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实践应用
【作者】 谢昌坤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两板桥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我们合理应用,促进科学教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应用中,加强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更利于学生形成科学源于生活的实用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应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新课标要求,人们总是在创新教学策略中寻找突破方法。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字少画多,大多课文都是通过简短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画组成的。这对于习惯于讲解法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重的挑战。为了提高其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加强了科学学科课程资源的研究,专门就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与农村小学科学知识教育进行了整合性试验。为了更好地研究如何将课程资源有效融入科学教学中,帮助我们能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我首先定位了我的工作思路:“寻求特色资源,把握科学内涵,加强整合应用”,从思想上保证了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有效进行。下面,我结合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谈课程资源在其间的实践与应用。
一、科学课程资源应用的现状
科学课程资源,并不是神秘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不仅寻找方便,而且式样多,可以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所谓科学课程资源,就是专来科学教育教学而研究开发的教学资源,从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分,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也可以按空间分布来分,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而对于我们农村科学教育来说,大多是两种性质兼具。在这几年提质增效的课改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将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实践意识,让一些科学教师们深深感觉到了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建设,更是典型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资源应用比较有限。由于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受教育软、硬件环境的制约,科学教师并未充分开发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致使课程资源缺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还相当有限。二是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缺乏。虽然经历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科学教学的需要,很多仪器器材,特别是易耗品还是相当缺乏的。再加上很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没有专用的实验室,只是哪有空房就腾出来用,但没过多久又被占用。这样的条件性资源缺乏。
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需求
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是我们合理应用的前提。为确保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我们在开发时应做到这样几个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程资源的实效性。作为一线教师,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是我们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应按教材的安排顺序,结合教学进度,及时备好,以便教学时信手拈来。内容应全面、资源品种我样,包括科技动态、学科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科学文化,为农服务等重点内容,弥补了农村科学教育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这就可以为我们农村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是应确保课程资源应用的开放性。课程资源具有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课程内容的开放、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的开放等多样性特点,它能使受教育者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内容等实施有效的远程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它能有效地为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实践证明,资源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这正是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所需,更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是应确保课程资源的个性化特点。科学教育资源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资源多样性与灵活性特色,因而它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点,它能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要求,给予学习者极大的学习自主权,这种学习方式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是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特长学习与天赋发展的良好教学形式。
三、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科学源于生活,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科学教学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在农村也是源头活水。实践证明,农村可开发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就是田间地头、树林、灌木、草地、池塘、河流等都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农村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而且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农村,学习的场所——学校也处于农村,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从事一线的科学教师,大多从小生长于农村,开发和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资源进行教学,更贴近于实际情况。科学教师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加以开发和利用,便能有效促进科学新课程目标的达成。
四、科学课程资源的实践应用策略
开发科学课程资源,其目的就是要应用。为了让应用有效,那就要做到精心设计,科学整合,才能让科学教学高效而育人,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践中,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践行。一是利用科学课程资源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二是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处做起,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要求我们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利用好多种科学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图书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春,开发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资源的途径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陈春生,拓展科学课教学资源[J].科学课,2007年。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应用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新课标要求,人们总是在创新教学策略中寻找突破方法。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字少画多,大多课文都是通过简短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画组成的。这对于习惯于讲解法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重的挑战。为了提高其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加强了科学学科课程资源的研究,专门就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与农村小学科学知识教育进行了整合性试验。为了更好地研究如何将课程资源有效融入科学教学中,帮助我们能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我首先定位了我的工作思路:“寻求特色资源,把握科学内涵,加强整合应用”,从思想上保证了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有效进行。下面,我结合具体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谈课程资源在其间的实践与应用。
一、科学课程资源应用的现状
科学课程资源,并不是神秘物,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不仅寻找方便,而且式样多,可以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所谓科学课程资源,就是专来科学教育教学而研究开发的教学资源,从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分,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也可以按空间分布来分,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而对于我们农村科学教育来说,大多是两种性质兼具。在这几年提质增效的课改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将难以实现。正是这种实践意识,让一些科学教师们深深感觉到了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建设,更是典型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资源应用比较有限。由于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受教育软、硬件环境的制约,科学教师并未充分开发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致使课程资源缺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还相当有限。二是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缺乏。虽然经历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科学教学的需要,很多仪器器材,特别是易耗品还是相当缺乏的。再加上很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没有专用的实验室,只是哪有空房就腾出来用,但没过多久又被占用。这样的条件性资源缺乏。
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需求
科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是我们合理应用的前提。为确保资源应用的有效性,我们在开发时应做到这样几个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程资源的实效性。作为一线教师,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是我们成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应按教材的安排顺序,结合教学进度,及时备好,以便教学时信手拈来。内容应全面、资源品种我样,包括科技动态、学科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科学文化,为农服务等重点内容,弥补了农村科学教育课程资源不足的难题,这就可以为我们农村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是应确保课程资源应用的开放性。课程资源具有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课程内容的开放、教学场所和教学时间的开放等多样性特点,它能使受教育者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内容等实施有效的远程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它能有效地为不同层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实践证明,资源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这正是学生科学启蒙教育的所需,更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是应确保课程资源的个性化特点。科学教育资源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资源多样性与灵活性特色,因而它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点,它能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要求,给予学习者极大的学习自主权,这种学习方式扬弃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是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特长学习与天赋发展的良好教学形式。
三、农村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科学源于生活,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科学教学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在农村也是源头活水。实践证明,农村可开发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就是田间地头、树林、灌木、草地、池塘、河流等都可以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农村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而且我们的学生生活于农村,学习的场所——学校也处于农村,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从事一线的科学教师,大多从小生长于农村,开发和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资源进行教学,更贴近于实际情况。科学教师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加以开发和利用,便能有效促进科学新课程目标的达成。
四、科学课程资源的实践应用策略
开发科学课程资源,其目的就是要应用。为了让应用有效,那就要做到精心设计,科学整合,才能让科学教学高效而育人,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践中,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践行。一是利用科学课程资源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二是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处做起,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要求我们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利用好多种科学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图书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春,开发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资源的途径探究[J].教育研究,2017年。
[2]陈春生,拓展科学课教学资源[J].科学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