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谭小洪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法,就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非压力。为此,我们可通过利用插图激趣、创设乐于情境、故事、时事等手段进行实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教学法;应用
  新课改倡导快乐教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在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如何让学生把学习不当一种负担就成为我们新课改探究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历史教学不仅不受学校的重视,学生、家长重视程度也不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觉得无论是历史还是其它任何科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则学习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就可以实施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增强学习动力,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
  一、合理运用课本插图,引发学生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斛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
  二、创设学生乐学情境,实施趣味教学法
  实施趣味教学法,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近两年在中央电视台经典栏目《百家讲坛》上面一举出名的,而且可能是唯一的来自中学学段的学者纪年海为了上好历史课,专门学习说评书,将说评书的技巧挪移到高中历史课堂上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在推进长河中留下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既可以作为历史教学的内容,又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实施趣味教学法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巧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巧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又如,在讲述巨鹿之战时,先讲“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学生知道项羽军以少胜多,击败秦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光辉战例。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历史与时事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初中生对时事政治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一讲起时事,学生就来劲。这对上课不爱听讲的学生很有吸引力,同时又能使读书较好的同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教师如果能恰当地将历史与时事结合起来,效果肯定不错。我在讲《南京条约》第三条“开放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时,联系中国当今的改革开放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学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如:在讲《马关条约》割台湾,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台湾,现在的台湾没有回到祖国怀抱的现实,这样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结合起来,把历史知识和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结合起来,这不仅解决了他们对知识的疑惑,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实施趣味教学法,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这种效果的实现,是趣味教学法的追求,也是很多方法和途径。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历史课,乐于上历史课,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教育又增长知识,也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江,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J].南北桥,2016年。
  [2]吴勇,初中历史课应用趣味教学法初探[J].科学大众,2014年。
  [3]周燕平,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