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分析
【作者】 胡晓梅
【机构】 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谨严慎行,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高进行全方位的影响教育,从而真正切实有效地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德育;特色;内容
我们面向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就要关注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去思考道德标准,让学生遵守道德行为。充分考虑到这些综合性的因素,才能使得道德教育工作更加全面和细致,最后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道德教育要贯穿到小学生整个小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智力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各种具体的教育领域中自然渗透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他们将来走向更高一级的学校,将来走向社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处理各种社会事务的时候的具体表现。当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呢?
一、小学阶段道德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地做到实处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体验性的教育活动,让小学生们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为内在的深层次的道德情感态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与社会热点事件相贴合的爱国主义教育,都要按照日程来实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将学生的道德文明教育作为日常道德教育的常规任务来抓
学生的言行表现、操行表现等,都可以贯穿到日常的道德教育活动中来自然地进行。这些除了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向学生自然地渗透一些相关的礼仪规范的讲解之外,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来全方位地进行。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给学生构筑良好的道德环境
校园的整体风气情况如何,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行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要特别重视校园风气的建设。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方面要持续加强,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中间所流行的非主流文化并及时做出干预。
(四)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清晰,他们在家庭当中尽可能地不去参与家务劳动,这从道德教育方面来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学的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承担一定的劳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对于学生将来良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现代教学资源落实德育工作
在传统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达与亲身实践来完成。由于教师的日常工作较多且同时担任任课教师的工作,所以这样的德育工作效果往往不明显,且会给教师带来较重的工作负担。但在现代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德育精神的视频资源,然后将视频资源的网址等发送给学生或家长,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空余时间自行观看进行学习。教师则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来准备任课工作,实现教师工作与任课教师工作的均衡。在德育工作成果检测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与分享,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借助网络教学资源来完成德育工作目标。
(二)、组织小型活动,分享身边小事
优秀品质的养成是从身边小事点滴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习身边人和事的良好品质以及精神。
在我的德育工作中,通常会要求学生发现身边感人的或者能够给自己带来深刻体会的小事,然后在每两周开展一次的“分享我的身边小事”活动中进行分享。在上次的活动分享中,我班学生李某分享了一件令全班学生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李某的讲述中,同小区的一名老人一直坚持着数十年来给小区流浪猫喂食,并且会治疗生病的流浪猫。学生李某分享结束后,班内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虽然自己对于小动物非常热爱,但却一直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来帮助小动物。相反的,有时甚至会躲避流浪猫以及流浪狗等较为常见的流浪动物,甚至有时会由于卫生原因而产生过厌弃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故事来反思自我,实现自我思想的纠正。
(三)、带领学生实践,落实德育工作成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精神的落实最终都会归属到实际行动中。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发生改变外,还需要带领学生真正在实践上有所行动。
通常情况下,我会从日常小事实践与组织活动实践的方式来落实德育工作成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浪费食物等基本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我还在学生之间成立了互相监督的制度,借助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来强化效果。在组织活动实践方面,我通常活组织学生到当地养老院等福利机构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实际志愿者工作过程中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与自豪感。事实证明,日常活动与组织活动的双层进行能够为德育工作带来非常良好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各种知识,但课堂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只有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对高尚品德魅力进行真正感受,并在其熏陶渲染之下,促进正确人生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如志愿活动参与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环境的影响下,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并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品德建设为主题的朗诵比赛,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道德素质,还能够对其实践技能进行培养,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小学生思想觉悟,并促进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手抄报制作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的利用,积极开展演讲赛等活动,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阶段,为了保证道德教育的效果,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形成系统的道德教育观念,要在整个的小学阶段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联系家庭来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慧珠.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02).
关键词:小学德育;特色;内容
我们面向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就要关注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去思考道德标准,让学生遵守道德行为。充分考虑到这些综合性的因素,才能使得道德教育工作更加全面和细致,最后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道德教育要贯穿到小学生整个小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智力教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各种具体的教育领域中自然渗透道德教育。因此,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他们将来走向更高一级的学校,将来走向社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处理各种社会事务的时候的具体表现。当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这些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呢?
一、小学阶段道德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地做到实处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以及体验性的教育活动,让小学生们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为内在的深层次的道德情感态度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周的升国旗、唱国歌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与社会热点事件相贴合的爱国主义教育,都要按照日程来实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将学生的道德文明教育作为日常道德教育的常规任务来抓
学生的言行表现、操行表现等,都可以贯穿到日常的道德教育活动中来自然地进行。这些除了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向学生自然地渗透一些相关的礼仪规范的讲解之外,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来全方位地进行。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给学生构筑良好的道德环境
校园的整体风气情况如何,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行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要特别重视校园风气的建设。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方面要持续加强,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中间所流行的非主流文化并及时做出干预。
(四)重视并加强劳动教育
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不清晰,他们在家庭当中尽可能地不去参与家务劳动,这从道德教育方面来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小学的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让小学生承担一定的劳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这对于学生将来良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借助现代教学资源落实德育工作
在传统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达与亲身实践来完成。由于教师的日常工作较多且同时担任任课教师的工作,所以这样的德育工作效果往往不明显,且会给教师带来较重的工作负担。但在现代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德育精神的视频资源,然后将视频资源的网址等发送给学生或家长,要求学生利用课下空余时间自行观看进行学习。教师则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来准备任课工作,实现教师工作与任课教师工作的均衡。在德育工作成果检测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与分享,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借助网络教学资源来完成德育工作目标。
(二)、组织小型活动,分享身边小事
优秀品质的养成是从身边小事点滴积累起来的,因此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学习身边人和事的良好品质以及精神。
在我的德育工作中,通常会要求学生发现身边感人的或者能够给自己带来深刻体会的小事,然后在每两周开展一次的“分享我的身边小事”活动中进行分享。在上次的活动分享中,我班学生李某分享了一件令全班学生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李某的讲述中,同小区的一名老人一直坚持着数十年来给小区流浪猫喂食,并且会治疗生病的流浪猫。学生李某分享结束后,班内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虽然自己对于小动物非常热爱,但却一直没有真正付诸行动来帮助小动物。相反的,有时甚至会躲避流浪猫以及流浪狗等较为常见的流浪动物,甚至有时会由于卫生原因而产生过厌弃感。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故事来反思自我,实现自我思想的纠正。
(三)、带领学生实践,落实德育工作成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精神的落实最终都会归属到实际行动中。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发生改变外,还需要带领学生真正在实践上有所行动。
通常情况下,我会从日常小事实践与组织活动实践的方式来落实德育工作成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浪费食物等基本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我还在学生之间成立了互相监督的制度,借助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来强化效果。在组织活动实践方面,我通常活组织学生到当地养老院等福利机构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实际志愿者工作过程中体验助人为乐的乐趣与自豪感。事实证明,日常活动与组织活动的双层进行能够为德育工作带来非常良好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各种知识,但课堂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学生只有通过切身体会,才能对高尚品德魅力进行真正感受,并在其熏陶渲染之下,促进正确人生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如志愿活动参与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环境的影响下,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并促进其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品德建设为主题的朗诵比赛,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道德素质,还能够对其实践技能进行培养,有利于大幅度提升小学生思想觉悟,并促进良好道德意识的形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手抄报制作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并让学生在这一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的利用,积极开展演讲赛等活动,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阶段,为了保证道德教育的效果,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形成系统的道德教育观念,要在整个的小学阶段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联系家庭来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吴慧珠.新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演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