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作者】 薛大利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要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解题、思考等方面时,首先要联系其掌握概念水平的高低。基于此,本文参照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引入;分析;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通过对特定数学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而形成的固定的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揭示。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数学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更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方针。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法的第一步便是引入数学概念,这是概念教学法的管家环节。引入设计和组织的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否被学生所认可,进而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的真理,概念教学也是这样,一般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引入概念,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模型、实物、图表等,尤其是几何,有了实物、图像,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情景感、立体感。通过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具体到抽象,进而引出数学概念。如在九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是如此给学生讲解有关圆的概念:首先取一段线段,将其一端固定到黑板上,另外一端则绷紧笔尖,然后以固定点为中心将线段旋转一周,它的另一端点笔尖所形成的这个封闭图案便是圆。这一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图形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抽象出圆的定义,这样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概念。
二、概念含义、特点和本质的分析
1.分析概念的含义及其关键词。数学概念具有准确性、严谨性和简练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同样需要注意对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规范,力求简练和准确,以促进学生对于教材的感知和概念的形成产生清楚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尤其注意每个字词、符号、句子的用法和意义,将关键的字词挑出来进行单独的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正确的印象。
2.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数学概念也是一种理性认识,其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而初中学生对于具体而又感性的认识较为敏感,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在教学“互为补角”这一概念时,对于“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教师要先对其本质属性进行分析:(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角为180°都不是互为补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这两点就能对什么是“互为补角”有全面的体会。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来进行阐述说明的,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说法理解较深,但如果在习题中概念的阐述发生了句式或是形式上的变化,学生就难以一下子对它有准确的理解,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影响了解题。因此,为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多方面的认识并真正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必须在学生对概念的正面阐述理解清晰的基础上,对概念的表达方式加以变换,通过反例和变式深化概念,将隐含的本质要素突显出来。
4.前后联系,多方印证,加深认识。概念的学习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确或是错误的认识来反复加深印象,查漏补缺,不断深化理解。学生通常在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时,开始对其理解并非十分深入,需要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反复练习中才能逐渐有深刻全面的体会,做到“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三、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劳。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为什么”我追问。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对这种摸奖式的摸球,学生对它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以摸乒乓球得到的数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触”的非常直观的无理数模型,使本来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具体地走到学生的面前,赋予无理数一个真实可信的意义,使概念更容易接受、更有意义。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引入;分析;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先要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通过对特定数学事物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而形成的固定的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揭示。数学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数学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基本保证,更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数学概念的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数学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方针。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法的第一步便是引入数学概念,这是概念教学法的管家环节。引入设计和组织的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否被学生所认可,进而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的真理,概念教学也是这样,一般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引入概念,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模型、实物、图表等,尤其是几何,有了实物、图像,使学生获得鲜明的情景感、立体感。通过将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生活实际出发,有具体到抽象,进而引出数学概念。如在九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是如此给学生讲解有关圆的概念:首先取一段线段,将其一端固定到黑板上,另外一端则绷紧笔尖,然后以固定点为中心将线段旋转一周,它的另一端点笔尖所形成的这个封闭图案便是圆。这一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直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图形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抽象出圆的定义,这样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概念。
二、概念含义、特点和本质的分析
1.分析概念的含义及其关键词。数学概念具有准确性、严谨性和简练性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同样需要注意对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规范,力求简练和准确,以促进学生对于教材的感知和概念的形成产生清楚的理解。因此教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尤其注意每个字词、符号、句子的用法和意义,将关键的字词挑出来进行单独的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正确的印象。
2.抓住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数学概念也是一种理性认识,其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而初中学生对于具体而又感性的认识较为敏感,也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在教学“互为补角”这一概念时,对于“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教师要先对其本质属性进行分析:(1)必须具备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角为180°都不是互为补角,互补角只就两个角而言。(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这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这两点就能对什么是“互为补角”有全面的体会。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一般来说,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来进行阐述说明的,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说法理解较深,但如果在习题中概念的阐述发生了句式或是形式上的变化,学生就难以一下子对它有准确的理解,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影响了解题。因此,为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多方面的认识并真正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必须在学生对概念的正面阐述理解清晰的基础上,对概念的表达方式加以变换,通过反例和变式深化概念,将隐含的本质要素突显出来。
4.前后联系,多方印证,加深认识。概念的学习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确或是错误的认识来反复加深印象,查漏补缺,不断深化理解。学生通常在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时,开始对其理解并非十分深入,需要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反复练习中才能逐渐有深刻全面的体会,做到“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三、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劳。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为什么”我追问。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对这种摸奖式的摸球,学生对它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以摸乒乓球得到的数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触”的非常直观的无理数模型,使本来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具体地走到学生的面前,赋予无理数一个真实可信的意义,使概念更容易接受、更有意义。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