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者】 刘 江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作文教学,为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巧设文题;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积累素材;评改形式;分数激励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就此大家共同交流,以作引玉之砖。
一、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先有了写作兴趣,才可能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必需。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场景,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说身边事、写身边人、吐心中话,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话可说。学生一旦有话可说,作文自然水到渠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寻找激趣点、动情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讲授《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一位学生扮演狼、一位学生扮演小羊,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个角色的心理变化,从而恰当地运用不同的阅读语气、语调以及相应表情进行表演。这些课内语文活动的有效展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又如,在教完《荔枝蜜》《白杨礼赞》一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后,为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所熟悉的事物,并根据课本的相关知识进行仿写,实现学以致用。有了兴趣做基石,学生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二、引导学生平时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文章要出彩离不开平时对词语、文学知识、好词好句的积累。要想提升写作的质量就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将平日看到的好诗句、好段落及时的随笔记录下来。学生自己素材积累的本子,专门用来记录阅读过的经典语句、台词、段落、名言警句和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养成良好的随笔记录习惯,同学之间还可定期组织好素材分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范文,感受作者用词用句的巧妙之处,给学生塑造一个好的文学环境,让学生在积累中丰富写作的素材,学习别人作品中的精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写周记或日记来练笔,练习如何应用所记录的素材让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教师检查时根据学生写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改正写作方面的错误。教师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就是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丰富了,遇到各类的作文要求,都能应对自如,对作文也就无所畏惧了。
三、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等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教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要写好作文,还应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我认为,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
四、利用朗读辅助作文教学
科学证明,大声朗读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朗读的方式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对教材课文或者优秀作文进行大声朗读。大部分中学是设有早读和晚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两个时间点进行课文朗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流畅。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编选出来的,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朗读这样的课文,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课文的记忆,对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进行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初中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很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别是古诗,如《次北固山下》《赤壁》《过故人庄》《秋词》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范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进行范读,朗读应该轻快活泼,声音悠扬,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通过示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同样,对优秀作文进行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这些作文中自己可以借鉴的部分进行记忆,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朗读可以使学生加强记忆,摘抄只能使美句留在摘抄本上,而朗读带动学生记忆,可以将这些好的句子刻在学生脑海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五、感悟生活,丰富情感
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正确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走进生活增加生活实践,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巧设文题;留心观察;勤于动笔;积累素材;评改形式;分数激励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就此大家共同交流,以作引玉之砖。
一、改善教学,激发兴趣
学生只有先有了写作兴趣,才可能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的必需。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创造生活化的场景,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说身边事、写身边人、吐心中话,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有话可说。学生一旦有话可说,作文自然水到渠成。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寻找激趣点、动情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讲授《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一位学生扮演狼、一位学生扮演小羊,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个角色的心理变化,从而恰当地运用不同的阅读语气、语调以及相应表情进行表演。这些课内语文活动的有效展开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又如,在教完《荔枝蜜》《白杨礼赞》一类借物喻人的文章后,为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所熟悉的事物,并根据课本的相关知识进行仿写,实现学以致用。有了兴趣做基石,学生就可以写出自己的文章,渐渐地使作文水平得以提高。
二、引导学生平时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文章要出彩离不开平时对词语、文学知识、好词好句的积累。要想提升写作的质量就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素材,将平日看到的好诗句、好段落及时的随笔记录下来。学生自己素材积累的本子,专门用来记录阅读过的经典语句、台词、段落、名言警句和耐人寻味的人生感悟,养成良好的随笔记录习惯,同学之间还可定期组织好素材分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范文,感受作者用词用句的巧妙之处,给学生塑造一个好的文学环境,让学生在积累中丰富写作的素材,学习别人作品中的精华。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写周记或日记来练笔,练习如何应用所记录的素材让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教师检查时根据学生写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及时改正写作方面的错误。教师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就是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丰富了,遇到各类的作文要求,都能应对自如,对作文也就无所畏惧了。
三、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等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教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要写好作文,还应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我认为,中学生写作文一定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作文的初学者在写作文的时候,无时无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
四、利用朗读辅助作文教学
科学证明,大声朗读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朗读的方式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对教材课文或者优秀作文进行大声朗读。大部分中学是设有早读和晚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两个时间点进行课文朗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普通话,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流畅。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编选出来的,是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朗读这样的课文,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课文的记忆,对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进行学习并应用到写作中去。初中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很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别是古诗,如《次北固山下》《赤壁》《过故人庄》《秋词》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范读。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进行范读,朗读应该轻快活泼,声音悠扬,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通过示范,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课文朗读的兴趣。同样,对优秀作文进行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这些作文中自己可以借鉴的部分进行记忆,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朗读可以使学生加强记忆,摘抄只能使美句留在摘抄本上,而朗读带动学生记忆,可以将这些好的句子刻在学生脑海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五、感悟生活,丰富情感
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正确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走进生活增加生活实践,开启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挥,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