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作者】 付全婷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就要充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引领课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读”需求,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阅读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更好的开展阅读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运用;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阅读学习是个性化行为,这种行为的努力实施,是需要强烈的兴趣作动力支撑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培养,使之产生“我要读”的能动意识。我们知道,阅读不能仅限于书本,阅读有益的书刊也是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不仅能塑造人的性格,还可以治疗心理和精神因素引发的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我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在21世纪的今天,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孩子们与书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不少孩子甚至已经不再适应“田园牧歌”式的学习方式。有没有一种办法让学生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平台,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转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走近书本,爱上阅读。下面,我结合这几年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学生阅读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优势分析    
  走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手段,是为教育发展和改革量身定制的,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其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上也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只要我们合理的运用,其功能就会为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培养提供支持。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平台支撑。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无线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越来越多,方式也越来越灵活。现代学生接触的新媒体技术,除了电视、报纸之外,还包括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种类的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既拓展了平台,又提供了无处不有的机会。    
  (二)信息技术能提供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内容。传统课外阅读,学生只是根据别人的推荐或指导进行阅读文章的选择。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课外阅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更多新的内容,开拓了新的空间。阅读的方式已经在信息技术的催促下产生了质的飞越。电子书、电子报刊、电子图文已经成为新时期阅读的载体。传媒种类的增多,能够根本上改变阅读的内容,学生能够从众多的阅读内容中,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目进行阅读。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内容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使阅读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策略 
  信息技术不仅自身有较强的激趣作用,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中也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学习兴趣。但这兴趣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精心设计。
  (一)充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常说,课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就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上了信息化教学道路,实现了教与学的整合。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兴趣产生并强烈。为此,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发挥出多媒体动力结合、图文声像并茂的功能优势,创设良好的阅读学习情境,进而达到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当我们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就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的美丽景象,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认识的兴趣。并在教学后这一段后,我们再播放一段海底视频,通过诱发提问,要想知道大海深处的更多秘密,我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一些书籍。这样就有效催发了学生课外探究阅读的兴趣了。
  (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阅读学习兴趣。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可以充分享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首先我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找一些优秀的动漫视频,如《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故事》等。在每天晨读的时候通过“班班通”项目设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其次,我还下载优秀朗读音频,让学生拷在自己的MP3中,在睡觉前当音乐来听;我还经常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录下来,选择优秀的制作成音频文件,放给全班同学和家长听。在上述活动中,我时常提醒学生,在我们学校图书室还有很多优秀的读物,希望大家去借来阅读,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感受。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感受到了优秀文章的魅力,很大部分同学都开始拿上书本读起来了,这也正是我所希望的。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文本阅读,激发阅读学习欲望。在走近《四大名著》主题阅读中,我先让学生阅读了《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然后我组织学生一起观看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第一集。让学生知道文本的也可通过自己的解读拍成好看的电视剧。我让学生自己继续读下去,结合小说,自己当导演说说你将会怎样拍下一集,我们还评选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后来,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谈论:某电视剧,我认为下一集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阅读就是对文本的解读与再创造,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阅读感观体验。传统阅读,是以眼为主要进行感知的,是文本与读者心灵进行信息交换。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阅读,不再仅是以眼为感知途径的,可以调动以听为知觉对象的方式进行。现在,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阅读不是读,而可以通过手机阅读软件把看文本变成了听文本,把看名著变成了听软件阅读名著的活动。这样既方便又不耽搁时间,无疑就提升了感观体验。
  (五)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养成阅读习惯。学以致用,要让广泛的阅读收获得以应用。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利用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学到的知识,将自己的阅读心得、优美词句、个人随笔等制作成电子板报,大家互相传阅。特别优秀的板报,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公示栏上,鼓励大家多制作优秀的板报。
  其次,借助校园BBS,开辟班级阅读板块,让在阅读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版主,大家在论坛上推荐好书、分享资源、交流感悟,把阅读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才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既培训学生的读写能力,又训练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艰苦、系统的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当学生有了兴趣,学生阅读不再是被动的,学生就可以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就能为他们将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小兵,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