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位 补位 归位

【作者】 董艳玲

【机构】 浙江省玉环市陈屿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本课堂理念下语文复习课教师作用的新思考

  摘 要:学本课堂对复习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让位、补位、归位三种教学状态,让学生经历归类梳理、自编习题、同伴合作的自主复习过程。又要及时站到学生中间,在学生遗漏处驻足,泛学处深化,浅学处聚焦。更要站在前台,当好“导师”,通过诱导,变无趣为有味;通过引导,变零散为系统;通过指导,变无序为规律。
  关键词:复习课;让位;补位;归位
  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的语文复习课是有效的呢?考察语文复习课是否有效的维度是多方面的,至少可以从教师、学生和知识三个方面出发寻找到各自的衡量标准。那么,教师作用在复习课中怎样体现才能更好地促进教与学呢? 
  一、自主复习:教师作用的让位
  “学本课堂”遵循的是“学为中心”理念,倡导的是“以学定教,以学促学”的教学观,学本课堂理念下的复习课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妨让让位,让学生走到复习的前台。
  (一)让学生经历归类梳理过程 
  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我需求,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完善,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导学系统、课堂笔记、错题集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这一专题的复习,学生就编制了表格式的故事结构单:








  从学生的故事结构单可以发现,学生已经抓住了本单元的复习重点进行归类梳理。让位,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让学生经历自编习题过程
  编写习题一直是教师的专利,诸多教师宁可从书店随意买一本补充练习,也不敢尝试放手让学生编一编习题。殊不知,放手让学生自编习题,可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复习起点。笔者就曾经尝试让学生自编习题,在一份份的习题中看见学生真正的内心和思考的再现。学生编写的习题除了传统的填空题、选择题,还有图文连接、图表结合、诗词飞花令等新形式。更让人欣喜的是,学生编写的阅读题多向度打开:有的从提取信息角度编写,有的从整体感知角度编写,作出评价、实际运用这些高层次阅读能力的考察也在少数学生的自编习题中出现。放手让学生自编习题,既强化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三)让学生经历同伴合作过程
  同伴合作的过程是一个分享学习智慧的过程,在学生经过归类梳理、自编习题等过程后,进入讨论交流阶段,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是补充式,也可以是辩论式,可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展开。在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对自编习题进行比较、整理,整合出共同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习题。
  综上所述,教师作用的让位是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自主建构、互动合作等自主复习的新模式,从而给学生留下学会自主复习的深深烙痕和宝贵经验。
  二、适时点拨:教师作用的补位
  “让位”是相对“越位”而言的,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着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客观差异,因此,复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完全让学生自主,这或许会造成更严重的低效,必要时,教师要站到学生的中间,及时补位。
  (一)在学生遗漏处驻足 
  学生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时,往往会从识字,写字,优美段落的积累来梳理知识的脉络,在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知识点,停留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背的层面,至于文本的融通点、运用点、延伸点往往不会涉足,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单元,所选编的四篇课文讲的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学生在梳理观察方法的时候,会从单元导语和我的发现栏目得到启发,梳理出认真观察、细致观察的方法,教师此时要及时补充材料,呈现《爬山虎的脚》精彩语段:“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让学生继续发现,梳理作者从哪些视角切入观察,得出观察还要有目的,有顺序的结论,此时,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按一定顺序细致观察校园的紫藤花。     
  以上设计片段教师及时补位,在学生遗漏处驻足,将知识、方法和运用融通在一起,收到了实效。
  (二)在学生浅学处深化
  学生在复习时会出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情况,尤其是对文章表达方式的领悟,学生的思维容易搁浅,陷入困顿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渐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来表达。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同时,思考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在复习课里,有位老师是这样回顾、提升作者的表达方法的。
  (在回忆背诵了《古诗三首》后,教师深情地追问)
  师:乡愁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是什么唤起了诗人们的乡愁呢?
  生:那(春风)唤起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乡愁,那(秋风)勾起了唐代诗人张籍的乡愁,那(风雪)引起了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乡愁。
  师:作者就是借这些景物来抒发浓浓的思乡情(板书:借景抒情)
  [回顾旧知识,提炼作者的写作方法。]
  师:徐徐的春风,萧瑟的秋风,寒风朔雪,唤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还有很多诗人也写下了很多思乡的名句。让我们走进日积月累。是什么勾起诗人们的乡愁?(学生一一回答)
  师:是天空勾起了诗人的乡愁,那么乡愁就是一片空旷的天空,乡愁它还是什么呢?
  [给学生一个句式,把在日积月累中概括出来的内容汇编成一首小诗,为学生下面的“借景抒情”的应用做下铺垫。]
  师:对生长在海边的老师来说,乡愁还是一朵朵翻滚的浪花,在你们的眼里呢?乡愁是什么呢,请你们在练习纸中写一写,留下你的心声吧。
  以上教学设计片段给我们的启示是:学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像是一名高级的设计师,心中要时时装着文本,装着学生,复习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实现高效。
  (三)在学生泛学处聚焦
  学生自主复习时,对经典课文的一些优美语段的讨论赏析,往往会出现泛泛而谈的弊病,教师如果让学生信马由缰,自主就变成了自流,放手就变成了撒手。一位教师在动词专题复习时,先出示本册教材中运用动词最为精妙的典型例句让学生认真地填写,然后聚焦动词,通过错字比较、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鉴赏。学生逐渐领悟到动词用得精妙的三大好处:能自然浮现动态的画面,形象表达鲜明的特点,真情流露特别的情感。这样的复习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纵深处
  实践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思维不够清晰时,教师应该主动地站出来为学生学习引航。由扶到放,在复习课中更为有效。学习形式也一样,要重在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潜能。
  三、精心策划:教师作用的归位
  教师作用的让位、补位是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缺位,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永远应该到位。 在复习课中要精心策划,发挥“导”的价值,其主要表现是:
  1.诱导——变无趣为有味
  在复习课中,可以通过诱导,让学生的“无趣”走向“有味”,例如情感性的文章,就可以把“情感体验”作为复习课中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悲等方面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和情感经验在复习课中出现,学生就没时间,也没理由去“无趣”了。 
  如六年级第二单元是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此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学会“抓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和感受人物报效祖国的情怀。在设计这节复习课的时候,笔者发现本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爱国名言,能很好地把课文内容、情感连接在一起。于是这节复习课,就以爱国名言引路,串联课文主要内容,紧抓关键词句,重温人物爱国情怀,回顾单元知识要点。利用邓小平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带出另一位中国人民的儿子季羡林,从而再次走进季羡林的《两个母亲》,重温季羡林的爱国之情。借用鲁迅先生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这句名言,将《彩色的翅膀》中所蕴涵着的民族的精神、灵魂挖掘了出来。
  用名人的爱国之情来回顾课文人物的爱国之情,回顾的内容是旧的,可是导入的形式是新的,新旧结合,学生温故知识,不亦乐乎。
  2.引导——变零散为系统。 
  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所以,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整体思维。
  如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教材以描写动物为专题编排,本组教材特色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动物的词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句子,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的写作方法等,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点串起来,形成系统的复习板块呢?笔者以“词语小屋”“句子沙龙”“段之峰会”三个板块串联课堂教学,每个板块均采用联结阅读的策略,在板块整合中体悟用词遣句的含义,动物描写的方法类型,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块”与“块”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内化阅读写作之力。
  3.指导——变无序为规律
  梳理要点、整合知识固然重要,探求规律,总结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更深远的意义,能起到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效果。
  如说明方法的复习, 可以让学生探求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方法,以口诀的形式加以概括:说明方法很重要,常用几种要记牢;内容充实举例子,便于理解认识高;两者鲜明作比较,特点突出来强调;说明特征打比方,形象生动有味道;简洁具体列数字,准确无误信誉好;说明方法灵活用,口语水平步步高。这些规律在学生头脑中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会有意识地将这些方法用到自主阅读和自由写作中。
  总之, 复习过程中, 正确处理让位、补位、归位三种状态,体现了“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只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本,心中有生,心中有法,复习课将会焕发出无法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孟强.生本课堂应处理好的五大关系[J].小学语文教学,2011(7)
  [2] 曹鸿飞.“1+X”联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