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探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作者】 田 希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民族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幼儿美术作为孩子学习美术的伊始课程,是培养孩子观察、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关键。而课堂作为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育策略和手段,使之成为更加适合幼儿年龄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是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美术课堂教学,是在美术学科教育目的和教学大纲规范下的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优化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见解: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和潜在动力。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希望取得成功,幼儿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绘画兴趣的激发,用幼儿的绘画兴趣去带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踊跃的投入教学中。为了唤起幼儿绘画的兴趣,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次,我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除了爱乱涂乱画,还爱玩一些撕纸、泥、小印章等,每次手工活动时就不难发现幼儿手中只要有一块泥或一张纸,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始培养幼儿把所撕成的、捏成的这些作品组合成一幅画儿粘贴在一张画纸上幼儿就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幼儿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幼儿的大脑及各方面都会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教学效率极高。
二、尊重幼儿个性表现,关注学习美术过程
从教学活动角度来说,可以说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是他们年龄小,二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于他们来说内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比如在进行教学大班绘画“春游”这一课时,我先组织孩子们一起走出幼儿园大门,让他们真正地到大自然中观察、玩耍、嬉戏,感受春光的美好,在回来后我就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大胆、放松地根据自己春游的心情和感受用夸张的动态形象表现发生的事情。这时有的同学首先画了一个大大的火红太阳,由此可见他们内心是多么的快乐;还有的同学画的是走出幼儿园大门争着上车的情景;还有画的是一起手拉手做游戏的样子;但有的同学却画着自己躺在大地上的样子,甚至还有画着与大树拥抱的情景……不言而喻,从孩子们所画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各自内心感受。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善于观察,尊重幼儿独特的个性表现,而不能对他们作统一的要求。否则这不仅违背了教学的规律,而且还扼杀了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难于管理等原因,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在进行美工教学的时候,幼儿因为自制力差经常不能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比如,亮亮在用泡沫制作小汽车,其他小朋友则在用硬纸板制作城堡,亮亮在制作了一段时间后,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美工制作很有趣,于是就会放下自己的小汽车去和其他幼儿一起制作,这种虎头蛇尾的情况在美工教学中时有发生,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幼儿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幼儿进行美工制作或者绘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及时解决幼儿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因为放任自流而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兴趣,对每个幼儿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如,男孩子会对汽车、模型等有着强烈的兴趣,而女孩子则更为喜欢城堡、布偶制作,笔者在教学中顺应幼儿的这一学习兴趣,为幼儿设置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学习任务,让幼儿都能够在符合自己兴趣特点的学习中进行创作,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四、尊重幼儿作品,客观、合理评价
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幼儿作品的结束并不代表教学活动的结束。幼儿和成人对于创作的角度与想法不同,他们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创作。因此,幼儿的作品,切不可用成人的角度去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孩子画的太阳是黑色的,而并不是我们所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红色的,这时,孩子画的太阳的色彩或许是他今天的心情,他觉得今天很高兴,所以太阳是红色,今天不开心,太阳在他心中便是黑色的。作为老师,不应该马上对于孩子所画的物品进行评价,对孩子说“这样画不对”、“这样画的像不像”等,不妨可以问一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孩子便能给予你答案,解开你心中的疑问,而这时,你对孩子的作品再进行评价也不迟。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观摩,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一起评价,来指出哪方面的不足,让不足的孩子加以改正,以此来增加孩子们的信心,他们的创作欲望也会更强,美术教学活动也会得到很好的收益与成果。
五、提取生活经验,再现活动表现
幼儿美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幼儿虽有相关主题的丰富生活经验,但由于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经常不能顺利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在技术和精神上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还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与可能发生的表现困难,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可以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帮助。例如让幼儿用纸撕苹果,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先在纸上画好物象的轮廓或者打上针眼,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撕;中班的幼儿可练习用目测的方法撕纸;大班幼儿可以练习把纸折叠后再按造型的需要去撕。教师重点要鼓励能力弱、有表现障碍的幼儿。还要从美育的角度,为幼儿创设和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机会条件,在欣赏活动中注重幼儿美感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美的表现。
综上,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这方面的教学也必然会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立良好的氛围,引导幼儿以更高的兴趣进行美术方面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学的效果,提高我国的幼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莎.关于幼儿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6(07).
[2]陆辉.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18).
[3]赵春梅.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5(36).
关键词: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美术课堂教学,是在美术学科教育目的和教学大纲规范下的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统一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优化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注重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积极的引导学生实践、体验,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见解: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和潜在动力。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希望取得成功,幼儿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绘画兴趣的激发,用幼儿的绘画兴趣去带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积极踊跃的投入教学中。为了唤起幼儿绘画的兴趣,首先,要让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童心世界,观察幼儿的所思所想,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使之呼之欲来,内心产生创作欲望。其次,我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除了爱乱涂乱画,还爱玩一些撕纸、泥、小印章等,每次手工活动时就不难发现幼儿手中只要有一块泥或一张纸,他们就会百玩不厌;因此我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始培养幼儿把所撕成的、捏成的这些作品组合成一幅画儿粘贴在一张画纸上幼儿就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要幼儿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幼儿的大脑及各方面都会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教学效率极高。
二、尊重幼儿个性表现,关注学习美术过程
从教学活动角度来说,可以说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是他们年龄小,二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于他们来说内心世界是五彩斑斓的,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纸上,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会通过手脑结合的方式来画画,可以说,每一幅画都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写照。比如在进行教学大班绘画“春游”这一课时,我先组织孩子们一起走出幼儿园大门,让他们真正地到大自然中观察、玩耍、嬉戏,感受春光的美好,在回来后我就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大胆、放松地根据自己春游的心情和感受用夸张的动态形象表现发生的事情。这时有的同学首先画了一个大大的火红太阳,由此可见他们内心是多么的快乐;还有的同学画的是走出幼儿园大门争着上车的情景;还有画的是一起手拉手做游戏的样子;但有的同学却画着自己躺在大地上的样子,甚至还有画着与大树拥抱的情景……不言而喻,从孩子们所画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各自内心感受。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善于观察,尊重幼儿独特的个性表现,而不能对他们作统一的要求。否则这不仅违背了教学的规律,而且还扼杀了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难于管理等原因,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在进行美工教学的时候,幼儿因为自制力差经常不能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比如,亮亮在用泡沫制作小汽车,其他小朋友则在用硬纸板制作城堡,亮亮在制作了一段时间后,看到其他小朋友的美工制作很有趣,于是就会放下自己的小汽车去和其他幼儿一起制作,这种虎头蛇尾的情况在美工教学中时有发生,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幼儿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缺乏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幼儿进行美工制作或者绘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及时解决幼儿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避免因为放任自流而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兴趣,对每个幼儿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如,男孩子会对汽车、模型等有着强烈的兴趣,而女孩子则更为喜欢城堡、布偶制作,笔者在教学中顺应幼儿的这一学习兴趣,为幼儿设置符合幼儿兴趣特点的学习任务,让幼儿都能够在符合自己兴趣特点的学习中进行创作,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学习效率。
四、尊重幼儿作品,客观、合理评价
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幼儿作品的结束并不代表教学活动的结束。幼儿和成人对于创作的角度与想法不同,他们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创作。因此,幼儿的作品,切不可用成人的角度去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孩子画的太阳是黑色的,而并不是我们所日常生活中所了解的红色的,这时,孩子画的太阳的色彩或许是他今天的心情,他觉得今天很高兴,所以太阳是红色,今天不开心,太阳在他心中便是黑色的。作为老师,不应该马上对于孩子所画的物品进行评价,对孩子说“这样画不对”、“这样画的像不像”等,不妨可以问一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孩子便能给予你答案,解开你心中的疑问,而这时,你对孩子的作品再进行评价也不迟。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观摩,相互交流和学习,通过一起评价,来指出哪方面的不足,让不足的孩子加以改正,以此来增加孩子们的信心,他们的创作欲望也会更强,美术教学活动也会得到很好的收益与成果。
五、提取生活经验,再现活动表现
幼儿美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有时幼儿虽有相关主题的丰富生活经验,但由于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经常不能顺利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在技术和精神上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和鼓励,使他们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教师还要事先了解幼儿的表现意图与可能发生的表现困难,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可以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帮助。例如让幼儿用纸撕苹果,针对小班的幼儿教师可先在纸上画好物象的轮廓或者打上针眼,让幼儿沿着轮廓线撕;中班的幼儿可练习用目测的方法撕纸;大班幼儿可以练习把纸折叠后再按造型的需要去撕。教师重点要鼓励能力弱、有表现障碍的幼儿。还要从美育的角度,为幼儿创设和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机会条件,在欣赏活动中注重幼儿美感经验的积累和工艺美的表现。
综上,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这方面的教学也必然会不断进行创新发展,这对幼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幼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立良好的氛围,引导幼儿以更高的兴趣进行美术方面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幼儿美术教学的效果,提高我国的幼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莎.关于幼儿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6(07).
[2]陆辉.关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18).
[3]赵春梅.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