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王 兰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禾丰镇励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要在提升自身素养前提下,有效发挥教材情境图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人们在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这就有利于指导我们下轮课改的进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会以数学教学为阵地,掀起课改推进工作。在这几年实践中,我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力,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下面,我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需要加强自身业务素养
新课改推进,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更要提升自我业务素养,以适应新课改需求。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把对工作的热爱之情,通过微笑式的表情传达给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感。也同时,才会有更多耐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做到诚恳待人,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并且尊重学生感受与体验,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潜能的良好场所。如教师要在开学初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这对学生很重要,学生会主动亲近教师。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评价时,利用与学生击掌或轻轻拍学生肩膀或抚摸学生的头等等一些亲近动作来增进师生感情。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热爱和尊重,对学生态度生硬,急躁粗鲁或者用尖刻的语言讥讽、侮辱学生,谩骂学生;有的甚至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对付学生,引起师生关系紧张,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立情绪。还有如果教师不能严于律已,如教师行为随便,学生消极模仿,或从心底鄙视教师,教师威信低,这样就更难控制或纠正学生的纪律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二、有效运用教材情境图
情境图是新课改背景下教材上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我们容易忽视的资源。情境图不仅有了装饰教材作用,更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但由于书本上的情境图是静态的,为了收到好的效果,常常需要配合多媒体进行动态呈现。教学中,我们需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源。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上的情境图作用,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并作这样激励:“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会被教师的“神奇”产生兴趣,立即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这样的激励效果明显,从学生志注的表情可看同你教学的成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了,又巧妙地照应了新课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三、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难点
新课改倡导媒体常态化。的确,这几年,随着我市义教均衡的推进,各个学校进行了信息化装备建设,多媒体进课堂已成为一种现实。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自然需要整合这种先进的为教育量身定制的多媒体设备,为我们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在目睹图形变换过程中,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在这一课中,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要理解过程是难点。因为学生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还与这其中的涉及到抽象思维有一定距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因此,我们就可设计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这一交互功能,帮助学生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多媒体动态演示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即S=ah÷2。这样教学,既直观形象,又快速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改,不再以“应试”为取向,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其中一项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变过去一贯的接受式学习。我们知道,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还必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方法的授予,才能让学生或合作或探究学习。在这样学习平台上,我们教师要创设探究氛围,提出探究主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便可采用探究式教学,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首先提出自主学习任务:第一,复习刚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其二,运用已学的求图形面积公式思考梯形的面积公式;其三,运用剪刀、纸张等学具尝试各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其四,将得到的方法与计算公式列举到作业本上,10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当时间过后,教师可随机抽查几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可以有一种方法来正确求得梯形的面积。由此可见,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留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
当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基于我们教师观念更新之后带来的新景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担当新时期的育人重担,要率先改革,突破自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宏军,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师,2011年。
[2]林永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
[3]吴雷,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 2012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人们在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也越来越多,这就有利于指导我们下轮课改的进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自然会以数学教学为阵地,掀起课改推进工作。在这几年实践中,我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着力,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下面,我谈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体会。
一、需要加强自身业务素养
新课改推进,不能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更新教学观念,更要提升自我业务素养,以适应新课改需求。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把对工作的热爱之情,通过微笑式的表情传达给学生,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心理自由感。也同时,才会有更多耐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爱心,做到诚恳待人,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并且尊重学生感受与体验,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潜能的良好场所。如教师要在开学初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这对学生很重要,学生会主动亲近教师。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评价时,利用与学生击掌或轻轻拍学生肩膀或抚摸学生的头等等一些亲近动作来增进师生感情。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热爱和尊重,对学生态度生硬,急躁粗鲁或者用尖刻的语言讥讽、侮辱学生,谩骂学生;有的甚至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对付学生,引起师生关系紧张,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立情绪。还有如果教师不能严于律已,如教师行为随便,学生消极模仿,或从心底鄙视教师,教师威信低,这样就更难控制或纠正学生的纪律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二、有效运用教材情境图
情境图是新课改背景下教材上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我们容易忽视的资源。情境图不仅有了装饰教材作用,更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但由于书本上的情境图是静态的,为了收到好的效果,常常需要配合多媒体进行动态呈现。教学中,我们需要好好利用这样的资源。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材上的情境图作用,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并作这样激励:“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会被教师的“神奇”产生兴趣,立即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这样的激励效果明显,从学生志注的表情可看同你教学的成功。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了,又巧妙地照应了新课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三、运用多媒体化解教学难点
新课改倡导媒体常态化。的确,这几年,随着我市义教均衡的推进,各个学校进行了信息化装备建设,多媒体进课堂已成为一种现实。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自然需要整合这种先进的为教育量身定制的多媒体设备,为我们突破教学难点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在目睹图形变换过程中,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在这一课中,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要理解过程是难点。因为学生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还与这其中的涉及到抽象思维有一定距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因此,我们就可设计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这一交互功能,帮助学生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学生在多媒体动态演示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即S=ah÷2。这样教学,既直观形象,又快速化解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改,不再以“应试”为取向,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其中一项就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变过去一贯的接受式学习。我们知道,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还必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学习方法的授予,才能让学生或合作或探究学习。在这样学习平台上,我们教师要创设探究氛围,提出探究主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便可采用探究式教学,以此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首先提出自主学习任务:第一,复习刚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其二,运用已学的求图形面积公式思考梯形的面积公式;其三,运用剪刀、纸张等学具尝试各种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其四,将得到的方法与计算公式列举到作业本上,10分钟后汇报学习成果。当时间过后,教师可随机抽查几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可以有一种方法来正确求得梯形的面积。由此可见,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将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留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有效性。
当然,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都是基于我们教师观念更新之后带来的新景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担当新时期的育人重担,要率先改革,突破自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宏军,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教师,2011年。
[2]林永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
[3]吴雷,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J].新课程研究,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