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作者】 王黎民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课本中的定理及特性是学生在生活中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得到的,因此实验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系统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由自身实验得到的结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化学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高中的学科,它肩负着促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责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实验能力放在首要地位,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实验过程想要灵活的应用,其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重视起来,寻找合适的方法,使得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更加高效、有质量。
  一、构建化学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在化学方面的核心素养时,首先要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即化学理论知识。高中化学知识点复杂、琐碎,学生又对知识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解,未能明白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多数高中生在学习时难以对知识进行梳理汇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建立树状图的方法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先绘制出基础结构,然后在每个结构下进行下一步的细分思考,构建出知识网络。
  二、增强实验教学的组织工作
  受到学生数量的影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角色,通过良好的组织工作,使实验课程的效果得以提升。首先,教师应当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使学习时间得到更为合理的利用。在实践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验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可要求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教室内进行学习,其他同学将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实验室。当这部分学生完成试验后,教师可邀请其他学生自行开展实验,并在学生中设立教学代表与安全员。教师则可兼顾教室与实验室中的教学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获得教师更多的指导,而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在更为安静的环境中开展学习,其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完善实验教学流程
  高中的实验教学中偶尔会出现实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得教学进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化学教师可对实验教学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并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更精确地检测。首先,教师应当在实验课程开始前,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准备并预备完整实验视频。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未能较好地展示实验结果,教师可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其次,教师可在部分实验中使用传感器。传感器可通过直观的方式将不明显的环境变化变现出来。例如在“植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实验中,教师可对含有过氧化氢酶溶液的器皿进行催化,学生通过气压传感器可了解到器皿内的数据变化,从而对动物体内的霉元素产生更加直观地认识。
  四、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只有在掌握了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加大新课程改革的力度,更新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建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无论传授新知,还是课后复习,都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五、提前预习,提出实验假设
  大多数高中生仍处于模仿学习阶段,提出假设和猜想是创新知识和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还处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期,他们的假设和猜想水平还比较低,要么就是不敢假设,要么就是天马行空没有依据实验的现实条件,要实现边学习边创新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具备接受新知识、消化新知识的能力。针对学生缺乏对化学本质的深刻认识、发散思维能力较低、假设与猜想方法欠科学的现状,笔者认识到探究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在实验前安排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认识谈谈对实验的看法,并鼓励学生对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会出现的现象进行假设和猜想。教师要意识到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培养方向,只有把握好这些关键因素,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最终运用自己的判断思维对化学实验进行大胆科学的假设和猜想。
  六、思想上鼓励学生多自己操作化学实验
  化学学科就其本身而言,会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和不可避免的枯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而落下课程,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下降和信心缺失。但是实验教学却可以带来活跃的课堂氛围,由于实验的新奇和有趣有益性,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些需要教师对学生在思想上去鼓励和大力实施实验教学,思想上学生有了实验教学准备,有了教师的积极鼓励支持和详细的实验说明,可以让学生保持很好的好奇心和期待。只有动手了,学生才会对课本上讲授到的具体概念和现象有了感官直接的体会,这样还可以结合实验和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维度,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创造性。
  七、改进实验流程
  化学反应十分复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用的试剂及最终的反应生成物,许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部分化学实验,还会生成一些有毒气体,这是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因此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能够不断的改进原有的实验流程,从而确保化学实验绿色健康,这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同时还需根据实验原理,合理地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做好实验安全性预测,充分考虑每一个实验对反应试剂、反应环境的要求,同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做出分析,从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实验绿色安全提供保障。
  我国当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结果。同时教师可通过分层教学发,帮助学生更为合理地利用课堂时间。再有,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为学生设置更多的生活实验。
  参考文献:
  [1]陈媛媛,许利闽. 新课程实施以来福建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情况调查及对高校实验教学的启示[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S1):156-158.
  [2]夏彬彬. 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J]. 科技信息,2010(04):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