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杨远生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隆相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培养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激趣应成为首要追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新策略激趣,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源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激发兴趣,提高主体性,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因此,我们要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特别是在倡导学生主体的今天,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创新策略,想方设法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非常好游戏。教育学家卡罗琳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要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性,我们就可以寓教于乐,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满足好玩好动中既获得兴趣培养,又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
二、开展学习竞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不仅好动,更好竞争好表扬。抓住这个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实践证明,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加竞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增设竞争活动的教学内容太多了。如在教学生字时,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更响亮、更全面;在课堂激兴写作时,看谁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在这样的竞争比赛活动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这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好竞争的心理特质。因此,抓住这一点,我们就可让语文课堂更活跃,学生从成功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充分。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朋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了,而且整合深度更明显、有效果。我们知道,多媒体这种电教手段,既直观生动,可以使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得到多样化的感官享受,又可以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我要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更好的辅助语文教学提效增质。通过多媒体这种量身定制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现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充满趣味。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源于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让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接收新知的奠基石。实践证明,联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其激趣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记得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这样教学,就充分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主动性强,教学效果自然就随之而提高。
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自觉成为学习主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万勇,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J].素质教育,2015年。
[2]刘红梅,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策略[J].教育学文摘,2018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源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激发兴趣,提高主体性,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因此,我们要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特别是在倡导学生主体的今天,我们更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创新策略,想方设法让课堂充满趣味性。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非常好游戏。教育学家卡罗琳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要增强学生学习主体性,我们就可以寓教于乐,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满足好玩好动中既获得兴趣培养,又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游戏,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首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因为在教学开始前,学生普遍沉浸在课间活动的氛围中,比较激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学习状态,所以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安排适当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到课堂,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样不仅集中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老师可以在讲课过程中加入游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味地讲解灌输,学生也只是做题练习,课堂十分单调枯燥。这样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入游戏,就可以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课堂也变得轻松活跃了。
二、开展学习竞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不仅好动,更好竞争好表扬。抓住这个年龄特征,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实践证明,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能动作用,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加竞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增设竞争活动的教学内容太多了。如在教学生字时,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更响亮、更全面;在课堂激兴写作时,看谁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在这样的竞争比赛活动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这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好竞争的心理特质。因此,抓住这一点,我们就可让语文课堂更活跃,学生从成功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充分。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朋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中了,而且整合深度更明显、有效果。我们知道,多媒体这种电教手段,既直观生动,可以使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得到多样化的感官享受,又可以化抽象为直观,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我要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更好的辅助语文教学提效增质。通过多媒体这种量身定制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所展示的内容准确连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理解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现状,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精彩,充满趣味。此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去分析、总结,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正确利用它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教学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源于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让语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为接收新知的奠基石。实践证明,联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其激趣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记得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看看说说,边看便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即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口头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这样教学,就充分联系了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主动性强,教学效果自然就随之而提高。
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我们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在兴趣内驱下,自觉成为学习主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万勇,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J].素质教育,2015年。
[2]刘红梅,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策略[J].教育学文摘,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