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言艺术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李 玉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方下镇鲁西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语言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以数学教学语言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以点触面。而语言又没有固定的形式,唯有不断锤炼,才能口随心愿,因此,只有精心设计数学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本人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例如,笔者在讲我国古代数学取得成就时,语气是庄重的,神圣而自豪的;在讲陈景润教授的钻研精神时语气是崇敬的。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
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嘎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在描述数学概念和讲述数学过程时,语调可缓一点,声音显得平静一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以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语气放重一点,让学生引起注意;讲到思维紧要处,声音的节奏应急促一点,语调应高亢一点,以便使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
2、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明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定律,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明,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词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3、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数学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写在纸上的,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学生阅读的习惯,因为可以反复阅读,所以,有时往往使用稍抽象的、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本文所指的数学教学语言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它依靠听觉来感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聆听的习惯,初中学生一般是很难听懂抽象的、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缺乏亲和力,学生听着这种声音很容易“犯困”。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以及较具体的句子来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讲,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出错。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口语化不等于可以随口乱说,还是应注意如前所说的几个要求。
另外,在教学语言口语化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初中学生的年龄虽然比小学生要大一些,心理上也较成熟一些,但在语言的许多方面有未完全摆脱原来的一些习惯,语言思维的速度与高中生相比还是要慢一些。因此,在教学时,我认为,老师的语气还是应柔和一些,语速应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产生亲切感。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限于初中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些数学概念不能像在高中或大学里那样十分严密地叙述,否则,就有可能学会使学生因为听不明白而生厌。如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函数的取值区间与高中是有所区别的,还有对一些概念的叙述,初中与高中也是有不同的。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生面前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会像看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参考文献:
[1]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
[2]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
[3]石中英,王卫东着.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陈秋桔.美国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J].班主任,2003(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本人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现分述如下。
1、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感情,而且还应富有节奏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必须全身心地“进入角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声传情,以情传声。例如,笔者在讲我国古代数学取得成就时,语气是庄重的,神圣而自豪的;在讲陈景润教授的钻研精神时语气是崇敬的。只有这样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
语言表达还应富有节奏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语言具有千种风情:时而平缓如行云流水,时而急促如山雨欲来,时而激昂如万马奔腾,时而嘎然而止,“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应,“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如在描述数学概念和讲述数学过程时,语调可缓一点,声音显得平静一点,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以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讲到教学内容的重点时,语气放重一点,让学生引起注意;讲到思维紧要处,声音的节奏应急促一点,语调应高亢一点,以便使学生产生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
2、数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明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定律,缺少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明,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词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3、数学教学语言应口语化,而且应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
数学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写在纸上的,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学生阅读的习惯,因为可以反复阅读,所以,有时往往使用稍抽象的、较长的、较复杂的句型,本文所指的数学教学语言是相对书面语言而言的,它依靠听觉来感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聆听的习惯,初中学生一般是很难听懂抽象的、又长又复杂的句子的,教师如果“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是那么僵硬、难懂,缺乏亲和力,学生听着这种声音很容易“犯困”。所以,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把数学书面语言改造成能让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在设计教学语言时,一般是用几个较短的、较简单以及较具体的句子来代替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较抽象的句子,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来讲,如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其中一个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是这样叙述的: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句话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管是读起来还是理解起来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要出错。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把它分成“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这几段来叙述和理解,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理的含义。口语化不等于可以随口乱说,还是应注意如前所说的几个要求。
另外,在教学语言口语化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初中学生的年龄虽然比小学生要大一些,心理上也较成熟一些,但在语言的许多方面有未完全摆脱原来的一些习惯,语言思维的速度与高中生相比还是要慢一些。因此,在教学时,我认为,老师的语气还是应柔和一些,语速应慢一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产生亲切感。另外,初中数学教学中,限于初中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有些数学概念不能像在高中或大学里那样十分严密地叙述,否则,就有可能学会使学生因为听不明白而生厌。如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函数的取值区间与高中是有所区别的,还有对一些概念的叙述,初中与高中也是有不同的。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生面前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
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会像看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教室毕竟与舞台不同,应强调自然和真实,无须刻意追求某种形式。
参考文献:
[1]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
[2]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
[3]石中英,王卫东着.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陈秋桔.美国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J].班主任,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