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刘付香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是提高我国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健康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的教学环境中,文化课占据着主要的教学地位,使得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难以形成高度重视。这不仅使得学生在身体锻炼方面受到阻碍,同时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改变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是当下推动体育教学发展的最佳方法。通过对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探究,来满足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精神面貌。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现状;方法
我国目前的教育,正是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转换的十字路口。在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同时,很多应试教育的思维依旧影响着教育的行为。在我国众多的小学生当中,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占据了多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对体育活动的限制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多重阻力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很难保证,因此,只有改变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程被众人所接受。
一、体育教师要重视起课前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很多的体育教师都不会选择提前备课,也不会想到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因此,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情况,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的筹划工作,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提前预想好可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二、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创新
教学创新同样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也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小学体育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其实比较有限,很多值得大家了解与探究的知识课本上都没有。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适当进行知识教学的拓宽与延伸,可以引入一些好的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也会让学生们对一些经典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程度的获知。这才是对学生有价值的内容,这也是课堂教学创新理念下应当有的积极的教学模式。
透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后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叶问》这部影片都很感兴趣,结合学生的这个兴趣点,我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上引入了一些课外教学内容。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几种具有特色的武术:八段锦看起来动作很简单,但是它全面地舒展了人的身体,这是一套老少皆宜的武术;太极拳是一套刚柔并济的武术,如果放慢太极拳的动作,人们可用太极拳来锻炼身心,如果加快太极拳的动作,它又具有一定的杀伤力;空手道则是一门搏击性很强的武术,空手道竞技的目的是瞬间把人打倒在地;柔道是一种传统的武术项目,它的开展要领是把人制伏而非把人打倒……学生们对这些内容都听得非常投入,教学参与热情也异常浓厚。这便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所能够收获的积极教学成果,这也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现。
三、创新小学体育合作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对合作教学方法实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合作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开展相应的自主合作式体育教学;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知识面的重要性,鼓励并帮助学生对国家文化、体育、经济实现更多的了解,利用多种途径来实行自主合作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自主合作学习体育的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开展分组教学
不同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度不尽相同,若教师让学生全部参与同一项体育活动中则必然会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分组教学的方式能充分结合学生需求,最大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及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在班内做一项统计: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根据学校内体育器材储备状况给出若干选项,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等,让每名学生作出选择,随后将选择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在体育课上选出各小组组长,让其协调教师进行组内的管理工作。在课上先将学生集合,在进行简要热身活动后让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前往活动场地并分发体育器材,最后在下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收齐器材并带领组员有秩序地返回教室。首先分组教学的方式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巩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对学生而言,不论是现阶段体育学习还是今后发展过程中,合作能力都是必需的能力之一,因此开展分组教学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五、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一般来讲,小学体育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其体育课程的学习基础与运动技能同样具有差异性,常规化与普遍化教学行不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并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体育教案“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让距跑”的训练方法进行课堂练习,安排体育水平不同档次的小组成员分别从不同起跑点出发起跑,使其最终同时到达终点,此种体育训练方法不仅能够鼓励跑最快的学生尽力摆脱其他超前的成员尽力奔跑,而且能够促使跑得较慢的学生追赶前者,提高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奔跑能力。
综上所述,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革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努力,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现状;方法
我国目前的教育,正是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转换的十字路口。在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同时,很多应试教育的思维依旧影响着教育的行为。在我国众多的小学生当中,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占据了多数。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文化课学习,对体育活动的限制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在多重阻力的影响下,学生的体育锻炼很难保证,因此,只有改变教学方式,让体育课程被众人所接受。
一、体育教师要重视起课前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很多的体育教师都不会选择提前备课,也不会想到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因此,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因为课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情况,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前的筹划工作,要在上课之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提前预想好可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二、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创新
教学创新同样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课堂内容的选择上也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小学体育课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其实比较有限,很多值得大家了解与探究的知识课本上都没有。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适当进行知识教学的拓宽与延伸,可以引入一些好的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范畴,也会让学生们对一些经典的体育项目有一定程度的获知。这才是对学生有价值的内容,这也是课堂教学创新理念下应当有的积极的教学模式。
透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后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叶问》这部影片都很感兴趣,结合学生的这个兴趣点,我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上引入了一些课外教学内容。我给学生们介绍了几种具有特色的武术:八段锦看起来动作很简单,但是它全面地舒展了人的身体,这是一套老少皆宜的武术;太极拳是一套刚柔并济的武术,如果放慢太极拳的动作,人们可用太极拳来锻炼身心,如果加快太极拳的动作,它又具有一定的杀伤力;空手道则是一门搏击性很强的武术,空手道竞技的目的是瞬间把人打倒在地;柔道是一种传统的武术项目,它的开展要领是把人制伏而非把人打倒……学生们对这些内容都听得非常投入,教学参与热情也异常浓厚。这便是教学内容的创新所能够收获的积极教学成果,这也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一种体现。
三、创新小学体育合作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对合作教学方法实现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合作体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走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开展相应的自主合作式体育教学;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知识面的重要性,鼓励并帮助学生对国家文化、体育、经济实现更多的了解,利用多种途径来实行自主合作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起来,让学生对自主合作学习体育的意义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开展分组教学
不同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兴趣度不尽相同,若教师让学生全部参与同一项体育活动中则必然会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分组教学的方式能充分结合学生需求,最大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及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在班内做一项统计: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根据学校内体育器材储备状况给出若干选项,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等等,让每名学生作出选择,随后将选择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在体育课上选出各小组组长,让其协调教师进行组内的管理工作。在课上先将学生集合,在进行简要热身活动后让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前往活动场地并分发体育器材,最后在下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收齐器材并带领组员有秩序地返回教室。首先分组教学的方式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巩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对学生而言,不论是现阶段体育学习还是今后发展过程中,合作能力都是必需的能力之一,因此开展分组教学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五、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
一般来讲,小学体育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其体育课程的学习基础与运动技能同样具有差异性,常规化与普遍化教学行不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并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体育教案“快速跑”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让距跑”的训练方法进行课堂练习,安排体育水平不同档次的小组成员分别从不同起跑点出发起跑,使其最终同时到达终点,此种体育训练方法不仅能够鼓励跑最快的学生尽力摆脱其他超前的成员尽力奔跑,而且能够促使跑得较慢的学生追赶前者,提高不同体育水平学生的奔跑能力。
综上所述,要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和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革新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努力,并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强化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