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中表格信息加工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 浩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后备力量,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有利于在信息时代中了解到多方位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表格信息加工,在中学生的学习及以后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在课程教学中,老师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及评价,才能让学生具备电子表格的学习技能,学生掌握技能后,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终身受益,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中,将项目教学法在高中表格信息加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表格信息加工;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人们都能够或多或少的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多方位的信息,获得更多的知识。“项目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方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在中学生的学习及以后工作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老师指导学生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表格软件的学习应用,学生就渐渐地能够独立完成信息加工了,就能掌握信息加工的技能,学生可以应用这方面的技能应用于学习,终身受益,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常把“信息技术课”当做“电脑课”,而电脑课就是玩电脑的,所以老师要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从而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体验到信息技术软件的伟大。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处理很多信息,如果学生现在能够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以后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处理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生学生的综合素养。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应教会学生完成知识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只有懂得知识技能,才能应用技能进行设计。我校是地处乡镇的高级中学,学生基础有待加强,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学习表格信息加工软件Excel。打开Excel软件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可能面对密密麻麻的格子就已经头昏眼花了,更何谈处理信息呢?这个时候,要让同学们能够从这个迷茫的感觉走出来,将这些操作过程尽可能的简单化,由简单慢慢深入,慢慢的调整同学对这个过程的适应。强调学生对Excel软件的菜单栏、工具栏的应用,以及鼠标左右键的功能。然后教师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完成后会体会到操作成功的喜悦,会更加的喜欢上利用Excel软件处理信息。接着就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知识。在操作时需要多次练习,熟悉操作的方法,并且将这个操作变为自身的一项技能,推广到其他软件的应用。
其次,我对项目教学法在表格信息加工中的具体实施进行简单的分析,本文以excel软件的学习为例。
第一,选定项目。教师要求的项目要贴近生活、学习,项目不能单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让每一组同学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分组开展项目设计,建议2至4人一组。我在此课中预设的项目有:《高一年级7个班的课程表设计》、《高一年级学生如何选择文理科》、《食堂采购蔬菜分析表》、《高一年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学生考勤统计》、《月假旅行计划》等等。项目要求利用以下知识点进行设计:利用函数(或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填充系列、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冻结窗口、设置单元格格式以及表格图形化(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第二,制定计划。项目计划的制定,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教师可展示一些成功的计划给学生观看,学生可以模仿着去设计。制定计划时还包括组员的分工等,分工必须明确、详细。有了成功的计划,组员工作的开展就可以按部就班,从而使工作有序推进。
第三,活动探究。组员可以按照计划,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亲自动手,有效利用网络及软件等信息技术辅助设备,进行查找资料、搜索素材、制作材料以及整理素材。在探究过程中,组员不能按照分工完成任务时,需由组长或老师帮助协调,调整计划,调整人员,甚至协助、引导组员开展探究。
第四,作品制作。将各组员制作的素材及作品进行汇总,利用Excel软件将素材汇集成为一个作品。有些作品制作可能有先后顺序,如第一个组员完成工作后,第二个组员才能继续开展工作。当作品总体设计效果不够美观时,需重选素材或调整作品风格。作品完成后,还需进行页面设置,设置纸张大小、页眉页脚、页边距等,然后打印预览制作效果,并打印作品。
第五,成果交流。作品制作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各小组之间也要交流。开展成果交流,以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教师可组织各小组组长进行发言,利用PPT或文本软件书写研究成果,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要进行点评。
第六,活动评价。组员开展自评及互相评价,评价活动过程中的所学、所知、所获、所感,并形成报告。教师将活动作品进行汇总,查看评价报告,作出批示,指出作品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环境。与学校协调,开展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社团活动或知识竞赛。对于学生来说,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永远都比上课的积极性高,但是,活动的开展只能是合理、有意义的,并非盲目的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面对多项选择时能做出最佳选择的能力。在课余时间搞活动即增加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是对学生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也可将项目教学法设计的作品提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由学校选拔具有设计特长的教师作为评委,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作品等级,并给予奖励。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然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我们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正确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是必然的。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利用表格加工软件Excel进行实践后,他们将掌握到信息加工的技能和方法,中学生掌握好一门信息处理技术,在大学以至于工作中是相当有用的,对我们的学生生活都是有益无害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中学生更应该学好,学扎实,不断创新,就能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吴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0
[2]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0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表格信息加工;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人们都能够或多或少的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中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多方位的信息,获得更多的知识。“项目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方法。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在中学生的学习及以后工作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老师指导学生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表格软件的学习应用,学生就渐渐地能够独立完成信息加工了,就能掌握信息加工的技能,学生可以应用这方面的技能应用于学习,终身受益,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常把“信息技术课”当做“电脑课”,而电脑课就是玩电脑的,所以老师要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从而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体验到信息技术软件的伟大。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处理很多信息,如果学生现在能够掌握信息处理技术,以后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处理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生学生的综合素养。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应教会学生完成知识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只有懂得知识技能,才能应用技能进行设计。我校是地处乡镇的高级中学,学生基础有待加强,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学习表格信息加工软件Excel。打开Excel软件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可能面对密密麻麻的格子就已经头昏眼花了,更何谈处理信息呢?这个时候,要让同学们能够从这个迷茫的感觉走出来,将这些操作过程尽可能的简单化,由简单慢慢深入,慢慢的调整同学对这个过程的适应。强调学生对Excel软件的菜单栏、工具栏的应用,以及鼠标左右键的功能。然后教师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完成后会体会到操作成功的喜悦,会更加的喜欢上利用Excel软件处理信息。接着就可以更深入的学习知识。在操作时需要多次练习,熟悉操作的方法,并且将这个操作变为自身的一项技能,推广到其他软件的应用。
其次,我对项目教学法在表格信息加工中的具体实施进行简单的分析,本文以excel软件的学习为例。
第一,选定项目。教师要求的项目要贴近生活、学习,项目不能单一,要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让每一组同学都能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分组开展项目设计,建议2至4人一组。我在此课中预设的项目有:《高一年级7个班的课程表设计》、《高一年级学生如何选择文理科》、《食堂采购蔬菜分析表》、《高一年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学生考勤统计》、《月假旅行计划》等等。项目要求利用以下知识点进行设计:利用函数(或公式)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填充系列、数据筛选、分类汇总、冻结窗口、设置单元格格式以及表格图形化(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
第二,制定计划。项目计划的制定,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教师可展示一些成功的计划给学生观看,学生可以模仿着去设计。制定计划时还包括组员的分工等,分工必须明确、详细。有了成功的计划,组员工作的开展就可以按部就班,从而使工作有序推进。
第三,活动探究。组员可以按照计划,利用所学知识技能,亲自动手,有效利用网络及软件等信息技术辅助设备,进行查找资料、搜索素材、制作材料以及整理素材。在探究过程中,组员不能按照分工完成任务时,需由组长或老师帮助协调,调整计划,调整人员,甚至协助、引导组员开展探究。
第四,作品制作。将各组员制作的素材及作品进行汇总,利用Excel软件将素材汇集成为一个作品。有些作品制作可能有先后顺序,如第一个组员完成工作后,第二个组员才能继续开展工作。当作品总体设计效果不够美观时,需重选素材或调整作品风格。作品完成后,还需进行页面设置,设置纸张大小、页眉页脚、页边距等,然后打印预览制作效果,并打印作品。
第五,成果交流。作品制作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各小组之间也要交流。开展成果交流,以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教师可组织各小组组长进行发言,利用PPT或文本软件书写研究成果,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要进行点评。
第六,活动评价。组员开展自评及互相评价,评价活动过程中的所学、所知、所获、所感,并形成报告。教师将活动作品进行汇总,查看评价报告,作出批示,指出作品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后,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环境。与学校协调,开展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社团活动或知识竞赛。对于学生来说,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永远都比上课的积极性高,但是,活动的开展只能是合理、有意义的,并非盲目的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面对多项选择时能做出最佳选择的能力。在课余时间搞活动即增加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是对学生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也可将项目教学法设计的作品提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由学校选拔具有设计特长的教师作为评委,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作品等级,并给予奖励。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必然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我们可以以教材为基础,利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正确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是必然的。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生利用表格加工软件Excel进行实践后,他们将掌握到信息加工的技能和方法,中学生掌握好一门信息处理技术,在大学以至于工作中是相当有用的,对我们的学生生活都是有益无害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中学生更应该学好,学扎实,不断创新,就能在这个信息时代里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吴莉霞.《活动理论框架下的基于项目学习(PBL)的研究与设计》.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0
[2]徐福荫,李文郁.《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