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应用探讨
【作者】 刘海明
【机构】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有效开发学生智力。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体育教学忽视了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所以,探讨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旨在促进初中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应用探讨
在传统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一味注重给学生传授体育技能技巧,不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生在傳统体育课堂中并不能感受到乐趣。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结果导致学生不能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而体育课堂游戏化,是将充满趣味的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体育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缺陷。
一、依据游戏不同的原则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在游戏选择上是有不同的选择原则的。其原则有服务性、全局性和实效性3个原则。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游戏法中所选择的游戏必须坚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这一点是应用游戏法的前提。有些教师为了获取学生的兴趣,随意性地在教学设计中放个游戏,其不知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长远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篮球投篮练习中放一个迎面接力游戏就显然不恰当。其次,坚持全局性原则。游戏法运用中游戏的设置要考虑到教学的全局,尤其是在时间先后的编排上更是要注意。例如,不能把集中注意力游戏放到分组练习中去一样,我们的游戏前后安排要讲究一点的全局性。最后,坚持实效性原则。哪一种教学法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游戏教学法也是一样。那么,在选择游戏时就要考虑游戏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法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合理运用游戏提升学生能力
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课堂引导,合理组织游戏、运用游戏,帮助学生提升体育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准备活动、课堂学习、课堂放松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课堂准备活动中,传统的准备活动就是慢跑加体操,这种准备活动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很多学生都消极参加,活动做的不到位,在课堂中容易出现身体损伤。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准备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也可以选择一些新奇的体操,让学生在锻炼中因好奇而积极参加。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开展游戏,通过游戏来训练学生的体能。一般的体能技能训练都是通过练习进行的,比如在锻炼学生的臂力时,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不光难度大,学生很难完成,而且学生不感兴趣,会逃避练习。教师可以开展拔河比赛,让学生通过拔河游戏来缓慢的提升臂力,学生对于游戏也会积极参与。再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耐力时,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跑圈练习,这样学生会畏惧练习、逃避练习,很多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也会出现难以完成的情况。
三、运用体育游戏强化技能训练
体育教学中不乏某些技能动作的强化巩固训练,如篮球投球训练,对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动作角度力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增强训练效果,某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投篮训练,学生兴趣可想而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分小组开展训练,每一个小组之中都有篮球投篮动作训练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分小组开展投篮训练游戏活动,每进一球得两分,每错失一球倒扣两分,让小组之间开展游戏竞赛活动。这样的模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本小组能够胜出,每一位学生都对投篮动作的技巧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巩固训练,将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训练的模式。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在接下来的投篮分组比赛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对投篮动作技巧的把握明显强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由此可见,以训练游戏活动代替机械训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而且对强化技巧把握效果也具有极大作用。
四、组织适当的竞争性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从传统游戏中开发创新出来的,具有娱乐性、竞争性和易行性,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体育课堂活动方式。初中生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因而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和生理特征,创设具有竞争性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发挥最大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最终获得胜利。这种竞争游戏实质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身体。如:在“传球比快”游戏中,我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2人,让每两组学生排成列面对面站立,两组之间并保持一定距离,排头学生各持一个篮球,听到哨响后,按规定的顺序开始传球,最先将篮球传回排头手中的一组获胜。在传球期间,如果传球失误,就必须从头开始传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判断游戏结果,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对失败者应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胜不骄,败不馁。这种竞争性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思考、交流,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游戏的竞争往往越来越激烈,这要求初中学生要学好体育教育从而掌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游戏和游戏规则,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游戏必须根据初中生的体力和智力的特点,提供一些与学生的身体、精神和运动水平相当的游戏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促进运动能力的改善。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激励他们,以满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社会的需求以及积极锻炼身体所需要的标准,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勇气,敢于拼博的竞争精神。在实施过程中将游戏的特点和课堂的表现相结合,提出一些有教育性的意见。比如一些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集体活动和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尊重裁判以及认真对待结果的意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是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必须加以重视。丰富的体育游戏类型,多样化的体育游戏类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要符合实际需求,从学生心理及其发展特点来合理设计,以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跃辉.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
[2]赵树春. 初中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有效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36).
[3]孟宪华. 初中体育课堂上游戏教学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版),2015(10).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应用探讨
在传统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一味注重给学生传授体育技能技巧,不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生在傳统体育课堂中并不能感受到乐趣。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结果导致学生不能持久地进行体育活动。而体育课堂游戏化,是将充满趣味的体育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游戏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体育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缺陷。
一、依据游戏不同的原则性进行游戏的设计与选择
体育教学游戏化教学在游戏选择上是有不同的选择原则的。其原则有服务性、全局性和实效性3个原则。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游戏法中所选择的游戏必须坚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这一点是应用游戏法的前提。有些教师为了获取学生的兴趣,随意性地在教学设计中放个游戏,其不知这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长远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篮球投篮练习中放一个迎面接力游戏就显然不恰当。其次,坚持全局性原则。游戏法运用中游戏的设置要考虑到教学的全局,尤其是在时间先后的编排上更是要注意。例如,不能把集中注意力游戏放到分组练习中去一样,我们的游戏前后安排要讲究一点的全局性。最后,坚持实效性原则。哪一种教学法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游戏教学法也是一样。那么,在选择游戏时就要考虑游戏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法的有效性、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合理运用游戏提升学生能力
在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课堂引导,合理组织游戏、运用游戏,帮助学生提升体育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准备活动、课堂学习、课堂放松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在课堂准备活动中,传统的准备活动就是慢跑加体操,这种准备活动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很多学生都消极参加,活动做的不到位,在课堂中容易出现身体损伤。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准备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也可以选择一些新奇的体操,让学生在锻炼中因好奇而积极参加。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开展游戏,通过游戏来训练学生的体能。一般的体能技能训练都是通过练习进行的,比如在锻炼学生的臂力时,教师会让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不光难度大,学生很难完成,而且学生不感兴趣,会逃避练习。教师可以开展拔河比赛,让学生通过拔河游戏来缓慢的提升臂力,学生对于游戏也会积极参与。再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耐力时,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跑圈练习,这样学生会畏惧练习、逃避练习,很多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也会出现难以完成的情况。
三、运用体育游戏强化技能训练
体育教学中不乏某些技能动作的强化巩固训练,如篮球投球训练,对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动作角度力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增强训练效果,某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投篮训练,学生兴趣可想而知。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分小组开展训练,每一个小组之中都有篮球投篮动作训练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分小组开展投篮训练游戏活动,每进一球得两分,每错失一球倒扣两分,让小组之间开展游戏竞赛活动。这样的模式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本小组能够胜出,每一位学生都对投篮动作的技巧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开展巩固训练,将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训练的模式。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在接下来的投篮分组比赛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对投篮动作技巧的把握明显强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由此可见,以训练游戏活动代替机械训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而且对强化技巧把握效果也具有极大作用。
四、组织适当的竞争性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从传统游戏中开发创新出来的,具有娱乐性、竞争性和易行性,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体育课堂活动方式。初中生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因而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和生理特征,创设具有竞争性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发挥最大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最终获得胜利。这种竞争游戏实质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锻炼身体。如:在“传球比快”游戏中,我将学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12人,让每两组学生排成列面对面站立,两组之间并保持一定距离,排头学生各持一个篮球,听到哨响后,按规定的顺序开始传球,最先将篮球传回排头手中的一组获胜。在传球期间,如果传球失误,就必须从头开始传起。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判断游戏结果,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对失败者应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树立信心,胜不骄,败不馁。这种竞争性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思考、交流,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竞争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游戏的竞争往往越来越激烈,这要求初中学生要学好体育教育从而掌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游戏和游戏规则,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游戏必须根据初中生的体力和智力的特点,提供一些与学生的身体、精神和运动水平相当的游戏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促进运动能力的改善。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兴趣,激励他们,以满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社会的需求以及积极锻炼身体所需要的标准,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勇气,敢于拼博的竞争精神。在实施过程中将游戏的特点和课堂的表现相结合,提出一些有教育性的意见。比如一些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在集体活动和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尊重裁判以及认真对待结果的意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这种教学方式,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必然要求,是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必须加以重视。丰富的体育游戏类型,多样化的体育游戏类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体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要符合实际需求,从学生心理及其发展特点来合理设计,以充分发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跃辉. 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
[2]赵树春. 初中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有效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36).
[3]孟宪华. 初中体育课堂上游戏教学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中学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