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杨大学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长田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丰富教学方法,通过创新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的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化枯燥为趣味,提升识字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有效性;提高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重要前提。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识字不仅难度大,而且还相当枯燥乏味,因而主动性差,常常是被动学语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化解识字学习枯燥,让学生快乐识字,就成为我们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我们结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趣味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没有学习兴趣,必然就没有强烈的学习需求,更不会促使学生成为“我要学”之人。因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识字愿望。我们知道,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要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二、丰富识字教学方法,提升识效率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我们应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在有效的双边活动中达到提升识字效率的目的。
(一)更换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根据汉字结构,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二)猜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日月同辉——明”,“一口咬掉牛尾巴”,“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三)故事情境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他们想像力,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如教“睛”字时,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趣味游戏识字法。寓教于乐,有利于化解识字过程的枯燥性。利用小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游戏形式,寓识字于游戏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口、耳、目”时,我们就利用这三个字做个小游戏,老师随意指一个字,请你快速读出字音,并从自己身上指出它在哪儿。三个字同属人体器官部分,为下节课给字归类的游戏做辅垫,同时也调节了课堂气氛。我将每课的生字都做成卡片,让学生在比赛中识字,如果识对了就把字卡给他,让他领着全班同学读。小游戏的目的,一是检查识字效果;二是渗透归类的概念。此时,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拓展识字空间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应用极为广泛。而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实践也告诉我们,识字课堂中实施生活化理念,更利于学生识字。因为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中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拓展,把识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培养。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要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一个班级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识识名字,这样的教学,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识字快乐,提高识字兴趣。另外,我们还可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提升,识字空间大了,识字平台就多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提高他们识字兴趣,为提高将来更好的识字,更主动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玲,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有效性;提高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的重要前提。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识字不仅难度大,而且还相当枯燥乏味,因而主动性差,常常是被动学语文。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如何化解识字学习枯燥,让学生快乐识字,就成为我们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在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我们结合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趣味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前提,没有学习兴趣,必然就没有强烈的学习需求,更不会促使学生成为“我要学”之人。因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识字愿望。我们知道,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要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二、丰富识字教学方法,提升识效率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我们应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在有效的双边活动中达到提升识字效率的目的。
(一)更换部件识字法。根据汉字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根据汉字结构,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二)猜字谜识字法。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日月同辉——明”,“一口咬掉牛尾巴”,“五木同在——森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三)故事情境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他们想像力,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如教“睛”字时,就可以创设这样的故事情境: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趣味游戏识字法。寓教于乐,有利于化解识字过程的枯燥性。利用小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游戏形式,寓识字于游戏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口、耳、目”时,我们就利用这三个字做个小游戏,老师随意指一个字,请你快速读出字音,并从自己身上指出它在哪儿。三个字同属人体器官部分,为下节课给字归类的游戏做辅垫,同时也调节了课堂气氛。我将每课的生字都做成卡片,让学生在比赛中识字,如果识对了就把字卡给他,让他领着全班同学读。小游戏的目的,一是检查识字效果;二是渗透归类的概念。此时,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拓展识字空间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应用极为广泛。而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需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实践也告诉我们,识字课堂中实施生活化理念,更利于学生识字。因为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课本中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拓展,把识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培养。为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要留意身边的字,通过积累、收集来提高识字量。当然要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并给予表扬肯定。如名字、路牌、广告牌、超市里物品名称等,如在家具上贴上其名称标签,孩子在家中接触家具时通过这些标签很快认识了名称,增加了识字量。一个班级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可以让学生互相叫叫名字,识识名字,这样的教学,也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识字快乐,提高识字兴趣。另外,我们还可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中见到的字,比如报纸、零食包装袋等等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分享识字的快乐,体会识字的成功感,提高识字的欲望,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提升,识字空间大了,识字平台就多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提高他们识字兴趣,为提高将来更好的识字,更主动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兴趣基础和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亚玲,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