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美术教学
【作者】 陈婵娟
【机构】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学科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进行开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身的综合实力。虽然在小学阶段,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发展更受重视一点,但是美术学科的存在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和学生都要同样重视该门学科。
关键词:兴趣培养;基础教学;教学意义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是诗句字词,数学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公式计算。而美术学科,既不作为学生小升初的考试科目,也没有专业系统的知识传授,美术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爱该门学科,愿意主动去学习美术学科,并且学生又能通过该门学科的学习收获到什么呢?
一、兴趣培养
第一种办法,给学生欣赏和分享著名画家的画作,为学生讲述画家故事。这是榜样引导的力量,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幅画。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导向,教师不是要他们成为和著名画家一样出色的人,也不是要他们必须画出如此优秀的画,而是要学生懂得欣赏和感悟画作,以此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二种办法,教师在学生的观察下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创作。给学生分享名家画作,学生只能从结果判断美术创作的精彩和奇妙,而教师面对面的给学生展示自身的创作过程,是最直接的创作精神传递。教师想要传递给学生的美术精神和创作理念也能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最好传播。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美术学科带来的力量和震撼,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热情。第三种办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前两种办法,学生都是比较被动的接受指导和培养,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创作也是随心所欲的。但是教师让学生在这一时期进行自我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学生的创作水平,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喜爱美术学科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虽然现阶段的学生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他们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难度在提升,所以依旧有很多学生的创造力不符合标准,根本无法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坏处的,他们根本不能准确的理解学习的内容。但是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拥有更好的创造力,以此来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虽然美术课有课本,老师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而且一般课本上都会配备图片,这样学生可以较为直观的理解这些内容,但是总会有一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展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些内容,在感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描绘一副画面,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画面的时候,可以不断的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因为有一些画面需要学生自己去完善,毕竟老师描绘的不一定是学生自己能够完全感受到的,如果他们想要理解,必须加上一些自己的特色,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创造能力会越来越强。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可以让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拥有更多的优势,以此来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
三、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环境
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进行美术课的时候,他们总会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进而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讲课,再加上多媒体技术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操作,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上课之前,老师需要将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确定自己需要创设的情景,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更快的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美术课堂中,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逐渐地感受到美术带给自己的好处,进而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美术不是一门教师只要讲了学生就会的学科,它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发散思维进行创作,也需要学生实际地绘画练习,这样不断地提高自身动手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较好的美术者。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不应该讲的很多,而是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练习。课堂中,一旦教师引出了一个概念,就需要让学生开始尝试着去动手画,在对于概念有初步理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绘画,来发现自己对于概念不了解的地方。小学是很单纯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候,一旦他们有了问题,画不出来了,就会向教师发问,直到解决为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一个概念的不理解之处,综合起来又再进行一次讲授。另一方面,在让学生画画的过程中,既增加了他们对于美术定义的理解,又对于他们的绘画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有助于学生学好美术,让教师的课程变得更加有意义,并且提高教学质量。
五、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艺术的美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将作品投屏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看清楚作品,这是教学美术的第一步,然后在对学生讲授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一味地一个人讲完知识,连同着对作品进行分析等等,而是应该做到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幅作品的意义与美在哪里。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引领进门,小学生的思考方式较为直接,可能并不能一下就很好的理解的那些潜藏的含义。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到达一定时候,他们会突然理解:“噢!原来他是為了这个原因画的这幅画,我懂了!”能够让学生自发地理解到作品的含义,不说是全部,只要是部分,并且在其中有自己的认识,就是很不错的了,在这时候,再通过联网,告诉学生作品的真谛,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到作品含义,并且对其有较深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慢慢地培养与积累开始懂得欣赏,这样的学生,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成果的学生。
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面向社会,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所以,老师需要将采取一些比较适合学生的方法,同时也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此来更加正确的在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2]李兴旺.小学美术备课中的多媒体应用[J].少年儿童研究,2011(08).
关键词:兴趣培养;基础教学;教学意义
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是诗句字词,数学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公式计算。而美术学科,既不作为学生小升初的考试科目,也没有专业系统的知识传授,美术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爱该门学科,愿意主动去学习美术学科,并且学生又能通过该门学科的学习收获到什么呢?
一、兴趣培养
第一种办法,给学生欣赏和分享著名画家的画作,为学生讲述画家故事。这是榜样引导的力量,教师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一幅画。同时也能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导向,教师不是要他们成为和著名画家一样出色的人,也不是要他们必须画出如此优秀的画,而是要学生懂得欣赏和感悟画作,以此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二种办法,教师在学生的观察下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创作。给学生分享名家画作,学生只能从结果判断美术创作的精彩和奇妙,而教师面对面的给学生展示自身的创作过程,是最直接的创作精神传递。教师想要传递给学生的美术精神和创作理念也能通过这一过程得到最好传播。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美术学科带来的力量和震撼,也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美术学科学习的热情。第三种办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前两种办法,学生都是比较被动的接受指导和培养,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美术基础,创作也是随心所欲的。但是教师让学生在这一时期进行自我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学生的创作水平,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喜爱美术学科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虽然现阶段的学生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他们学习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难度在提升,所以依旧有很多学生的创造力不符合标准,根本无法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很大坏处的,他们根本不能准确的理解学习的内容。但是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不断拥有更好的创造力,以此来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虽然美术课有课本,老师会按照课本上的内容讲解,而且一般课本上都会配备图片,这样学生可以较为直观的理解这些内容,但是总会有一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内容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展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些内容,在感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描绘一副画面,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画面的时候,可以不断的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因为有一些画面需要学生自己去完善,毕竟老师描绘的不一定是学生自己能够完全感受到的,如果他们想要理解,必须加上一些自己的特色,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创造能力会越来越强。小学美术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可以让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拥有更多的优势,以此来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发展自己。
三、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环境
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进行美术课的时候,他们总会受到一些环境的影响,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进而掌握更多的美术技能。在创设环境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技术讲课,再加上多媒体技术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操作,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上课之前,老师需要将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且确定自己需要创设的情景,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更快的创设出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美术课堂中,让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逐渐地感受到美术带给自己的好处,进而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美术不是一门教师只要讲了学生就会的学科,它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发散思维进行创作,也需要学生实际地绘画练习,这样不断地提高自身动手能力,才能够成为一个较好的美术者。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不应该讲的很多,而是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练习。课堂中,一旦教师引出了一个概念,就需要让学生开始尝试着去动手画,在对于概念有初步理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绘画,来发现自己对于概念不了解的地方。小学是很单纯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候,一旦他们有了问题,画不出来了,就会向教师发问,直到解决为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一个概念的不理解之处,综合起来又再进行一次讲授。另一方面,在让学生画画的过程中,既增加了他们对于美术定义的理解,又对于他们的绘画动手能力有了一定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有助于学生学好美术,让教师的课程变得更加有意义,并且提高教学质量。
五、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艺术的美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设备将作品投屏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够看清楚作品,这是教学美术的第一步,然后在对学生讲授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一味地一个人讲完知识,连同着对作品进行分析等等,而是应该做到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这幅作品的意义与美在哪里。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方式将学生思维引领进门,小学生的思考方式较为直接,可能并不能一下就很好的理解的那些潜藏的含义。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到达一定时候,他们会突然理解:“噢!原来他是為了这个原因画的这幅画,我懂了!”能够让学生自发地理解到作品的含义,不说是全部,只要是部分,并且在其中有自己的认识,就是很不错的了,在这时候,再通过联网,告诉学生作品的真谛,就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到作品含义,并且对其有较深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慢慢地培养与积累开始懂得欣赏,这样的学生,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成果的学生。
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面向社会,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所以,老师需要将采取一些比较适合学生的方法,同时也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以此来更加正确的在课堂上开展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2]李兴旺.小学美术备课中的多媒体应用[J].少年儿童研究,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