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实践有效性的途径探寻

【作者】 李胜友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普兴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并在教学准备中精心设计、合理恰当运用,才能变功能优势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有效性;提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越来越深,效果也越来越明显。但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受到传统“满堂灌”思想影响,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也或多或少把这一思想融进去了,变成了以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有“机灌”之嫌。我们知道,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过多的运用只会让学生被动地观看电影,而不是主动学习。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就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然思考。小学数学就在这样背景下尝试着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其教学有效性也会因信息技术手段与其整合的深浅而受到影响。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之际,我们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创新实践。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有效性,就成为我们必须着力探究的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谈谈信息技术手段与其整合实践效益提升的方法途径问题。
  一、抓住教师这一关键,强化培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是教育信息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关键环节。为促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必须通过在数学教师中开展好信息技术培训,引导和帮助数学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水平,促使他们深入结合自身学科去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更好地开展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信息素养,而应该是全方面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将成为教育技能的一项基本指标。现在全国正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规划建设,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二)加强教师培训,促进课题开展。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多参加有效培训,为提高自身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能力而多学习。首先要系统化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如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等培训。其次,要注重通过观摩教学、辨课、高校课堂研讨,让外出学习的老师与国内小学数学领域的专家、特级教师近距离交流,让他们感受课程改革的热潮并把课改的新信息、新动态带回来,以“学习、收获、交流”为主题汇报外出学习的感受,带动小学数学组教学工作的开展,从中吸取更多的经验,促进我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增强,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奠定能力基础。
  二、精心设计,合理整合,好钢需用在刀刃上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因此,“满堂用”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也是不利于视觉健康的的。也就是说,要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有效性,我们还必需考虑信息技术怎么用、用多少、什么时候用等问题,只有考虑清楚了,有了充足的实施方案,我们才能提高整合实践有效性,助推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促进学生发展。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发现,要提高有效性,前提就要精心设计,合理整合,把信息技术这块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为课堂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就应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以起到引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趣作为导入教学的重要追求,运用信息技术正是实现这一效果的有效做法。通过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主动学习。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们就可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几位图形“朋友”,通过配合悦耳的声音效果,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图形,当学生看到这些图形由远及近飞到屏幕上时,学生都很兴奋,不停地喊着各个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的渐变功能,这些图形又化卡通图案:乡村小屋、小轿车、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等等。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学生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中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这样导入教学,学生兴趣自然大增,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顺利开启了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虽然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但这些图与文在编入教材后,只能以静态的画面出现在学生视野中,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弄清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不仅能活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感悟知识的来龙去脉。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策略,将抽象的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总之,要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有效性,我们就应多想法子,创新设计并实施,才能让数学教学有效果,有效益,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快速提升。而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的就是精心设计,科学合理、恰当的运用,让信息技术这块好钢充分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邓祖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
  [2]熊艳萍,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途径[J].新课程学习,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