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分析

【作者】 李兴见

【机构】 四川省达州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模式,生本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的应用于现代物理教学中,本文从理论出发,介绍了生本理念的意义与基本理念,并从中得出生本教学理念下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为生本教学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本理念;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今教学理念的前沿,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引发的生本理念、绘本教学等教学方式逐渐为教师所熟识,其中以生本理念最为大家所关注。而高中物理课堂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因而生本理念逐渐被教师所实践。
  1、生本理念
  1.1 生本理念简介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以其特殊的魅力逐渐的被教师所接受。生本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天性,所有的教学以及教学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的天性,使得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真正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与创造能力,能够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并对知识感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去学习知识,达到“不教而学”,在不断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新的知识。对于高中物理课堂,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寻真理的学科,学科的魅力在于试验,而生本理念恰恰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带着学生从实验中探寻真理。
  1.2 生本理念的基本原则
  1.2.1以学生为本
  这一原则体现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生本理念中要求以学生为本,无论学生好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其次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要注重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此外还应该谋求学生全面发展,这也是新课改的精髓,使得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2.2 以生命为本
  生本理念全面肯定生命的潜能,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潜能是巨大的,比如乐观、好奇、积极、善良等美好的潜能,作为教师应该遵循这一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生命的潜能。一旦学生的潜能被激发,那么他的潜力便会如火箭一般,一蹴而就,翱翔远方。
  1.2.3 以生长为本
  人的生长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作为园丁应该遵循每一朵花朵的成长,及时的为其滋养,才能使其百花齐放,而生本理念就是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尊重生命的自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
  1.2.4 以生动为本
  生本理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本理念便是利用兴趣来教书育人,而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的生动性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世界,从而去改变世界,只有实用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使其产生共鸣,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2、生本理念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改变
  2.1 生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的转变
  在生本理念下,强调注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这就要求传统的教师的观念需要发生转变。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尽管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但是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是灌输性的教学,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生本教学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发现问题而去主动的解决问题,而教师则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了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比如高中物理知识中,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讲解,传统的讲课方式则是照本宣科对牛顿第二定律公式进行梳理,得出力、质量及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不到公式具体的实用性,传统的方式则是采用刷题的方式进行解决,这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而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前可以首先进行试验,比如采用不同的物块进行拉小车,让学生们发现力和物体加速的关系,并且改变小车的质量,使学生认识到力与小车质量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公式;之后让学生们利用公式,结合生活找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探讨,从而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认识;最后采用习题的方式,小组进行讨论,对相关习题的讲解,不同小组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习题,从而使学生对公式熟练程度的加深。这样老师便不是一个知识的传输者,而是一个课堂上的引领者,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2.2 生本理念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生本理念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依赖于老师,将老师传授知识当做是理所当然,而忽略了自身潜能的巨大,懒于动手去搜集资料,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应该利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消除学生懒于查资料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能力。
  比如高中物理知识中机械能守恒的知识,传统的学习方式则是按照书本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首先学习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然后列出了机械能的具体概念,最后得到了机械能守恒的定理。在生本理念下,教师可以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孩子认识到机械能守恒的现象,比如引出永动机,让学生们猜想“是否永动机真的会一直动下去,如果不可以,那么因为什么,如果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学生便可以认识到机械能守恒的真谛,接下来由学生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机械能守恒的实例,并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动能与势能的相关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可以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造能体系机械能守恒的小发明,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这样便可以改变现有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生本理念。
  2.3 生本理念下教材内容的转变
  传统的课本内容是按照学科逻辑展开的,与生本理念发生冲突,因此如果想真正的实现自主学习,则要求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实现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转变,从而打破原有的阶梯性教学,力图赋予教材以生活的真谛。
  比如高中物理知识中关于天体运动的知识,天体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陌生,而传统的教材则是对公式的罗列,而在生本理念下则可以抓住此部分的两个主体—牛顿第二定律与圆周运动的,对这两部分进行讲解与复习,并从此引入到天体的万有引力定律,将万有引力引到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其公式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这样将教材进行整合,将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整合到一起,使得教材具有生命力。
  3、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观,而生本理念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将愈来愈体现出新课改的魅力,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应该发挥出生本理念的特色,相关教师应该根据现有的教学模式对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转变,而高中生则应该发挥其学生主体,改变学习方式,摒弃懒于自主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陈玉兵. 生本理念视域教学情境创设误区及改进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3).
  [2]叶先进. 美育引领的高中地理生本畅态课堂的建构与实践[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3).
  [3]雷有光. 小学低段数学生本阅读指导的策略[J]. 教学与管理, 2016(2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