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长文短教的几种教学尝试与思考
【作者】 黄丽君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新教材的选文中,长篇幅的文章不在少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现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引发出一些带普遍意义的思考。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长篇幅的课文明显增加,面对课时未变,容量增大的现状,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束手无策。依葫芦画瓢,按教参上的方案讲授,总感觉课时太少,效果不好;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领会《新课标》精神?如何处理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路作用?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年级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教学尝试
课例《成吉思汗和鹰》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执教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思路:重点抓鹰四次打翻杯子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对道理的体会,体现了“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反思整堂课,觉得在这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采用: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本堂课中指导朗读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主要采用“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金钥匙: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18自然段,(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
②、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语句,并填写学习卡上的表格。
③、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学习卡上,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这把“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小窍门——学写心情描写。这一环节渗透习作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练笔打下基础。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处有:教学模式应该更高年级化;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品读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除了指导朗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本的了解不够深入;质疑、释疑环节设计得好,但是还不够深入,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问题;“结合实际、感悟道理”的环节因为花的时间少,所以思想教育不突出,应该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一堂课上完总有些许的遗憾,但这些遗憾也是我今后教学历程中的宝贵经验。反思让人进步,只有不断反思、吸取经验,才能成长。
二、几点思考
1、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规避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负面影响,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作用下,我们常常认为,如果不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就不会理解,知识点就会遗漏,因此总有点不放心,授课时总想要面面俱到。其实,学生到高段以后就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还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是我们教师无法替代的,也不是我们教师通过讲授就能达到的。
2、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不要把学生当成被灌输的对象,不要在机械繁琐的训练中“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于漪老师语)。其实,探究性、创造性是人的重要天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上述课例设计中,正是对每一个学生创造欲望的尊重激发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或给学生当学习顾问,或与学生交换意见,或帮助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但决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主体性与学习的创造性、挑战性融为一体的乐趣,语文课堂也因为有了多维的对话体系而变得活泼起来。
3、要作到“长文短教”,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就要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优化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认知水平的提高作为出发点,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促成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新课标、新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文本解读能力,增强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灵活驾驭课堂,要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长篇幅的课文明显增加,面对课时未变,容量增大的现状,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束手无策。依葫芦画瓢,按教参上的方案讲授,总感觉课时太少,效果不好;教完后,学生对课文印象不深,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均大打折扣。《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领会《新课标》精神?如何处理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路作用?这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年级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教学尝试
课例《成吉思汗和鹰》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文章故事情节生动,可读性强。因此在执教时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思路:重点抓鹰四次打翻杯子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品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对道理的体会,体现了“语文”源自“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教学观点。
反思整堂课,觉得在这节课中的一些优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重点突出。课堂调控能力较强,能把握好课堂的气氛,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体现以下新课程理念: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采用:自己读、小组比赛读、齐读、师生共读、默读等多种读书的形式。将朗读与评价相结合,有机地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本堂课中指导朗读取得好的效果,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读出成吉思汗的心情变化。
2、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把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选择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主要采用“金钥匙”的形式提示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金钥匙:
①、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9—18自然段,(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
②、边读边做批注,画出描写鹰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变化的语句,并填写学习卡上的表格。
③、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学习卡上,并在小组中尝试解决。
这把“金钥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小窍门——学写心情描写。这一环节渗透习作教学,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练笔打下基础。能发现文本语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处有:教学模式应该更高年级化;阅读教学要由“诵读”转变为“品读”,品读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除了指导朗读,更应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领悟语言文字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对文本的了解不够深入;质疑、释疑环节设计得好,但是还不够深入,应该引导学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问题;“结合实际、感悟道理”的环节因为花的时间少,所以思想教育不突出,应该让学生多说,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引导自己的思想行为。
一堂课上完总有些许的遗憾,但这些遗憾也是我今后教学历程中的宝贵经验。反思让人进步,只有不断反思、吸取经验,才能成长。
二、几点思考
1、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规避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负面影响,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作用下,我们常常认为,如果不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就不会理解,知识点就会遗漏,因此总有点不放心,授课时总想要面面俱到。其实,学生到高段以后就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还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通过感悟来获得语文素养,这个过程是我们教师无法替代的,也不是我们教师通过讲授就能达到的。
2、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望,不要把学生当成被灌输的对象,不要在机械繁琐的训练中“把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都给打掉了”(于漪老师语)。其实,探究性、创造性是人的重要天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上述课例设计中,正是对每一个学生创造欲望的尊重激发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或给学生当学习顾问,或与学生交换意见,或帮助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但决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主体性与学习的创造性、挑战性融为一体的乐趣,语文课堂也因为有了多维的对话体系而变得活泼起来。
3、要作到“长文短教”,要提高教学的效率,就要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优化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认知水平的提高作为出发点,来组织我们的课堂教育,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促成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新课标、新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文本解读能力,增强教学组织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灵活驾驭课堂,要善于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