作时思路更流畅,语言表达更清晰,作文层次更分明。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作文表述不清,思维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思考,写作时信手拈来,完全为了应付。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明朗,表达更清晰。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课堂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着急去催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写、如何写好作文,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在这个基础上将作文升华。当然,教师也可以将作文训练安排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作文,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充足的时间内思考并完成作文,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敷衍了事。但是,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提醒学生注意时间,不能让学生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培养学生写作提前思考的习惯,就像做数学算数题时先打草稿,这样的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作文质量,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形式
写作是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的,从课本上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种简单单一的形式根本不能够满足作文题材变化多端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高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从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素材的积累。比如:在作文课上除了练习学生的写作之外,还可以找一些好的作文素材进行阅读,让学生以听的形式进行积累,可以将素材进行分类,人物描写类的,景色描写类,事件描述类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素材的强化,学生能够从听素材这样的形式上得到写作技巧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运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日记虽然短但是可以准确的进行心情的描述或是记录下当天看到的人或事,或是感觉没得景色,在生活中通过一天一天的积累,让学生可以积累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写作中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三、结合生活,丰富写作思路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学科,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纵观各国名家名著,无一不是在生活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创作的。故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将教学和生活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在人物写作指导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鉴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使学生明确,在描写人物时除了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外,还要用事物衬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离不开事物,但是,事物大都是在生活中发生的,所以,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事物突出人物的特征。在教授完学生写作技巧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观察,写一篇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人。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通过不断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再结合生活中的事情,将所熟悉的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逼真,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具吸引力。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学生如果能从实际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和道理,仔细的观察周围发生的人和事、物的变化,善于发现其中的奇妙,一定会在写作文时思绪广阔,写作的论点和内容都会更加丰富。作文源于生活,这样的作品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容易通过文字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真实情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寻找写作的灵感并及时记录,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经验。作文的类型非常多,教师适当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丰富的写作素材,感受生活种各样的情感,各样的美物,及时抒发内心感受,让写作文笔得到锻炼,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批改作文往往以分数论优劣。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面临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有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积累失败的写作经验较多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不高,然后作文得分又低,所以极易丧失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同时教师要宽宏大量,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标准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80分,当然这与优生的8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不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并给较好的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有所借鉴。教师规定的写作题目要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切忌过于抽象。写文章时教师限时限量有边有框的规定,会使学生缺少发挥想象力和自己能力,没有灵感,写不出好文章,引导学生的思路很重要,有了灵感,好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问题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出语文水平的高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有利于初中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从实际上来看,与写作教学相比,课文教学更受重视,再加上还出现了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注重应试写作,忽视素质写作的现象,这也就导致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不高的结果。
一、使学生树立写作思考的意识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思考习惯的培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可以使学生写作时思路更流畅,语言表达更清晰,作文层次更分明。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作文表述不清,思维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思考,写作时信手拈来,完全为了应付。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练习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明朗,表达更清晰。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课堂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着急去催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写、如何写好作文,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在这个基础上将作文升华。当然,教师也可以将作文训练安排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完成作文,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充足的时间内思考并完成作文,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敷衍了事。但是,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提醒学生注意时间,不能让学生养成拖拉的坏习惯。培养学生写作提前思考的习惯,就像做数学算数题时先打草稿,这样的思考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作文质量,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
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形式
写作是需要大量的素材积累的,从课本上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种简单单一的形式根本不能够满足作文题材变化多端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高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从更广的范围内进行素材的积累。比如:在作文课上除了练习学生的写作之外,还可以找一些好的作文素材进行阅读,让学生以听的形式进行积累,可以将素材进行分类,人物描写类的,景色描写类,事件描述类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素材的强化,学生能够从听素材这样的形式上得到写作技巧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的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运用。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日记虽然短但是可以准确的进行心情的描述或是记录下当天看到的人或事,或是感觉没得景色,在生活中通过一天一天的积累,让学生可以积累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写作中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三、结合生活,丰富写作思路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学科,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纵观各国名家名著,无一不是在生活元素的基础上加以创作的。故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将教学和生活结合,丰富学生的写作思路。例如,在人物写作指导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鉴课文《我的叔叔于勒》,使学生明确,在描写人物时除了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外,还要用事物衬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离不开事物,但是,事物大都是在生活中发生的,所以,一定要结合生活中的事物突出人物的特征。在教授完学生写作技巧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注意观察,写一篇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人。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通过不断观察自己身边的亲人与朋友,再结合生活中的事情,将所熟悉的人物形象描写得生动逼真,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具吸引力。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各不相同,学生如果能从实际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和道理,仔细的观察周围发生的人和事、物的变化,善于发现其中的奇妙,一定会在写作文时思绪广阔,写作的论点和内容都会更加丰富。作文源于生活,这样的作品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更容易通过文字表达学生自己的想法和真实情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寻找写作的灵感并及时记录,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经验。作文的类型非常多,教师适当的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丰富的写作素材,感受生活种各样的情感,各样的美物,及时抒发内心感受,让写作文笔得到锻炼,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打一个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分数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批改作文往往以分数论优劣。在作文行为中,由于水平高的学生在过去的作文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面临相同的写作任务时会有信心,作文也常常得高分;而那些积累失败的写作经验较多的学生,写作兴趣本来不高,然后作文得分又低,所以极易丧失信心。这就启发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训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指导他们写好每一篇文章,积累成功的经验,评分不要太紧。同时教师要宽宏大量,把尺寸放宽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获得一个好分数,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果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分标准的话,那么差生的作文永远打不上及格分,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于作文困难的学生只要内容充实,基本符合题意,句子较通顺,就至少得80分,当然这与优生的80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不过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应以一个尺度进行评分。如果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打标点,但只要某句话、某个词、某个标点准确,就把它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捧出来表扬,并给较好的分数,学生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作文产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学生在需要的时候才能有所借鉴。教师规定的写作题目要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切忌过于抽象。写文章时教师限时限量有边有框的规定,会使学生缺少发挥想象力和自己能力,没有灵感,写不出好文章,引导学生的思路很重要,有了灵感,好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