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作者】 洪亨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敘州区柳嘉镇中心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陈鹤琴先生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幼儿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健康教育将为幼儿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灵活组织教育形式、恰当的教育方法、客观的教育评价、家园同步共育等措施,实施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
关键词:农村;幼儿;健康教育
一、农村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育,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影响到人的一生。可见,幼儿期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当前许多幼儿自立意识弱,绝大部分幼儿饭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饭粒捡起来,玩完玩具不会自己整理等。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弱,相当多幼儿不会自己脱衣穿衣、不能独立用餐。而大部分家长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只要他们多学习知识技能,长大了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会做。
2.部分教师忽视幼儿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习惯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的生理需要,是对身体的保育,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因素;幼儿的可塑性强,只要教师教育、监督到位,幼儿是很乐意听教师的,如教师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这些一日卫生健康意识和行动,光讲还不行,还要经常监督、提醒孩子,久而久之幼儿才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部分教师根本不注重监督、教育幼儿的一日卫生教育。
3.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孩子,由于社会和家庭及父母长辈等原因,许多幼儿从小出现了一些心里不健康的异常行为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对这些,往往因家长的溺爱或无知都不会在意,从而忽视教育引导,这些幼儿的性格一旦成型,将影响其终身。而幼儿教师也只能正面引导,这种正面引导所起作用不大,因家庭教育未跟上。
三、农村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1.将幼儿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应努力将幼儿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使幼儿健康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如盥洗、进餐、清洗、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等。在实施这些一日活动中,并赋予一定的健康教育规则,如饭前一定要教育幼儿洗手,且教师必须认真监督检查,凡是未洗手或未洗干净的可以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又如,在画画、看图书时提醒孩子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等,不遵守的,也可以适当实施惩戒教育。这样,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而且受益终生。
2.家、园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家庭是幼儿的启蒙学校,在幼儿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园育作用。所以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同时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长密切配合园教。
3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之中。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科学小实验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一般来讲,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进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幼儿园是进行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同时就培养各种卫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首先应该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比如,对某个常常尿裤子的幼儿多谢关心和爱护,教他穿脱裤子的技巧时应该多一些耐心,并且多提醒他及时上厕所等等。对攻击性强的学生,应单独教育,跟幼儿讲明这样的危害,进行还角度教育,要他讲明同学或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与人友善、互帮互助,不能用武力征服,那样是犯法的。
5.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来都是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密切相关,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应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对不同性格的幼儿,尤其是心理有问题的幼儿,应在充分了解造成幼儿心理问题的原因基础上,采取对症策略,从关心、关爱、陪伴等方面入手,让幼儿感到老师的温暖,同学的温暖等,这样才会逐渐消除幼儿心理上的阴影,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关键词:农村;幼儿;健康教育
一、农村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同时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时期。幼儿身体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育,还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甚至影响到人的一生。可见,幼儿期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不够重视。当前许多幼儿自立意识弱,绝大部分幼儿饭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饭粒捡起来,玩完玩具不会自己整理等。幼儿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弱,相当多幼儿不会自己脱衣穿衣、不能独立用餐。而大部分家长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只要他们多学习知识技能,长大了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就会做。
2.部分教师忽视幼儿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
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习惯把生活活动单纯地看作是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的生理需要,是对身体的保育,而忽视蕴含其中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因素;幼儿的可塑性强,只要教师教育、监督到位,幼儿是很乐意听教师的,如教师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等这些一日卫生健康意识和行动,光讲还不行,还要经常监督、提醒孩子,久而久之幼儿才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部分教师根本不注重监督、教育幼儿的一日卫生教育。
3.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在的孩子,由于社会和家庭及父母长辈等原因,许多幼儿从小出现了一些心里不健康的异常行为现象。例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对这些,往往因家长的溺爱或无知都不会在意,从而忽视教育引导,这些幼儿的性格一旦成型,将影响其终身。而幼儿教师也只能正面引导,这种正面引导所起作用不大,因家庭教育未跟上。
三、农村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1.将幼儿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应努力将幼儿的生活卫生健康教育与一日生活紧密结合,使幼儿健康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如盥洗、进餐、清洗、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在洗手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户外活动荡秋千、滑滑梯时,了解保护自己的运动方法等。在实施这些一日活动中,并赋予一定的健康教育规则,如饭前一定要教育幼儿洗手,且教师必须认真监督检查,凡是未洗手或未洗干净的可以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又如,在画画、看图书时提醒孩子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手眼保持一定距离等,不遵守的,也可以适当实施惩戒教育。这样,久而久之,幼儿自然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而且受益终生。
2.家、园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幼儿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区的积极配合更为重要,否则来自任何一方的消极影响都将抵消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家庭是幼儿的启蒙学校,在幼儿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园育作用。所以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同时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让家长密切配合园教。
3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之中。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科学小实验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幼儿的体质,培养幼儿遵守纪律、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一般来讲,幼儿健康教育以集体健康行为指导为主。社会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体与群体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被破坏时,会引起个体的紧张,这种紧张刺激会促进个体通过努力与群体取得新的平衡”。根据这一观点,幼儿园是进行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场所,同时就培养各种卫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首先应该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比如,对某个常常尿裤子的幼儿多谢关心和爱护,教他穿脱裤子的技巧时应该多一些耐心,并且多提醒他及时上厕所等等。对攻击性强的学生,应单独教育,跟幼儿讲明这样的危害,进行还角度教育,要他讲明同学或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谦让、与人友善、互帮互助,不能用武力征服,那样是犯法的。
5.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来都是与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内容密切相关,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应注意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应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对不同性格的幼儿,尤其是心理有问题的幼儿,应在充分了解造成幼儿心理问题的原因基础上,采取对症策略,从关心、关爱、陪伴等方面入手,让幼儿感到老师的温暖,同学的温暖等,这样才会逐渐消除幼儿心理上的阴影,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