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融入绿色化意识
【作者】 余 华
【机构】 四川省苍溪歧坪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如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就是基于环境保护所提出的关于化学工业的相关理念,通过运用化学知识、原理、技术等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处于形成时期,这时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观念,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明确哪些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气体,使学生具备毒、害、污的基本常识,在实验中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有毒有害的实验应该用现代仿真教学模式代替,使学生树立化学绿色学习和实验的意识,让我们的环境生活起来越好,而不是在破坏的前提下来学习化学知识,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来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具备绿色化学理念。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绿色化学教育改变了传统化学教学中唯科学、唯技术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绿色化学教育是在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并且通过以绿色化学的标准对现有的化学技术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探索,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但要获得化学知识,更要获得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要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战略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政策。通过绿色化学教育,增强绿色意识,认识绿色化学对于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现代内涵。
二、初中化学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一定要指导、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加强学生们在药品取用、称量或量取、实验用仪器的组装、废弃物处理以及玻璃器皿洗涤时,要做到动作准确、药品取量要精准、操作熟练,同时各种化学实验理论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效果以及安全,还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缜密的研究作风。同时,更是环境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好奇心、冒险精神较为突出,对实验操作十分感兴趣,往往却忽视了对各种药品用量、步骤的正确操作,更不了解由于违章操作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等,这时就需要化学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与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知识与规范的逐步培养,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效果。
2、合成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环保的物质进行改进
在化学教学的合成实验中,不可否认的,有些试剂虽然对于实验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使用那些试剂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的后果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注意。那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环保的物质进行改进。其实,催化剂不能单单只选择用液体物质,其实固体物质也会有同样的作用的。例如:在酯的合成实验中,如果选择固体强酸代替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就可以在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者,有关报告表示,用固体强酸作为酯的催化剂,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且有反应速度快,易回收等特点,是理想环保的催化剂之一。同样的,在许多其他的化学实验中,有时候合理的进行适合环保的改进能更好的提高实验的效率,并推行环保这个世界推崇的目标之一。不论是选择用固体替代液体还是反之,总而言之,适合最好,不断的改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4、正确处理实验“三废”
绿色化学理念,不仅要让同学们养成优秀的实验习惯,而且也要教会他们如何科学地处理实验中的废弃物:残留物、实验尾气与废弃的液体。教会学生们正确处理的方法,在操作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五氧化二磷,这种气体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可以在通风橱中去做这个实验,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硫磺在氧气瓶里燃烧之后,剩余的混合气体在排放之前,要加一些碱溶液将二氧化硫稀释掉,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里,以防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学生们在做酸碱盐实验的时候,老师要准备专门放置废弃液体的容器,在学生们操作完成之后,将这些废弃的液体产生反应,将PH值调节至中性以后再排放。“三废”在初中的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数量较多,所以老师在平时实验演练的时候要言传身教,不能图方便或者是不注意,给同学们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环保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慢慢养成,学生们在化学实验这一环节本来就不太熟悉,因此老师更应该给他们做榜样,身体力行地教导他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总之,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学习精神,教育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保护环境的能力,是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通过绿色实验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当中,这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锐.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青春岁月,2016(6).
[2]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
[3]吴丽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问题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12).
关键词:初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观念,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明确哪些是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气体,使学生具备毒、害、污的基本常识,在实验中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有毒有害的实验应该用现代仿真教学模式代替,使学生树立化学绿色学习和实验的意识,让我们的环境生活起来越好,而不是在破坏的前提下来学习化学知识,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来改善我们的地球环境,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具备绿色化学理念。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绿色化学教育改变了传统化学教学中唯科学、唯技术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绿色化学教育是在化学教育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要途径,并且通过以绿色化学的标准对现有的化学技术进行筛选,对不符合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探索,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但要获得化学知识,更要获得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要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战略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政策。通过绿色化学教育,增强绿色意识,认识绿色化学对于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绿色化学现代内涵。
二、初中化学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一定要指导、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加强学生们在药品取用、称量或量取、实验用仪器的组装、废弃物处理以及玻璃器皿洗涤时,要做到动作准确、药品取量要精准、操作熟练,同时各种化学实验理论的灵活运用。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化学实验的效果以及安全,还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缜密的研究作风。同时,更是环境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加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好奇心、冒险精神较为突出,对实验操作十分感兴趣,往往却忽视了对各种药品用量、步骤的正确操作,更不了解由于违章操作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等,这时就需要化学教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与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知识与规范的逐步培养,不但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教育及素质教育的效果。
2、合成实验中需要选择合适环保的物质进行改进
在化学教学的合成实验中,不可否认的,有些试剂虽然对于实验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使用那些试剂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的后果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注意。那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环保的物质进行改进。其实,催化剂不能单单只选择用液体物质,其实固体物质也会有同样的作用的。例如:在酯的合成实验中,如果选择固体强酸代替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就可以在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再者,有关报告表示,用固体强酸作为酯的催化剂,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且有反应速度快,易回收等特点,是理想环保的催化剂之一。同样的,在许多其他的化学实验中,有时候合理的进行适合环保的改进能更好的提高实验的效率,并推行环保这个世界推崇的目标之一。不论是选择用固体替代液体还是反之,总而言之,适合最好,不断的改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3、利用改进实验方案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可以集中体现在药品用量、实验装置和实验取材等方面。教师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全面促进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以更好地体现绿色化学思想。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严格控制药品用量。有些实验药品是无毒无害的,但对环境会造成影响,因此要严格控制药品用量。绿色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严格控制药品用量,需要教师将教材中不明确的药品用量明确化,如少量高锰酸钾制氧气,这里的少量究竟是多少等。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初中化学中有些“绿色”实验忽视了教学实际情况,这时需要教师积极改进实验装置,并向学生说明绿色化学思想。例如,在学习“红磷、白磷的燃烧对比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时,教材显示在通风橱中或抽风设备下进行,这显然很难进行,这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如用橡皮塞和一端系有气球的带导管的单孔塞等可以促进实验进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方案,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4、正确处理实验“三废”
绿色化学理念,不仅要让同学们养成优秀的实验习惯,而且也要教会他们如何科学地处理实验中的废弃物:残留物、实验尾气与废弃的液体。教会学生们正确处理的方法,在操作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五氧化二磷,这种气体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可以在通风橱中去做这个实验,避免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危害;硫磺在氧气瓶里燃烧之后,剩余的混合气体在排放之前,要加一些碱溶液将二氧化硫稀释掉,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里,以防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学生们在做酸碱盐实验的时候,老师要准备专门放置废弃液体的容器,在学生们操作完成之后,将这些废弃的液体产生反应,将PH值调节至中性以后再排放。“三废”在初中的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数量较多,所以老师在平时实验演练的时候要言传身教,不能图方便或者是不注意,给同学们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环保的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慢慢养成,学生们在化学实验这一环节本来就不太熟悉,因此老师更应该给他们做榜样,身体力行地教导他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课堂的始终。
总之,环境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学习精神,教育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形成基本的保护环境的能力,是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通过绿色实验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当中,这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马锐.浅谈初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青春岁月,2016(6).
[2]薛秀芳.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效果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12).
[3]吴丽平.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问题探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