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分析
【作者】 王江宁
【机构】 四川省达州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再能满足当代学生求知的需要,而各中高等院校对于高中英语方面的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其中阅读又是高中英语教学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新课改的实施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阅读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它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各个中高等院校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教学方面必须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掌握技巧,主动学习并爱上学习英语。
1、前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主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教师更应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教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避免出现枯燥乏味的题材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在阅读中需重视词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反复理解记忆打好基础,并加以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巩固记忆提高阅读水平,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效果。
2、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当前在我国各类型英语考试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已成为中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如:很多学生不理解语义从而厌倦阅读、部分中学生对英语阅读方法掌握不透彻不会学习、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少看不懂文章大意等。提高学生阅读水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通读课文,没能掌握文章大致要义,只是简单被动向学生介绍知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从而引发一系列教学相关问题。
2.1 单词含义理解不透彻
英语单词通常具备多重含义,背单词只是接触其含义最基本的部分,但是并不是在所有语境中都是相同含义,换种语境便会派生出新的释义,并不能正确理解在剧中意思。在英语阅读中,教师只强调对整篇材料的整体理解,却没有针对其中单词进一步讲解,只是简单将其含义告诉学生,没有强调其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因此,由于对单词和语法的不熟练掌握及运用,导致学生对句意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在遇到新的文章时,某些又会出现在特定语境生成新的含义,造成已经学过的单词仍是新的单词。例如:单词“like”汉语意思为“喜欢”,但是在“You are like him.”这个句子中like是介词“像……”,“like him”在句中是介词短语作表语,句子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你像他一样”。显而易见,单词的含义理解不透彻会造成整个句意不同的效果。
2.2 文章主旨掌握不确切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其大意、明确其主旨,因此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中会出现提取文章主旨类题型,例如:主要内容(main idea,meanly about)型、文章标题(title)型、写作目的(purpose)型。在这类习题中,想要准确答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关键在于把握主旨,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从文中找答案上,题从文章来,只有抓准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才能快速准确答题。由于对文章理解不透,没有正确联系上下文,造成学生不能正确有效回答此类问题。
2.3 文章阅读方式单一
中高等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充满求知欲。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致使在文章阅读方面方式单一,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在英语阅读上过于依赖于语法知识、语言形式的分析理解,忽视了现实生活以及国外文化背景,造成学生对文章思想把握不全面。此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阅读理解语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使得学生的阅读情绪低落,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并且因为文化差异很有可能会造成句式结构出现偏差。
3、 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阅读能力是反映学生多方面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想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转变观念,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3.1 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想着学习,学会学习。例如: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通读全文,在其通读全文后以文中重难点词汇、句型为主对学生提出问题,按照接龙模式让学生按顺序依次进行答题参与其中,设定奖惩措施,在活动中学习在阅读中进行有效互动。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景对话,让学生分角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内容,强化记忆,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教师在最后讲解答疑。通过合作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兴趣。
3.2 扩大词汇量
单词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可想而知其重要性,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上一层楼。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词汇量处于一个庞大的数目,使得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过的所有基本词汇,反复记忆推敲。阅读理解便是由不同的词语、语法和不同的语境组合而成,所以扩大词汇量成了掌握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加强对词汇的记忆,例如:借助英文歌曲实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把重难点单词融入情景中使学生加强记忆,组织单词接龙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快掌握繁杂琐碎的词汇,从而扩大自身所掌握的词汇量。
3.3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高中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应注重课外指导,使学生摆脱不良的阅读习惯,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累积知识、掌握语法,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4 培养阅读技能
培养英语阅读技能是一项繁杂的过程,在阅读时难免会出现新的词汇,查询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为了不影响阅读进度,学生便需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结合语境和自身已掌握的词汇对此进行猜测,或者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其含义,进而理解文章大致含义,找准主旨再进行作答。所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带着问题去做题,在有效的时间内既能快速又可高效地完成阅读题目。
4 、小结
当前,中高等院校中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教育教学事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欧.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B版,2014,(11):188-188.
[2]孙少峰.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科教导刊,2015,(18):156-157.
[3]何军胜.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5):9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阅读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它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各个中高等院校为了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在教学方面必须重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并掌握技巧,主动学习并爱上学习英语。
1、前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主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教师更应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教学目的、内容、程序、方法等进行整体构思,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趣味性,避免出现枯燥乏味的题材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在阅读中需重视词汇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反复理解记忆打好基础,并加以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巩固记忆提高阅读水平,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效果。
2、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当前在我国各类型英语考试中,阅读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已成为中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如:很多学生不理解语义从而厌倦阅读、部分中学生对英语阅读方法掌握不透彻不会学习、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少看不懂文章大意等。提高学生阅读水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通读课文,没能掌握文章大致要义,只是简单被动向学生介绍知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从而引发一系列教学相关问题。
2.1 单词含义理解不透彻
英语单词通常具备多重含义,背单词只是接触其含义最基本的部分,但是并不是在所有语境中都是相同含义,换种语境便会派生出新的释义,并不能正确理解在剧中意思。在英语阅读中,教师只强调对整篇材料的整体理解,却没有针对其中单词进一步讲解,只是简单将其含义告诉学生,没有强调其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因此,由于对单词和语法的不熟练掌握及运用,导致学生对句意理解不透彻,不能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在遇到新的文章时,某些又会出现在特定语境生成新的含义,造成已经学过的单词仍是新的单词。例如:单词“like”汉语意思为“喜欢”,但是在“You are like him.”这个句子中like是介词“像……”,“like him”在句中是介词短语作表语,句子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你像他一样”。显而易见,单词的含义理解不透彻会造成整个句意不同的效果。
2.2 文章主旨掌握不确切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其大意、明确其主旨,因此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中会出现提取文章主旨类题型,例如:主要内容(main idea,meanly about)型、文章标题(title)型、写作目的(purpose)型。在这类习题中,想要准确答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关键在于把握主旨,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从文中找答案上,题从文章来,只有抓准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结构才能快速准确答题。由于对文章理解不透,没有正确联系上下文,造成学生不能正确有效回答此类问题。
2.3 文章阅读方式单一
中高等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知识充满求知欲。在新课改下,部分教师仍拘泥于传统教学方式,致使在文章阅读方面方式单一,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在英语阅读上过于依赖于语法知识、语言形式的分析理解,忽视了现实生活以及国外文化背景,造成学生对文章思想把握不全面。此问题的出现原因在于阅读理解语境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使得学生的阅读情绪低落,影响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并且因为文化差异很有可能会造成句式结构出现偏差。
3、 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理解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阅读能力是反映学生多方面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想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转变观念,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3.1 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想着学习,学会学习。例如: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通读全文,在其通读全文后以文中重难点词汇、句型为主对学生提出问题,按照接龙模式让学生按顺序依次进行答题参与其中,设定奖惩措施,在活动中学习在阅读中进行有效互动。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情景对话,让学生分角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内容,强化记忆,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教师在最后讲解答疑。通过合作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兴趣。
3.2 扩大词汇量
单词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可想而知其重要性,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上一层楼。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词汇量处于一个庞大的数目,使得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教材中出现过的所有基本词汇,反复记忆推敲。阅读理解便是由不同的词语、语法和不同的语境组合而成,所以扩大词汇量成了掌握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加强对词汇的记忆,例如:借助英文歌曲实现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把重难点单词融入情景中使学生加强记忆,组织单词接龙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快掌握繁杂琐碎的词汇,从而扩大自身所掌握的词汇量。
3.3 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核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高中英语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应注重课外指导,使学生摆脱不良的阅读习惯,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不断累积知识、掌握语法,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4 培养阅读技能
培养英语阅读技能是一项繁杂的过程,在阅读时难免会出现新的词汇,查询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为了不影响阅读进度,学生便需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结合语境和自身已掌握的词汇对此进行猜测,或者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其含义,进而理解文章大致含义,找准主旨再进行作答。所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带着问题去做题,在有效的时间内既能快速又可高效地完成阅读题目。
4 、小结
当前,中高等院校中对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教育教学事业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欧.浅议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B版,2014,(11):188-188.
[2]孙少峰.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科教导刊,2015,(18):156-157.
[3]何军胜.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