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龚 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课堂管理,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作为一种活动的组织保证,需要教师充分的驾驭能力和管理才能。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有效性;提高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如何上好课,更多的是需要思考怎么管理好课堂,为提高教学有效性作好组织保障。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这几年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加强管理,提高管理实效,谈几点实践意见。
  一、上好第一课,保障有效的教学行为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抓好第一课是我们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实效的有效方法。在第一节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就应讲明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要求,以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首先,明确提出到计算机房的要求,每堂课必须带上课本和笔,随时做好笔记。不能带除了水以外的食物到计算机房,爱护机房的清洁卫生,不乱写乱画,乱扔垃圾,爱护学校网络设备,每人一机,固定位置,不能随意调换座位,损坏设备按要求赔偿。不能无故缺课,因事因病不能上课要请假,否则按旷课处理。有了这些严格要求,并时时检查落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有了有序管理作保证,进而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保障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个学科如果没兴趣,他们就不会想学、不愿学。因此,有效管理也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首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爱玩游戏的特点引入新课,不要单一的讲授课本知识,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出的任务要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关,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兴趣、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以前根本没学过计算机,简单操作都不会,另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很好,在生活中接触作用过计算机,所以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样,作为老师的我们,上课就要先调查了解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同一个知识点给出不同任务,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复学习旧知识,更多的学生就会对学习新知识感兴趣。
  三、把握学生实情,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喜欢自由探索、求知欲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留白。例如有的教师课堂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为学生设计了“5分钟自由探索时间”。在这5分钟里,教师鼓励学生围绕某个知识(技能)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出错,只要有所发现就是成功。当然,这种“自由”并不是完全的“放羊”,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准备探索素材,还要将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探索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学生探索活动的参考。探索结束之后,要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解答“探索所惑”,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由于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我们还可采用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会发现小组内部分同学完成所有任务的情况,这就要求组内小组长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可以促进学生自愿地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四、做到精讲精练,集中学生注意力
  讲课时不要讲太多理论,要精讲学生不清楚的,少讲多数学生已经知道的。信息课不能完全照教材讲,要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适当讲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最新动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删减和增加教学内容。每节课的任务要合理,任务太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成就感,容易失去信心,也没时间自己安排,对老师很反感,产生抵触情绪。任务太少,不能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自由时间太多,老师不好控制。只要我们布置的任务学生感兴趣,任务合理,上课人人有事做,也乐意去完成,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了。
  五、重视作业批阅,强化积极评价
  每节课学生有作业,有操作任务,做完以后教师应该尽量当堂给出相应评价。在教学中,我们利用moodle系统建立了信息技术课程管理专题网站,教师将每课教学资源、课件等上传网站,学生能交互访问,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将每次完成的作业上传、教师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分数或等级及相关评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意见,还可以快速查到每次有谁没交作业;完成单元测试及考核,对测试情况进行试卷分析、学生得分情况分析;记录学生每次作业评价和考核成绩,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总体评价。比如,理论知识可以用小测验的方式进行当堂测试,系统自动给出分数,学生根据测试情况及时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操作题可以课后到网站进行批阅,写出评语,也可以在课堂上选出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展示。通过作业了解学生,认真批改每次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很重视,这样学生就能重视信息课,能用心去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育人的根本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要从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术的课堂的纪律,立足于学生和自身的发展,既严格要求,又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我们的技术课才能同文化课一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薇、李子运,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探究[J].软件导刊,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