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易错题”教学心得
【作者】 刘远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生在解题时会出现各种错误,错误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学生的错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师应当持积极的态度面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矫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疑难易错;教学策略
实施新课标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当前的教学,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方法先进、质量过硬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呈螺旋式上升排列,如果小学生不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疑难易错问题,影响数学成绩。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疑难易错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教学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改革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教学,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理念。
二、归纳反思
学习了知识,就要加以运用,只有真正地拿起笔,开动脑筋,实行想法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听了就忘了,看了就会了,做了就掌握了.”作为学生,在学习了新的内容过后,需要及时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追求的不是题海战术,做得多并不一定会得到多大提升.选择的题目要精,要具有代表性,做好题,好好做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
三、改变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我经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其学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产生数学错题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具体教学:一是要求学生找到“粗心点”,自主订正错题;二是让学生圈出关键词,反复推敲;三是对学生要求作业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四是让孩子建立错题本,收集错题、分析错因,“变废为宝”;五是把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2)巧用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在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中,我就是运用知识的迁移、对比、类似问题的“定势”进行具体教学,让学生从旧知自我发现,分析总结,把课堂变成生成性课堂。例如:把“杨树有600棵,柳树占杨树的3/5,柳树有多少棵?”和“杨树有600棵,柳树占杨树的60%,柳树有多少棵?”这两道题左右板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学习百分数应用题。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主动力。在课堂当中,教师占据的是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新的教育方法改革上,教师要重视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样要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对学生学习思维与方法的优化。
四、利用易错题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粗心大意,审题不清;记忆模糊,思路混乱;存在知识盲点,无从下手;惯性思维,受到误导。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改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判断题:(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已知4和0.25的乘积为1,故二者都是倒数( )。”学生在解这两道题时出现的错误,就暴露了学生对于“倒数”的概念认识模糊。
再如,表述题:请写出“三百零五万零四十”的阿拉伯数字形式。很多学生给出的答案是“30050040”。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时发现,很多学生认为“一百写作:100;三百写作:300;三百零五理所当然写作:3005;三百零五万零四十理所当然写作:30050040”。通過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对于“位值”的概念及用法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受到以往解题经验的误导,得出错误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发现错误之后,应该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易错题将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还是“铺路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易错题资源,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巧妙利用易错题这个资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总结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做到知错能改,还能够在错误中学会思考、感悟、反思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疑难易错;教学策略
实施新课标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当前的教学,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方法先进、质量过硬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阶段,数学教材呈螺旋式上升排列,如果小学生不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疑难易错问题,影响数学成绩。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摸索,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疑难易错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些教学方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改革创新精神,突破传统教学,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的理念。
二、归纳反思
学习了知识,就要加以运用,只有真正地拿起笔,开动脑筋,实行想法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我们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听了就忘了,看了就会了,做了就掌握了.”作为学生,在学习了新的内容过后,需要及时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追求的不是题海战术,做得多并不一定会得到多大提升.选择的题目要精,要具有代表性,做好题,好好做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
三、改变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如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我经过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其学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学生产生数学错题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具体教学:一是要求学生找到“粗心点”,自主订正错题;二是让学生圈出关键词,反复推敲;三是对学生要求作业格式规范、字迹工整;四是让孩子建立错题本,收集错题、分析错因,“变废为宝”;五是把孩子做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2)巧用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在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中,我就是运用知识的迁移、对比、类似问题的“定势”进行具体教学,让学生从旧知自我发现,分析总结,把课堂变成生成性课堂。例如:把“杨树有600棵,柳树占杨树的3/5,柳树有多少棵?”和“杨树有600棵,柳树占杨树的60%,柳树有多少棵?”这两道题左右板书,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学习百分数应用题。
(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主动力。在课堂当中,教师占据的是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新的教育方法改革上,教师要重视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同样要一步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实现对学生学习思维与方法的优化。
四、利用易错题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粗心大意,审题不清;记忆模糊,思路混乱;存在知识盲点,无从下手;惯性思维,受到误导。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改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判断题:(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已知4和0.25的乘积为1,故二者都是倒数( )。”学生在解这两道题时出现的错误,就暴露了学生对于“倒数”的概念认识模糊。
再如,表述题:请写出“三百零五万零四十”的阿拉伯数字形式。很多学生给出的答案是“30050040”。教师在帮助学生分析错误时发现,很多学生认为“一百写作:100;三百写作:300;三百零五理所当然写作:3005;三百零五万零四十理所当然写作:30050040”。通過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对于“位值”的概念及用法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受到以往解题经验的误导,得出错误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发现错误之后,应该让学生弄清出现错误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易错题将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绊脚石”还是“铺路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态度。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易错题资源,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巧妙利用易错题这个资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总结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做到知错能改,还能够在错误中学会思考、感悟、反思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